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打一个嚏喷全城都会跟着咳嗽',这家北京老字号留下了耐人寻味的48个字

  在老北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头戴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意思是戴马聚源的帽子,穿瑞蚨祥绸缎做的衣服,蹬一双内联升鞋店的鞋,是最荣耀而有面子的事儿。而这腰缠“四大恒”,却有不少的歧义,很多人常常把“四大恒”误解为卖腰带的。

  其实,这“四大恒”,指的是恒利、恒和、恒兴、恒源四大钱庄,意思是腰中缠着“四大恒”钱庄的银票,有腰缠万贯之意。

风靡京都“四大恒”

  “四大恒”是由董姓人氏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北京东四牌楼摆设钱摊,兑换银两铜钱,逐步发展起来的。四家的业务错开又相互关联,恒和号专司大额存放款业务,恒利、恒源两号专放当商款,恒兴的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各大商号。由于资金殷厚,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四大恒”还发行了“银票”在市场上流通。

“四大恒”发行的“银票”

  “四大恒”店名也取得相当讲究,融合着它们的经营理念。“和”“利”“源”“兴”“恒”五个字蕴含着“和为贵、利为基、兴旺发达、源远流长、永恒于市”的深刻内涵。以利为基方能谋求兴旺发达,但必须以义取利,以信取利,以诚取利,以和取利,绝不能有任何欺诈之心与行为,这样才可称是“生财有道”。“恒”即持之以恒,不能有半点懈怠,真正做到艰苦创业,诚信兴业,进取继业。

  在良好的经营理念指引下,“四大恒”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在清末风靡北京城。当时民间对“四大恒”的形容是,“打一个嚏喷全城都会跟着咳嗽”,可见“四大恒”的影响力。史料记载:“当时京师钱庄首称四恒号,始于乾嘉之际,皆浙东商人,宁绍人居多,集股开设者,资本雄厚,市面繁荣萧索与之有关系。”

  “四大恒”实力雄厚、信誉很好,当时北京人把“四大恒”发行的“银票”视同现金,以使用“恒票”为体面之事,这也才有开头“腰缠四大恒”那句谚语。

  董氏在不断发展壮大“四大恒”的过程中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渐渐将其内化为行事准则,时时刻刻约束自己,此后更是把这种行事准则作为书面文本的家规家训,代代相传。
 
董氏家训共6个部分48个字:
  处世:明理  守法  正行

  为人:谦和  礼让  容人

  经营:诚信  逐时  拓业

  治家:和融  慈孝  严责

  家教:静心  树志  思远

  谋生:自立  知足  戒奢


“凭票必兑” 信守承诺

  诚信 逐时 拓业

  ——摘自《董氏家训·经营》

  【解读】

  经营商业要以诚信为本,把握时机,紧随市场变化,不断扩大商业规模、开拓商业领域。

  经商人家普遍重视的就是信用问题。诚信经商是企业存活的根本,是企业维持自身寿命的关键。董氏家族以经营金融信贷为业,自然十分重视信誉。那么,“四大恒”究竟有多重视诚信呢?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
东四牌楼

  19世纪70年代初,“四大恒”之一的恒和钱庄关门歇业了。但是它有许多银票还在外边流通着,一时收不回来。那时候还没有报纸等媒介出现,这家钱庄就在北京的四九城城门洞里,各个牌楼柱上贴了告条,宣布自己歇业:于某年某月本号歇业,有未清的交往,尽快与本号洽谈……这种告条沿京城四散刊出。就这样等了一年多,还有许多银票没有收回来。为了信守“凭票必兑”的承诺,于是,董氏一族就在东四牌楼西边路北,专门租了一间门面房,不做生意,只为等候客人拿银票来兑现。这间门面房一租就租了整整二十年,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京城大乱,这间门房才被迫关闭。

 恭敬谦和  礼让掏粪工

  谦和 礼让 容人

  ——摘自《董氏家训·为人》

  【解读】

  为人要谦虚平和,礼让他人,包容别人。

  “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但是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外人“礼让”,对家人“谦让”。这个“让”字,在董家人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而且董氏族人礼让的对象不分性别,不分职业,时刻放低自己姿态,尊重他人感受。

  民国时期,在董家女眷董吴氏身上发生的一件礼让他人的小事,至今仍被董家的后人们津津乐道。

  董吴氏树英,是吴裕泰字号创始人吴澄波的四女儿。有一次,董家请掏粪工人来家里掏粪。吴树英就端着热茶,恭恭敬敬地走到厕所门口,在寒风中不知道站了有多久,等掏粪工出来的时候,她双手奉茶,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把茶奉给掏粪工,说:“您喝口水吧。”这个画面让她的女儿董凯终生难忘。董凯后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后辈们听,董家后辈们也深受教育,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谦和礼让”的家风。

戒奢尚俭 积极行善

  自立 知足 戒奢

  ——摘自《董氏家训·谋生》

  【解读】

  自力更生,学会知足,戒除奢靡浪费的不良习惯,懂得珍惜。

  董氏家族虽然事业发展得很大,家底殷实,但仍然保持创业时戒奢尚俭的优良传统。

  董氏一族的老人们经常把不能奢侈浪费挂在嘴边,要求后人设宴不仅不能铺张,宴席结束后,还要把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肴带回家。长辈们还常常念叨,五谷杂粮来之不易,切记要珍视珍惜。

  清朝末年,有一回过腊八节,几个董氏孩子自己碗里的粥还没喝完,就嚷嚷着说没吃够,要再盛一碗。当时家中女眷董蔡氏说了一句话让所有的孩子都刻印在心,她说:“你们把每顿饭掉的米粒和剩下的饭都攒起来,明年我用这些给你们熬一锅腊八粥。”


  修德养性 广济民生

  ——董氏治家格言

  【解读】

  修养良好的品性,积极行善,尽自己的能力广泛帮助穷苦百姓。

  董氏一族对家人要求严格、戒奢尚俭,但对待外人,或者穷苦百姓却是非常大方。

  清朝末年,董氏家族的董吴氏收购了坐落在北京东四大街东南角的永安堂药店,布施医药,广济于民,还将许多永安堂的秘方做成特效药,免费派发给穷苦百姓,一度传为佳话。

  1939年7月7日天津遭遇了一场洪灾,大量灾民无家可归,无衣无食,董家位于天津的恒利金店也遭水淹。董家士字辈子孙董士珍,是当时恒利金店的当家人。他秉承先祖“广济民生”的家训,全力救助灾民。
天津恒利金店

  当时恒利金店租用了一艘民船,满载馒头、大米、白面、咸菜等沿街送到灾民手中,赈灾活动一直持续十天,直到天津的大水退了,帮助了很多天津的市民和难民。这次赈灾,恒利金店给天津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四大恒”被洗劫一空。《中国金融简史》记述:“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沿途烧杀掳掠,继以焚烧,库银、房屋、契据荡然无存,其中最大的四家钱庄,即所谓'四大恒'现银全部被侵略者洗劫一空。”此后,四个钱庄所放贷之款亦全部成为坏账无法收回。恒源、恒兴难以为继而歇业,恒和破产。尽管票根不存,“四大恒”仍以客户手中之票据为凭,全部支付存银,兑换银(钱)票,偿还债务,以免失信于市,勉强维持营业至1910年。后来,恒利钱庄改组成恒利金店,至此曾经盛极一时的“四大恒”钱庄,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四大恒”消失了,但“四大恒”突出的业绩、重视信誉的企业精神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却在清代的金融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四大恒”董氏留下的家训至今还影响和塑造着董氏族人,成为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纪小兰 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四十八)】北京“四大恒”董氏:诚信立业 和善传家
【历史】四大恒钱庄
谁是四大恒银号的创办人?慈禧为保守秘密,剥夺了它的捐纳业务
宁波钱庄的早期繁荣 ▏北京“四大恒”钱庄
▼【天津明信片】2266:恒利金店
恒利号钱庄后人董文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