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思龙:且行、且学、且思、且言


撰文丨彭思龙(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1993年,一个懵懂的农村娃娃来到中科院数学所,从此进入科学研究的殿堂。时间一晃已过去23年,在这段时间里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于我的脑海,让我不断去探索答案,那就是——怎样才能让自己有所成就,不会老来后悔。

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思考的问题,也是千万个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同仁共同的想法。当然,这个问题肯定永远都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其特殊性,成功者都是特殊而幸运的,不成功的人也未必一无所有。

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不断遇到各种困惑、烦恼和选择的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选择了看书思考,我相信比我更有智慧的人已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书里给各种不同的问题准备好了各种启示。看的书多了,也得到了不少思考的结果,这些思考的结果在行动中也得到了检验,尽管有的暂时没有效果,甚至失败了,但更多的则效果尚好。

有了想法却没有人可以一同分享,大概是人类的一种苦恼,于是我开始在研究生的课堂上说出我的各种想法,这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每年选课的同学直言:选彭老师的课有很大程度是因为课外的东西吸引人。当然这种对我讲课内容变相否定的说法并没有让我不开心,相反,我依然很感动。毕竟一门很专的专业课,每年能有两百多学生来听,不管什么原因,都是这门课的福分,至于听课的理由,倒是其次了。另外,我讲的内容完全是一家之言,以我思维比较独特的个性,本以为不会得到认同,因此受到学生的欢迎确实让我对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说明我讲的那些不同于当下的言论不是什么纯粹个人兴趣,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能让他人从中获得收益。


这种结果鼓励了我,徘徊许久后,2010年我开始在科学网上开设实名博客:晴朗的天空。其本意就是将那些在课堂上即兴演讲的东西进一步系统化,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同行的批评和指正。不经意间,六年来我居然写了近300篇文章,接近平均每周一篇,比科研论文的产出率还高。捧场的读者越来越多,鼓励和批评都有,完全可以相信,这些杂文性质的文章阅读量远远超越我和学生们多年来共同奉献的学术论文。这是意想不到的结果,也是我乐见的结果。


作为一个科研人,至少有三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一是科研本身;二是如何在科研的过程中与社会共存,即所谓生活问题;三是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本身的责任。这三个身份、三个问题似乎是所有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同仁共同面临的问题。

如何做好科研,这是永恒的话题和难题。我们聆听过学术大师的演讲,看过名人的传记和野史,也读过科学家的哲学论述,但问题依然是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我喜欢思考路线和自我提高。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出很好的成果,一定是因为找对了问题,想对了思路,培养对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并不是一个人天生的能力,而是后天不断培养和自我训练的结果。能力如何提高是一个核心问题,我曾在文章中讨论过人的思维能力的问题、科研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和心态问题、科研过程中的技战术问题。在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欢这类文章,它们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并没有想去教训别人,更别说当所谓的青年导师。

作为人,我们都避免不了生活的羁绊,一个科研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更加重要。在这个主题下,我更喜欢思考人和人的关系、人和当下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和自己目标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科研工作,处理好了对科研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教师,自然关心教师职责、如何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不光对学生有意义,也使老师同样处于受教育的状态中。思考它们的同时,我也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毕竟,与每个学生的结识都是一段缘分,珍惜并让这些交互过程成为美好的记忆,并不是每个老师随便就可以做到的。尽管这个问题自有人类以来就不断被提出来,并且有无数的前辈做了浩若烟海的著述,我还是大胆地总结了不少与朋友们共享,不管其结论如何,至少出发点是好的。我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得到特殊的关爱,都能按照自己的特点成长,最终使社会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愿望是美好的,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这些言论只能作为抛砖引玉之用。

总的来说,我思考了,行动了,并将自己的一家之言奉献给读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我是个乐观的人,在所有的文章中,没有低沉,没有怨气,没有悔恨,因为这些负面的情绪不能解决任何事情,勇敢地面对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方法,而乐观的心态则有助于避免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的这些并不完整的言论肯定不能给希望找到各种问题答案的朋友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但可以肯定是,他们能从这些文章里面看到一些希望。如果读者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那更是我的意外之喜。


我的文章是一堆五颜六色的石头,既不是美玉,也不是一无是处,有心人或许拿来欣赏。我还算年轻,未来的路依然很长,还会一如既往地去行动和思考。如果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理解错了,我会衷心认错;如果我发现有更好的思想,也一样会毫不吝啬地贡献出来。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老师领衔科学教育,他这样点开学生思维死穴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简介之(十八)
“教师力”修炼No.8丨不会教育研究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些切入角度了解一下!
非常道404:读《今天怎样做教科研》有感2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思考
想要赋予孩子的8种力量之五:提问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