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 “教育戏剧”火了,这些经验会对您很有参考价值!


伴随着“教育戏剧”持续升温,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来。师资怎么办?儿童如何演?什么样的表演才是基于儿童立场的呈现?不妨看看这三位老师怎么说!



请不要太一本正经

王钢

在教育戏剧中,最不重要的是“像不像”“美不美”,而是学生是否能够在创作、表演的过程中,得到深切的生命体验,而非所谓的知识学习。


最近,我看到一个《全能机器人》短剧。学生演得不错,一板一眼,显然经过了认真排练。我对学生的表演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对这个剧有些挑剔——并不是说,由儿童出演、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剧就是儿童剧,在我看来,儿童剧的核心应该是“儿童本位”。

说说剧情大概。

一个孩子一做作业就坐在小区里,见人就问答案。他的小伙伴批评他这样做不对,因为不动脑筋就学不到知识。但这个孩子却振振有词,说将来肯定会有“全能机器人”,到那时人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了。于是,小伙伴们商量了一番,扮作“全能机器人”来到他的家里,帮助他做作业。在帮助的过程中,“全能机器人”时不时出现故障,甚至还会手舞足蹈,让他大惊失色。最后,小伙伴告诉他真相,他便下了决心:“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发明全能机器人!”

这是不是具有浓重的成人说教色彩?情节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对话也是一本正经,主题更不用说了。十几分钟的表演,全场观众只有一次笑出了声,为一句“才不像这样的假冒伪劣产品”。而就连这句台词,显然也是大人的话,今天的孩子会说“山寨”,不会说“假冒伪劣”。

我想,儿童剧最重要的关键词应该是:有趣、有孩子气,即使不正经又何妨?

上学期,学校三四年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从厕所到月球的奇幻之旅》就很有趣、很有孩子气,也很不正经,看起来好像没有多大意义。成人常常容易陷入“意义”的误区中,而正是这种“意义”,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大量困惑。

《奇幻之旅》的剧情梗概——

有两个孩子,一个叫麻花,一个叫包子,是让教师又好气又好笑的学生。一天,因为没有交作业,又听说麻花的爸爸“杀”来了学校,两个孩子吓得落荒而逃。逃到哪里呢?厕所是永远的避难所。一觉醒来,两个孩子进入乐高世界,在小人们的帮助下,将马桶改造成飞船。他们飞到月球,竟然见到了爱因斯坦、牛顿和玛雅人。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到来,误打误撞地帮助月球躲过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危机。当然,故事的结尾,他们还是回家了。不是因为想要做好孩子,也不是因为要做科学家发明“全能机器人”,而仅仅是想家了,他们决定勇敢地面对生活。

这个戏演了近40分钟,布景道具很简单,最主要的道具是用纸箱拼装又加了彩灯的马桶飞船。小演员们在台上经常忘词,还好屡屡机智地即兴发挥。尤其是最后,导演拎着一个喇叭上了台,那可是剧本里没有的。他举起喇叭,大家以为他要说些什么“点明中心或升华主题”的话。可是,鸦雀无声中,他有模有样地来了一句:“江米甜酒热粽子!”全场爆笑。这样乐不可支的笑声,几乎贯穿了整个演出过程。

近年来,教育戏剧逐渐热了起来。一些专家认为,在教育戏剧中最不重要的是“像不像”“美不美”。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定是学生是否能够在创作、表演的过程中,得到深切的生命体验,而非所谓的知识学习。

因此,如果让孩子演大人面目、大人腔调、大人意志的戏,教育戏剧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请不要太一本正经。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市加斯顿小学)


尊重学生的“较真”

杨黎兰

戏剧是一个载体,引导学生将潜藏的真实想法表演出来与他人交流,即使是那种无法摆脱、无从逃避的现实,也可以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得到心灵上的暂时释放。


去年,学校编演的教育戏剧《寻找小猫的妈妈》荣获第三届上海市中学生话剧节特别奖——最佳综合实力奖。我们的“小猫咪”剧组特别受邀在话剧节闭幕式上献礼演出,专家评价说:这部戏能让人感受到戏剧的本质。为何如此成功?学生在编演过程中的“较真”态度是重要原因。

《寻找小猫的妈妈》原剧本写的是母女关系。这个话题从来不缺“温情脉脉”的作品:我爱妈妈、妈妈爱我是“主旋律”。但我们不想让学生照搬别人的作品,而是希望他们去复杂的真实世界不断追问,从而创作自己的作品。教育戏剧要允许学生在个人记忆的丰富资源里挖掘被遗忘的潜在力量。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想再写“误会被爱化解”的套路,更愿意说出自己真切的感受。母女关系中自然会有愤怒、困惑、悲伤,甚至会有无法解释、无能为力的部分。戏剧是一个载体,引导学生将潜藏的真实想法表演出来,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即使是那种无法摆脱、无从逃避的现实,也可以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得到心灵上的暂时释放。

对于剧本,学生大胆地进行了再创作。原作者塑造的是新加坡上世纪80年代的母亲,不懂英语,被遗忘在家中,只能把情感寄托在小猫身上。学生将故事搬到上海,母亲的形象选择了几种类型:被忙碌的女儿遗忘的独居老人、独立强势的母亲、脱离社会的母亲……母亲找不回“乖”孩子,失落中只好去爱小猫。于是,母亲与女儿渐渐疏远,女儿则把怨气发泄在小猫身上,想赶走小猫,夺回母亲。激烈的冲突,反而将母亲推进更深的孤独。

学生编演话剧时不断在思考:爱的束缚是否也会带来伤害?母亲与孩子之间除了简单的温情,是否还有更深刻的情感存在?

原剧本的结局是悲剧:小猫死了,母亲孤独地离开。学生改写了结局:女儿发现妈妈一直收藏着这些“宝贝”:稚嫩的儿童画、自己入睡必抱的小毯子、幼时比赛的奖状……女儿受到触动并逐渐释然。最后,母亲与女儿久久地拥抱在一起,幕布浮现出所有人的合影,每张笑脸背后都有一个女儿与母亲的故事。

演出结束后,有观众说,这样的结局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但学生还是愿意相信,拥抱可以化解冷漠,哪怕这种拥抱只发生在想像之中。

允许学生“较真”,用追问真实的态度对待记忆和生活,敢于面对生活的复杂性、真实性,而不是简单化和虚假化。学生在编演剧本的过程中,真听、真看、真感受,表现真实的人情味,这才是触动观众的根本原因。

《寻找小猫的妈妈》的原作者郭宝崑曾说:“允许人用‘较真’的态度去对待个人存在所失落的层面,或追溯自己难得意识到的过去,是为他们定位现在。”对于成长中的学生,一定要尊重他们这种“较真”的态度,这也是教育戏剧赋予学生的重要权利。这种态度、这种权利,可以解放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大胆创造。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播撒创意的种子

金鹏

教育戏剧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创造”。至于学生的思维是否缜密,表演是否成熟,表达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其实并不重要。创造无处不在,活跃在教育的每个角落,就像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


从一名音乐老师,硬着头皮去教表演,后来又尴尬地成为音乐剧社负责人,直至跨界成为教育戏剧工作坊主持人——历经10年,角色不断变化。我尝试了许多将戏剧引入课堂、引入校园的路径和方法,但仅限于表演层面的实践,难以突破,甚感疲累。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参加了一次由台湾、香港专家主持的戏剧工作坊活动,才发现戏剧教学原来还可以这样。那天,无论是孩子还是教师,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合作中创意频频,又开心得不得了。也是从那次活动起,我开始认识并关注教育戏剧,关注绘本,关注纸芝居……

在校长的支持下,我组织了教师戏剧工作坊。教师们将生活中的体验和大胆想象,用定格、集体图像、巡回表演等方式,合作创作了童话故事《小红帽》《植物妈妈有办法》《第六颗钻石》等戏剧。演出当天,报告厅充满了创意和笑声。

现学现卖的工作坊很不成熟,却激发了教师们的创作热情,他们让心中一颗颗创意的种子,生长成一个个有趣的戏剧活动:教师A在执教语文课《我在街上识汉字》时运用“集体图像”手段,受到教研员的肯定和鼓励;教师B申报了《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课题,准备进行为期两年的专题研究;教师C在一年级学生中推广绘本阅读活动;教师D将戏剧游戏与体育课热身活动融合到一起;教师E将歌舞剧元素融入音乐课堂……

教育戏剧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我们尝试在一二年级开设《儿童戏剧》课程,力求打造一个快乐、不受限制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满天飞的教育乐园。学生在教室可以手拉手围成圈,也可以席地而坐;可以走走停停装扮成木头人,也可以闭上眼睛躺在地上尽情想象;可以几个人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创编故事,也可以安安静静坐下来制作自己喜欢的面具头饰;可以对某个戏剧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即兴来一次“戏剧大挑战”……教育戏剧在学生们的心田播下了一颗创意的种子,一颗最天然、最好奇的种子。

有人问,教育戏剧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创造”。至于学生的思维是否缜密,表演是否成熟,表达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其实并不重要。创造可以是求知、想象,可以是合作、猜测,可以是灵感一闪而过,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创造无处不在,活跃在教育的每个角落,就像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为人师
让学校成为图书馆的模样
全校1129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为每个孩子种下一颗“关怀”的种子
38年铸就一位全能教师
“全能教师”的“增负”与“增富”
『初心』韩晓晓 | 不忘初心 潜心育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