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愈写诗给儿子:一个人成才不能靠父母靠背景,要靠...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

  让大诗人李白没想到的是,他和素未谋面、比自己小67岁的韩愈会结下这样一段“缘分”。


  公元757年,李白来到武昌郡,应当地百姓之请,为即将离任的县令韩仲卿撰写“去思颂碑”。所谓“去思颂碑”,是唐代民间特有的褒奖官员的一种方式,由百姓发起,文人代笔,对即将离职的官员赋予赞美、怀念之情的文章。


  看到武昌郡的百姓安居乐业、民风和谐,鲜少为一个人单独作赋的李白写下了《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赞美韩仲卿治下的武昌“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侧目”。


  李白更褒奖了韩家的家风家教,称韩仲卿的母亲钱氏“弘圣善之规”,教导有方,儿子四人皆成才俊。韩少卿“重诺”、韩云卿“文章冠世”、韩绅卿“幼负美誉”。


  但超出李白意料的是,韩家孙辈中出了一个更厉害的人物,他便是韩仲卿之子韩愈。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幼年孤苦好学

韩愈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妇孺皆知的名言便出自韩愈。从韩愈成长的经历更可理解这话的份量。


  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三个叔父正如李白所说也各有名望。


  然而韩愈3岁时,韩仲卿便逝世了,他由兄长韩会抚养长大。韩会也是当时名士,很有文学才望,曾任中书起居舍人,但不久因事被贬广东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不幸病逝于任上。


  此时韩愈才12岁,尚在年幼的他接连遭受家人离世的打击,其中心酸可想而知,但他坚韧不拔,扶着兄长的灵柩,随着大嫂郑氏回到了河阳老家(今河南省孟州市)。


  回到原籍安葬兄长后,因为中原战乱,又不得久住,只好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今安徽宣城),困苦与颠沛在韩愈童年中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


安徽宣城少年韩愈塑像


  也正因为这一段经历,以及父兄的熏陶,韩愈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他曾自称:“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沉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磨砻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或许在艰难困苦的时候,书籍最能给予人慰藉。


名字典故


  韩愈,名愈,字退之。说来有趣,他的名和字都同年少经历相关。


安徽宣城少年韩愈塑像


  据说,韩愈快到入学年龄时,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既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来,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 ,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你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再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


安徽宣城韩愈文化园


  不料,韩愈十九岁时离开宣州去长安应试却名落孙山。此后,多次应试仍不中。这时,他的未婚妻卢氏想安慰他,便写了几个字: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一看,想着自己的确缺少谦虚之情,就用这几句赠言中的“退之”给自己起了字。


  25岁时,韩愈终于中进士第。但仕途依然坎坷,三试于吏部又三上宰相书都没有获得任用,于是他先后前往汴州董晋和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才通过朝廷铨选,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史料载,韩愈刚为官时,就谈论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或许因为这个原因,他屡遭贬谪,比较典型的就是两次被贬广东。


韩愈被贬阳山时留下的手迹“鸢飞鱼跃”


  一次贞元十九年(803年)被贬为广东阳山县令,一次元和十四年(819年)被贬为潮州刺史。


  第二次被贬到广东时,他已经51岁了。那时,韩愈带着随从东出蓝关,此时大雪漫天,连所乘的马也冷得固步不前,回望来时的路,只见蜿蜒曲折的秦山峻岭,哪里还有家的影子?此时韩愈的侄孙韩湘追至蓝关来送行,顿时勾起了韩愈无尽的感慨,写下了名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广东潮州景韩亭


  不过,到达潮州之后,韩愈并没有一味的自怨自艾,而是大干起来。在潮州的八个月间,他兴修水利工程,废除奴婢制度,聘请教师为当地人教习文化,让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潮州走上开化之路。潮州人感念韩愈的恩情,以他的名字命名山水、道路、学校,历经千年,沿用至今。


“文起八代之衰”


  让后世铭记的还有韩愈等人主导掀起的著名的“古文运动”。


  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鼓励文人积极入世,用毕生所学为百姓谋福。


河南孟州韩园内牌匾


  他率先示范,写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有“百代之宗”和“文章巨公”之名,苏东坡赞誉他“文起八代之衰”。


  无论是《马说》《师说》还是《进学解》,提及韩愈的文章,中国人总能张口就背出一两句。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802年),当时韩愈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篇文章是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在《师说》中,韩愈引用经典“三人行必有我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全新阐释。他为拜师学习这件事打破了贵贱、长少的限制,倡导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为当时的社会注入一股尊师好学的新风。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石刻


  《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812-813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文中,韩愈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文中描述的读书方法十分经典: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摘自韩愈《进学解》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即后世所说的“提要钩玄”读书法。按照这种方法,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必须提出纲要,提纲掣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取其深奥的观点,抓住他的精髓部分,把握文章重点,对文中的细枝末节进行深入地研究。


广东潮州韩愈纪念馆


  韩愈吐辞造语之精工在这篇文章中也有深刻体现。我们今天的许多成语“同工异曲”“含英咀华”“佶屈聱牙”“焚膏继晷”等皆直接出于此或在此篇语句中凝练而来。


教子勤学


  因为自身的成长经历,韩愈对勤奋读书感悟特别深刻,他在写的两首家训诗《示儿》《符读书城南》中反复强调学习要“勤奋”。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摘自韩愈《示儿》


  《示儿》诗中,韩愈向儿子展示了自己从一介寒生变为达官名士的艰苦奋斗之路,希望子孙也能像他一样勤学苦读,从小就不迷失方向,“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安徽宣城韩愈旧居·昌黎别业


  为了使儿子韩昶(小名曰符)专心读书,元和十年秋天,韩愈把他送到城南别墅,并作《符读书城南》一诗进行训示,更加明白地告诫:一个人要成为有用的人才,必须勤奋读书。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摘自韩愈《符读书城南》

广东潮州韩文公祠


  韩愈认为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有才华,一个没有才华的人跟动物没有两样,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穿衣服一样,所以首先要读书。而且一个人的成长从小到大一开始是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就像一个鱼群队里的两只鱼一样,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慢慢的,随着时间的迁移,读书与不读书之人差异就很明显,像泾渭一样分明,像龙、猪一样有别。


金璧虽重宝,废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


  ——摘自韩愈《符读书城南》


  韩愈在诗中还强调做人不能靠父辈、不能靠背景,要靠自己的奋斗。成为君子还是成为小人,全看他们各自努力不努力。君不见,多少宰相、公卿都出生于普通农家啊。所以说,人没有贫贱之分,只有一个区分就是有没有才华、有没有学问,这是最大的区分。对一个人的前途来说,家庭出身和财产贫富都不是决定性因素,黄金璧玉虽是重宝,但难以储藏。学问藏在自己的身上,不管到哪儿都用之有余。


  “勤学改变命运”,道理淳朴而深刻。韩愈家风中这种理念一以贯之、代代相传。在韩家家风家训的影响下,韩愈的一个儿子和五个孙子全都考中进士,其中一个孙子高中状元,他的曾孙韩偓还是晚唐著名的诗人


河南孟州韩园


  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韩愈的家规家训、教育思想依然启迪后人,韩愈的文章更是千古传诵,遗泽百世。(纪小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九十三)】河南孟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
一诗(词)一课——韩愈 《符读书城南》《示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图读懂韩愈的家风家训
韩愈的铮谏
韩愈年谱
在孟州,看韩愈,想宣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