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险波:自主创新啃下硬骨头,十年艰辛建成万吨级生产线丨劳动者之歌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中兴的今天,就是金发科技的明天。”谈起科技创新,他居安思危,时刻警醒。


“办公室和宿舍只有20米,吃住都在一栋楼里面。”走进他的办公室,有电饭锅、香肠、有冰箱。



“脱离了一线,就没有了根,队伍就没法带了。”最容易找到他的地方,要么在一线,要么在实验室。作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险波一直坚持以创新为己任,带领技术团队在自主创新之路上一路前行,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导的创新体系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集体)1项,为公司成为全球领先、亚太第一的改性材料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新材料产业大干一场




“我现在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邮箱,处理国外公司发过来的技术方面的邮件。”黄险波说,随着公司的业务不断向国外扩展,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要坐在办公室指挥国外的事情,这是黄险波以前从没想过的。


黄险波是河北保定人,1965年出生,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就在学校长大。1997年博士毕业后,加入金发科技,从普通技术员做起,从事研发工作。


时隔多年,黄险波还记得当时一次难忘的经历。当时公司刚起步,公司的一项产品必须要经过广东江门客户的现场验证,才被接受。当时企业刚创业,没有专职的司机,要去现场就必须自己开车。晚上六点多,他从广州开车出发,到达后就开始工作,晚上12点多才完成验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意见,他马上打电话到公司相关负责部门,要求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的修改。交代完以后,他再开车回广州,此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


“车开到路上,实在感到太困了,我就选择在加油站附近休息了1个小时,谁知道非常管用。”黄险波说,开车回到公司后,改良的产品已经做好。早上6点钟他又带上产品开车到江门台山,中午12点全面通过客户的验证。


1998年,公司在国际新材料市场小荷初露尖尖角。美国一家国际知名的化工集团提出要以6千万美金整体收购金发科技。当时中国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处处都受到国外势力打压与垄断,公司毅然拒绝了诱惑,决心要为振兴民族新材料产业大干一场。


这件事深深的触动了黄险波的心弦,他决定向更多的材料领域发起冲击。



十年艰辛建成万吨级生产线




半芳香尼龙作为特种聚酰胺工程塑料家族的主要品种,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特种工业等高科技领域,国内长期依赖进口。


黄险波决定花大力气啃下这块“硬骨头”。然而经过五年的研究,公司投入巨大,但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是继续还是中止?作为项目研发的负责人,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时候必须要给公司一个结果。



“我们把前面五年的研究全部推到重来,放下所有的包袱,从零开始进入实验室。”他决定换一种办法,用逆向思维的办法来研究,提出了“以水为介质低温悬浮聚合”的新技术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经过3年的努力,这项技术难题终于攻克了,解决了传统高温熔融聚合时会发生大量三胺化、分解等副反应的技术难题。


这还没完,基于此新型聚合工艺,公司团队又经过2年的探索,设计开发了成套聚合设备,开发出系列半芳香族尼龙及其共聚物产品,2012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建成了万吨级聚合装置及共混改性生产线。


“产品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公司同类产品,售价仅为进口产品的60%,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黄险波自豪地说。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黄险波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公路护栏产品中从设计制造到实际应用示范工程的重大突破;在国内首次研制出了CFRTP车用备胎盖板、门基板、座椅骨架、全塑尾门等系列产品……


“科技创新对企业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黄险波说,核心技术必须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自主研发万吨级废轮胎环保再生橡胶装备试产成功
投资5.5亿元!国内首套煤制烯烃产业链延伸项目开工建设!
《新闻联播》关注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的全球首条万吨级熔体直纺生产线
呼伦贝尔三聚绿源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万吨级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农业示范园项目
北化大建成世界首条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中试生产线
【国内动态】全面盘点国内碳纤维已有产线及在建产线的区域分布情况——广东、福建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