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讲堂丨《诗经》成为你我都爱的文学经典,朱熹功不可没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研究,经历了汉的兴盛、魏晋南北朝的衰落以及唐的重新繁荣。到了宋代,欧阳修、苏辙等文人倡导“废序”,还《诗经》以本来面貌。其中,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用文学的眼光看待《诗经》,用“叶音”法给许多生僻汉字注音,方便人们诵读,为《诗经》的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友情提示:本文约20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诗经》研究走过的路

成为显学

《诗经》在汉代被尊称为“经”,由此揭开“诗经学”研究的大橥。

东汉末年,古文经学家郑玄著《毛诗传笺》,集《诗经》研究之大成,使《诗经》研究成为一门显学。著名《诗经》研究专家夏传才认为,《毛诗传笺》是《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魏晋

渐趋衰落

重放光彩

到唐代,一批诗人、散文家的影响力使《诗经》重放光彩。文人们或倡导诗歌革新,或推举新乐府运动,或复兴古文运动一方面把《诗经》当作儒家经典来学习,一方面从《诗经》中汲取丰富的文学养分,兴诗歌革命和散文革命之波澜。
其中代表人物有陈子昂、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

“废序”

至宋代,欧阳修和苏辙首先掀开《诗经》研究的神秘面纱,坚持“废序”,王安石紧随其后。

“废序”的why和how

所谓“废序”,就是废除《诗经》中的“大序”和“小序”。古人认为,“大序”居《诗经》一书之首,是解读《诗经》的钥匙;“小序”居每篇之首,是解读每首诗的拐杖。“大序”和“小序”,假托圣人之言,曲解诗经,歪读诗章,使《诗经》失去它原本的面貌。著名理学家程颐、吕祖谦等都是尊序派的重要力量,他们坚持认为诗序是圣人所作,捍卫“大小序”的尊严。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坚持“废序”,指出“诗序”有三大害处。

其一,“诗序”完全为后人所作,不是孔子所著,孔子“述而不作”。

其二,“诗序”害诗。许多诗本来很优美,意思很清楚,经“诗序”曲解后,面目全非,令人费解。

其三,“诗序”有害于孔子的诗教思想。孔子说,一本《诗经》,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但“诗序”则以下刺上,多有怨怼,这不合儒家纲纪伦常。

朱熹在前人研究《诗经》的基础上,追本溯源,殚精竭虑,力求还《诗经》以原貌。他撰写的《诗集传》成为中国《诗经》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朱熹被人尊称为一代“大儒”。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甚至认为,朱熹是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学宗师,应改“孔孟”为“孔朱”。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其朱子”。

朱熹对《诗经》是真爱

在继承中有创新。孔子“述而不作”,对许多篇章采用“春秋笔法”,点到为止,并没有深究,这使得人们对于许多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朱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努力继承,另一方面又大胆扬弃,遂使《诗经》焕发出新鲜的色彩。

比如读《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只是指出这首诗的特点,并没有说明这首诗为什么这样,朱熹解读说:

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

朱熹认为“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这样,就充分解释了这首诗何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何以赢得了孔子的充分肯定。当然,朱熹仍然是从教化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的,这是朱熹的思想局限。

又如,孔子修诗,认为“郑卫之乐,皆为淫声”,认为郑风和卫风全部都是爱情诗。但朱熹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

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翘七之五。

郑风和卫风的爱情诗是不少,但远远没有达到孔子所说的数字,这种研究或许更接近历史事实。

用文学的眼光解读《诗经》。朱熹作为理学大师,其思想当然是维护儒教的统治地位的,但可贵的是,朱熹能废除“二序”,第一次用文学的眼光看待《诗经》。这在《诗经》研究史上具有革命意义。朱熹说:

《诗》本易明,只被前面《诗序》作梗。《诗序》作,而观《诗》者不知《诗》意。

“《诗》意”是什么?就是文学的眼光。朱熹认为,《诗经》主体部分的“十五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这些诗大部分是表达男女情感的,是爱情诗,“乃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如“蒹葭”一诗,“小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这纯粹是穿凿附会式的解读。《诗集传》却说,“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指出这应该是一首爱情诗。不仅如此,对“雅诗”中的部分篇章,朱熹也用文学的眼光解读。

考证文本,注意韵读。朱熹不愧为一代汉语言文字大师,他肯下功夫,不存门户之见。《诗集传》对许多文字多有考证,对多家注解多有汇编,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讹。而且朱熹利用“叶音”法反切,给许多生僻汉字注音,方便人们诵读。这为《诗经》的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朱熹《诗集传》

朱熹对《诗经》的创作原因、功用、创作内容和学习途径都作出十分精细的学理分析。这主要集中在《诗集传序》中。他说,“诗何为而作也”,是天性、欲望使然,人有“感于物而动”的本能,有表达的需要,于是诗歌诞生了。他说,《诗经》能正是非,美教化,“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这就是《诗经》“教实被于万世”的原因。他认为,《诗经》的“十五国风”有许多是民间歌谣,表达男女相悦相爱之情,有真性情、化成德的作用,特别是《周南》《召南》两个地区的民歌。因此,他认为学习《诗经》应当从学习“二南”开始,“本之二南以求其端”。

当然,朱熹的诗教思想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他仍过分强调《诗经》的经学意义,这使得他在《诗经》文学解读道路上走得并不远。又如,为了音韵和谐,朱熹采用“叶音”反切,临时把某个字改读成另一个读音,这实际上是不明白语音变化之故。汉语音随着时间的流变,有些读音已经不押韵了,这完全是语言变化的自然规律所致。

多说两句

看到这里,小编觉得我们都误会朱熹了,他才不是那个印象中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克己复礼”的古板老头儿。《诗经》的美,人家看得很明白。身为理学大师,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能够做出顺应人性的解读,真的是很大胆的突破了。

你最喜欢的《诗经》中的哪首诗?留言和我们分享吧~

周末愉快!

本文改编自2019年5月8日《语

本文改编自2019年5月8日《语言文字报》,原题为《追本溯源 以明天理 ——朱熹诗教思想探微》,作者: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何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集传|朱熹集注本诗经
诗集传 作者:朱熹
《书经集传音释》1函6册《诗经集传音释》20卷1函4厚册
朱熹《诗集传》的训释特色
《诗经》与中国诗歌
《诗经》的“风”“雅”“颂”及其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