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又出神作,秒杀国内90%古装剧

提起苏轼,你会想到什么?

是学生时代,被古诗词支配的恐惧;

还是王菲轻吟低唱的那首《明月几时有》;

亦或是国人餐桌上常见的东坡肉、东坡肘子。

作为在语文课本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文人之一,尽管苏轼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已经快一千年了,但这位历史名人却似乎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但是相比于教科书或是影视剧里的文人形象,历史上的苏轼,要更加有趣得多。

不信?请看这部央视出品的高分神作——

苏东坡

豆瓣8.7

这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苏东坡的人文历史纪录片。

制作组历史两年,走访十余个国家地区,根据大量历史文献为基础,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角度,多角度展现千古文豪苏东坡的人生历程。

纪录片共分6集,每集时长25分钟,加起来相当于一部电影的时长。

延续了央视纪录片的精良严谨的制作,纪录片在视听表现上绝对堪称教科书级。

壮丽的自然景观,制作精良的古风动画,随便一帧就可以秒杀国内的古装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还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现身解读,其中包括著名的诗人余光中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

01

纪录片开始于公元1079年的腊月,这是苏轼人生的至暗时刻。

此时的他,正因为一场冤案,被关押在北宋王朝最高司法机关,御史台的监狱里。

一百多天的牢狱之灾,加上旷日持久的大雪,让他愈发怀念起自己的故乡。

四川眉山 ,坐落于岷江河边,是一座温暖向阳的小城。

时间倒回到四十二年前。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当地的一户落第秀才的家庭。

他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苏辙,由于天资早慧,从小就得到了父亲苏洵的教育。

在当时没人能想到——

唐宋八大家,光是苏家就走出了三位。

公元1056年,苏东坡跟随父亲和弟弟一起进京赶考,人生第一次离开故乡。

在北宋的首都汴梁,苏东坡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伯乐,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

作为当时主持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欧阳修在审阅中发现了一篇眼前一亮的文章。

但由于北宋科举采用的是糊名制,欧阳修以为这么好的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

为了避嫌,就给了这篇文章一个第二名。

可拆开糊名的纸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名叫眉山苏轼的年轻人写的。

欧阳修评价说:

三十年后没人知道我欧阳修,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在文人地位崇高的宋朝——

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三十岁时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可有才如苏东坡,也并非完人,他也有着自己的性格缺点。

比如:

才华外露,低估了官场政治的残酷。

这种张扬的性格,为他后半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02

在苏东坡进入仕途后,遇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人,也是他亦敌亦友的王安石。

此时的北宋朝廷由于积弊日深,在神宗支持下,王安石发动了熙宁变法,试图改革。

可由于王安石变法太过着急,朝堂内部分裂成两派:变法派和保守派。

宋神宗的急切,王安石的独断,让苏东坡陷入了忧虑。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苏东坡坚持认为有些操之过急。

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黄毛小子,年轻气盛的他,二话不说就连续上书,批判王安石变法。

甚至还专门写了诗词文章讽刺过王安石的新法,而且用词非常毒舌:

老百姓进城办事手续繁琐,一年有半年都不得不待在城里,孩子连城里口音都学会了!

这种尖锐的政治异见,最终被朝廷中的小人们抓住了把柄。

不仅指责他指责“讥讽朝政”。

还从他诗集中找出一句“世间惟有蛰龙知”,检举揭发他涉嫌嘲讽当今天子。

很快,苏轼被关进御史台大狱。因为御史台院内大树上经常落有乌鸦,也称乌台。

这就是改变苏轼命运的「乌台诗案」。

在狱中,苏东坡以为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在写给弟弟苏辙的诗中,忆起兄弟二人的感情。

诗中有一句: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东坡的一生,宦海几度沉浮,可兄弟间的情谊,却是他人生最大的慰藉。

所幸最终苏轼没有被推上断头台,在被关押一百三十天之后,苏轼被贬官黄州。

此时的他还不会想到,天高地远的黄州,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之地。

03

公元11世纪的黄州,还是一片荒凉萧索之地,只有一条驿道通往外界。

如果说苏轼的前半生绝对是顺风顺水,那么到黄州之后的苏轼,才识尽人情冷暖。

但也正是贬谪黄州的四年,让苏东坡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在黄州,没有故人给落难的苏东坡写信,写信也没有人回,就连亲友也渐渐疏远他。

作为挂名官员的他没有薪水,生活窘迫,没钱没房,只能省吃俭用。

不仅贫病加交,生活困苦,而且政坛失意的挫败感,始终笼罩在他的内心。

就是在这种失意中,苏东坡开始寄情于山水,他学会了坦然面对这种人生逆境。

住在黄州定慧寺的日子,苏东坡常常到寺庙内静坐参禅,内心渐渐变得坦然。

面对窘迫潦倒的生活,苏东坡开始了躬耕生活。

他追着农夫、商贩、渔夫和樵夫谈天说地,努力用人间的温暖,排解心中的苦闷。

当时宋朝的法律禁止杀牛,可苏东坡却时不时和朋友晚上跑到城外,偷偷杀牛烤来吃。

总是喝到酩酊大醉之后,半夜再翻墙回城。

在被朝堂抛弃之后,身处江湖之远的苏轼,却最终完成自我突破。

住在黄州的第二年的三月,在去往城外的沙湖的途中,苏东坡等人突然遭逢大雨。

一行人马本来是带着雨具的,但途中以为不需要就让人带走了。不料后来竟下起雨来,同行的人都被这场突然的大雨淋得狼狈不堪。

唯独苏东坡不以为然,昂首阔步于大雨中,写下了流传后世的名篇《定风波》。

词中写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词中尽是一种豁达和超然的态度,至此,苏东坡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从苏轼变为名满天下的东坡先生。

与此同时——

黄州的四年,苏东坡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在诗词创作上,他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千古绝句;

文章上,他在惊涛拍浪的赤壁前,留下了《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两篇名作;

书法上,他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

艺术上,他引领了宋代「文人画」运动……

如果说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文艺复兴”,那么黄州则是苏东坡一个人的涅槃。

04

除了世人眼中的文人东坡之外,纪录片还展现了东坡先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作为当时的文艺界大V,他除了擅长文学艺术外,同时也是一枚资深吃货。

在流浪的贬谪生活中,也捎带手吃遍了半个中国的美食。

在黄州,他发明出了东坡肉;

在海南,他开发了牡蛎的食用办法。

甚至是到了瘴气横行的惠州,他也能悠然得跟朋友分享吃货心得: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仅如此,苏东坡还是北宋著名的段子手,为后世留下不少经典段子。

比如:他经常没事吐槽自己的好友。

苏东坡被贬黄州之时,他经常去自己的好友陈季常家中,举行歌舞宴会。

可偏偏陈季常的妻子柳氏,性情泼辣彪悍,经常在二人宴会的时候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锤打墙壁,弄得丈夫陈季常很是尴尬。

苏东坡事后就写了一首诗,拿来调侃这位好友: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这个故事就衍生出了「河东狮吼」的典故。

又如,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令人喷饭」,其实也是出自苏东坡本人。

这其实出自他的一篇文章《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其中写道: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

烧笋晚食,发函得诗,

失笑喷饭满案。」

此外,谁也想不到,这位著名的文豪的口头禅竟然是「呵呵」!

在流放海南的日子,苏东坡经常以抄书为乐。在给朋友写信的时候,经常用「呵呵」二字,来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有人专门统计过:苏东坡在写作中至少45次的使用了「呵呵」。

因此,纪录片中笑称——

苏东坡才是网络语言的祖师爷。

05

尽管一生遭遇几经贬谪,但每到一个地方任职做地方官,苏东坡都活得像雷锋。

流放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流放惠州,他改善民生,设计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

流放黄州,他大兴慈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孤儿院……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话用在苏东坡身上,绝对不算谬赞。

无论是流放黄州、惠州,还是当时为蛮荒之地的儋州,他都以一种乐观的人生哲学去面对。把每一段经历,当成必经的一部分去体悟。

公元1101年,65岁的苏轼重新被朝廷重用,然而,却在北归路上,因病客死他乡。

就在他病逝前两个月,北归的苏东坡在金山寺里,看到了一幅画家李公麟所画的自己的画像。

他看着自己的这幅坐像,心里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自题金山画像》。

这首诗成为了对他的一生的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看完这部纪录片,迷影君是真的被苏东坡这大文豪给圈粉了。

纪录片用深入浅出的手法,全景式的将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给还原出来,但却并不枯燥。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

纪录片颠覆了这位文豪在文学之外的刻板印象,变得有血有肉,仿佛从历史中活过来一样。

纪录片中的苏轼不是完人,他有才华却个性张扬骄傲,会吐槽发牢骚。

虽然人生数次大起大落,但却始终豁达乐观,最重要的是还很有趣。

难怪著名的诗人余光中先生,会如此评价他说:

如果我要出去旅行,不会找李白一起,李白不负责任,也不会找杜甫,杜甫太苦。

我会找苏东坡,因为他会是一个好朋友,也是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

人生在世,我们也许成不了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

但至少可以试着做个有趣的人,不是吗?

PS:B站有在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轼:世间再无苏东坡
从宋代两大文豪交锋?看文人的德行
生命中,最好有一个苏东坡这样的朋友
央视力荐大型纪录片《苏东坡》:看不懂是故事,看懂了是人生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全集(1~6集)
苏东坡:哪有尽如人意的人生,唯有尽力看开了去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