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选医案570【友情链接】18
   顾兆农(1897--),男,江苏泰州人。青少时期自学中医,后入上海国医学院就读,毕业后随淮阴名医吴秉卿先生应诊。临证七十余年,九十三岁高龄,头脑清晰,仍每日诊治十余人而不疲。先在南方行医,后迁北地,任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山西中医学会内科分会主主任委员、山西政协委员等职。治病讲求圆通灵活,脉证合参,对前人的经验、典籍,主张提纲领要,不主张轻易的“舍证从脉”和“舍脉从证”,强调临床辨证的中心内容,就是分清虚实之轻重,寒热之偏胜,根本之缓急,惯揉数方,撮主药,多法多方辨而治之,深受病家信仰。主要著作有《脏管炎的中医辨治》、《纤曲医坛杂记》等。
脱疽系列方
方一:川桂枝12克,怀牛膝15克,全当归30克,生薏仁45 赤芍15克,苍白术各15克,甘草12克,红花9克,地龙15克

分类:精选医案| 阅读(81)| 评论(0)

 一、痰瘀伏肺为哮喘的“凤根”
   后世对哮证“风根”的认识,多推崇朱丹溪“哮喘……专主于痰”之说,在治法上主张“专以去痰为先”。个人认为,痰饮内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气郁、血瘀往往互为因果,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宿痰伏肺,气机郁滞,升降失常,不仅会导致津液凝聚生痰,同时又因气郁痰滞,影响血液运行,出现痰瘀胶结不解的复杂局面。从痰与瘀的关系来说,痰可酿瘀,痰为瘀的基础,而瘀亦能变生痰水,形成因果循环。痰夹瘀血,结成窠臼,潜伏于肺,遂成哮证的“凤根”。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及劳累等多种诱因,均可导致肺气宣降

分类:精选医案| 阅读(239)| 评论(0)

   顾兆农先生为我省著名老中医,行医数十载,尤对内、外各科病症治法独特,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1年余,受益匪浅。现选其治疗肠结案例四则.略谈浅解。
   案1:孙菜莱,男,青年。曾施阑尾穿孔致腹膜炎手术后,不久,因饮食不节导致不全性肠梗阻。症见腹痛剧烈,腹胀难忍,呕吐不止,大便闭结,苔黄厚腻,脉弦数。顾老认为此属热邪积滞,壅结肠胃,治以通里攻下,理气止痛为法。方用复方承气汤:厚朴(炒)9g,枳实9g,制大黄20g。莱服子45g,竹茹9g,当归18g,赤芍12g,玄明粉(后下)6g,青、陈皮各9g,柴胡9g头二煎混匀,分3次服下。药下1剂,呕止痛减,肠鸣有矢。原方去玄明粉、竹茹,加槟榔12g,生山楂6g,制大黄减至l5g。三诊时,自诉大便两次,上方大黄更广木香5g,加焦三仙各10g。药尽症消,精神好转。

分类:精选医案| 阅读(38)| 评论(0)

                                   重症热哮举隅
                     顾兆农(1903—1995),原山西省医院主任医师
   周某,男,13岁,学生。
   先天票赋不足,生后体质瘦弱。3个月时,患肺炎,病情危重,经多方抢救,方脱险得生。嗣后,咳喘之疾,动则即发,年复一年,渐成痼疾。年至8岁时,其病发渐具规律性:冬日唯多感冒,但从不咳喘,生活可如常人。至春草木萌动,气息渐感急促,后随天气转暖,短气逐日加重。夏初之际,或感凉过劳,或气候反常,均可诱使胸闷、咳嗽、气逆、喘促一并突发。如时值酷暑,则病症尤重,以至倚息不得平卧。入秋,天转凉爽,诸症应时遂减,精神亦趋好转。中秋过后,其患则不药而自愈。如是应季犯病,现已历时五载,投医用药,自不待言。半个月前,旧疾再发,虽积极给药抗炎平喘.但病势不见减轻,双亲无奈,改弦寄望于中医。
   初诊:1979年7月18日。

分类:精选医案| 阅读(39)| 评论(0)

                       咳嗽因退热  甘露消毒丹
            刘渡舟(19l7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纵观中医论治咳嗽,或从外感风寒、风热、风燥立论,或从内伤痰湿、痰热、肝火、阴虚立论。而从湿热立论者未之闻矣。对于咳嗽,辨证属于湿热者,每用甘露消毒丹屡获奇效。
   当今时代,生活普遍有所提高,膏粱厚味为人所喜,吸烟嗜酒为人所好,此等皆助湿增热之品,过则有碍脾胃,造成脾失健运,湿热中阻,久之致人之体质多为湿热。一感外邪,即易入里,随湿化热,上蒸于肺。肺乃娇脏,以轻清宣降为顺,湿热浊气上迫,使其宣降功能失常而发为咳嗽。其症状特点是:咳嗽,痰多稠粘,色白或微黄,胸闷不适,或见身重困倦,皖胀纳呆,或见低热头重,汗出热不退,咽喉不利,渴不欲饮,或口淡不渴,大便粘滞不爽,小便色黄,舌苔白厚腻或水滑或黄腻,脉儒数或浮弦。其中,尤以咳嗽、胸闷,舌苔厚腻或水滑为辨证要点。
  

分类:精选医案| 阅读(44)| 评论(0)

                                   杏夏合刘  止嗽良方
                易希园 (1928一   ),  湖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易希园主任医师积50年的丰富经验,精心拟定的杏夏合剂治疗临床上的咳嗽病人,疗效颇为满意。无论是耄耋之年,还是强袱之婴儿用之,无不取得如鼓应俘的效果。其方药组成:
   杏仁  半夏  天冬 五味子  桔梗  浙贝 紫苑  款冬花  百部 远志  茵陈  甘草
   如辨证属风寒加前胡、荆芥,属风热酌加黄芩、黄连,喘息加麻黄、白果,剧烈咳嗽加栗壳少许,无痰或少痰去远志。方中药物正如张洁古云:“半夏治其痰,而咳嗽自愈。”《重庆堂随笔》云:“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邪,上焦药也。”《长沙药解》云:

分类:精选医案| 阅读(44)| 评论(0)

                              感染外邪,倦倦以元气为念
   肺心病的外感致病因素,与寒冷关系最切。由于患者多是中老年人,病程缠绵,病情迁延,久病体衰,更易反复感染,而临床表现亦多不一致,或轻或重,或表或里,或寒或热,但均属本虚标实之证。《景岳全书》说:“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量加消散,此等证候,当倦倦以元气为念。”   。
   对喘咳频作,畏寒,发热或不发热,胸闷,咳痰不爽,甚至面青唇紫,苔白,脉紧等。常用参苏饮加减,以辛温解表,理气化痰。若阴虚血少感冒,头痛,头昏,身热,或发热不扬,微恶风寒,面色无华,舌淡或淡红,脉细或虚浮等,用葱白七味饮加减,以养血益阴,辛散解表。如果体质较强者,如外寒内饮,用小青龙汤加减,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随证选方,屡试屡验。

分类:精选医案| 阅读(123)| 评论(0)

                                  治疗喘肿  温肾暖碑
                    胡建华(1924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
   喘肿之证,上则喘息不平,下则肿势蔓延,病在肺、脾、肾三脏,病情重驾,危在旦夕。其病虽不离乎肺,但若单从治肺着眼,难图显效。必须抓住温肾阳以驱水湿,暖中土而化浊阴为主,庶能转危为安。
   陈某,男,74岁,门诊号:09102l。初诊:1967年l0月6日。
   素有慢性咳嗽,经常下肢浮肿。最近两天,突然心悸,气急加剧,肿势益甚,延及大腿,按之凹陷,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四肢不温,尿少。脉弦滑,苔厚灰腻、舌质青紫。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证属脾肾阳虚,气不摄纳,水浊泛滥,肺失肃降,高龄正虚,邪势猖盛,急宜温肾健脾以利水,肃肺化痰以平喘。处方:
   熟附子15g(先煎40分钟)  生黄芪15g 

分类:精选医案| 阅读(32)| 评论(0)

                    肺心病多见心肺气虚,生脉散、沙参在所必用

    肺原性心脏病,是由慢性文气管炎、肺气肿或其它慢性肺部疚患所引起的心脏病。其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气喘、浮肿、紫绀等。

   本病欲求合理疗法,首先必须了解其病理机制。其病始起于肺,继而累及于心,并与脾肾有一定关系。因此,治疗重点在于心肺,或偏重于脾肾。但临床上往往以心肺气虚较为多见,所以我认为生脉散和沙参是必用之剂。如系肺热、肺燥,喘咳痰稠,应配冬瓜子、瓜篓皮、桑白皮、车前仁、贝母:(自定清肺益气汤I方)。以清肺润燥,化淡平喘。余用此方收效颇著。可是,有人认为生脉散和沙参,似有恋邪之弊,多不敢用,实践证明并非如此。一九七三年二月问,余家属,年六十三,喘咳不能落枕,痰多稠粘,血压高,脉弦滑有力,动则喘促益甚,此乃心肺气虚,肺热痰盛之证。治投上方一剂,喘咳即止,痰涎尽除,竟能平卧,疗效之

分类:精选医案| 阅读(93)| 评论(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脏腑辨证歌诀 - 中医诊断 - 华夏中医论坛 (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中医 民间中医网 中医论坛 健康论坛 养生论坛 育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中医水饮与痰饮区别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儿科学速记(必背)
中医从痰论治咳喘证
经方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三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