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

古人有多苦?这么说吧,现代人吃的苦,在古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近年来,有不少穿越题材的小说,内容大多是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然后如何如何,而在这种小说的影响下,有相当一部分现代人心里都有个穿越梦。

但实际上,一个现代人真要是穿越到古代的话,恐怕呆不了几天,就会哭爹喊娘地求着回来。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古代人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除了皇帝和权贵们之外,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生活条件之差、生存之艰难,远超我们现代人的想象。

苦到什么程度呢?打个比方,古代普通人的生活,就好比喝着一杯泡着苦胆的黄连水,同时还得啃着苦瓜,总之就是苦到了极致。

太远的不说,就说离我们最近的大清朝。

清朝一共有296年,前后传了十二个皇帝,而在这两百多年中,只开创了一个盛世,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康乾盛世”。

既然能被称作“盛世”,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应该相对会好一点。

那么,我们就以“康乾盛世”中最富庶的阶段,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为例子,去看一看那个时候的普通人,生活到底是什么样。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在河南唐河县,一个姓吕的农夫,要给当地 一个姓郑的地主打长工,双方约定工期为三年。

按照惯例,在长工开始给地主干活之前,双方需要签订一份契约,也就是古代版本的“劳动合同”,里面要把工期、工钱以及其他一些细节备案,以防止将来有纠纷。

而在这份劳动合同中,吕姓农夫的工钱,是一年2500文,折算下来的话,每个月200文多点。

换句话说,这个农夫晨出夜伏,不断干活,并在地主家苦熬苦夜一个月后,只能拿到200文的工资。

可能单说工资很多人没概念,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物价,同时再对比一下这两百文的工资能买点什么。

据记载,乾隆年间的米价,算是清朝较为稳定的一个时期,当时的米价为每斗180文,一斗约等于现在的12.5斤,那么200文,大概能买15斤左右的大米。

15斤大米,如果让一个成年劳力吃的话,能吃十天?估计最多也就十天八天就没了,但问题是,这个吕姓长工家里可不止他一个,还有父母、妻子和儿女。

也就是说,他辛辛苦苦一个月,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

当然,他是穷人,每顿都吃大米太过奢侈,可以吃得稍微差点,比如吃点像高粱这样的粗粮,反正都是填饱肚子,吃什么都无所谓。

但又出现一个问题,虽说高粱比大米便宜,不过依旧不够吃。

乾隆年间的高粱,一斤的价格大约在30文到40文之间,而他一年的工资,也只能换来五六十斤的高粱。

这点粮食,是无法满足一家老小的,到这年的后几个月,还是要挨饿的。

怎么办呢?两个办法,一个是每顿少吃点,能吃稀饭就不吃干饭,这样勉强能撑;还有一个,那就是在饭里加料,比如麸子、野菜之类的东西。

并且,这还得是一家人没有什么需要花钱的事项,一旦有个头疼脑热,或者是这一年的收成不好,那么,这个吕姓长工,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卖儿卖女了。

所以,你要问古人的生活苦不苦,单是吃饭这一项,就知道当时苦到什么程度。

不仅仅是在清朝,哪怕到了民国时期,吃饭也照样是头等大事,甚至包括地方上一些富户之家也为此发愁。

据资料记载,在民国时,河北省清宛县的东顾庄村里,当地富户的一年口粮中,高粱就占了七成,另外,玉米也有两成,而白面仅仅只有一成。

富户尚且如此,更何况穷人呢?

所以说,在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中,大部分时间内的绝大多数人,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如何才能不被饿死这个问题,运气好的话,尚且能勉强在温饱线上挣扎,运气不好的话,比如年景儿差,那么除了饿死,别无他法。

说这些可能有人会觉得只是个例,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当时外国人笔下,所记录的清朝百姓是怎样的。

公元1793年,出于对东方大国的向往,英国派出了一支使团,历经数月的海上漂泊,终于在这年夏天抵达大清。

在这支使团抵达之前,使团成员对大清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的概念里,东方这个神秘的国度,应该是和《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一样,遍地黄金,人人富足。

不过,在他们抵达后,却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贫困。

首先,使团在到达大沽口时,当地官员带了大量的礼物前来迎接,其中包含不少家禽和生猪,不过,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这些动物的一部分已经死掉,因此,英国人在接收礼物时,顺手把已经死掉的动物扔到海里。

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场面发生了,在岸上瞧热闹的清朝百姓,奋不顾身地跳了下来,把那些英国人扔掉的动物一一捞了上来。

英国人很好奇,这些人打捞死去的动物要做什么?

后来,他们才知道,那些打捞动物的百姓,是想拿回去清洗腌制一下,以便能够食用。

这一幕,强烈地震撼了英国人的心灵,他们没想到,在马可.波罗笔下富庶的东方,居然还会出现这种事情。

而在之后的行程中,他们再次见证了类似的情形,这就让英国人对大清的印象大为改变。

为了让英国人的船只到达京师,清朝的官员们强征了不少百姓来拉纤,根据英国人的记录,这些百姓无一例外的都是衣衫褴褛、瘦弱不堪。

而根据英国人的了解,这些百姓被迫前来拉纤的工钱,一天只有10几文,连自己一个人吃顿饱饭都不太够用。

他们一个人吃不饱倒在其次,关键是这一出来,一家老小就要在家里挨饿,如果出去久了,那么一家人中,极有可能会被饿死一两个。

这些都是发生在清朝所谓的“盛世”中的事情,在这个阶段的百姓生活就如此艰苦,如果换到有天灾人祸的时期,那么人更没法活了。

清朝末年,由于时局和战乱等因素,许多地区的百姓生活无以为继,要吃没吃,要穿没穿,为了不被饿死,不少人就想到了一个能挣钱的主意。

这个主意叫做“典妻”,简单来说,就是把妻子典当出去换钱。

典妻这个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时就有出现,那个时候叫做“贴妇”,之后的历朝历代均有此种现象。

一旦遭遇天灾、瘟疫等情况,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后,典妻之风就为之大盛。

而在清朝入关后,“典妻”这一现象达到了顶峰,那些日子过不下去的家庭,就会把妻子当做一件物品典当出去,以贴补家用。

具体的操作,是典当人与接收者立下字据,约定将某某之妻典当给接收者,典期一般为3到5年,期间,被典者不允许回原来的家,并且要为接收者生下孩子,同时还要等孩子过了百日之后,这份契约才算是真正结束。

这样一份典当契约,在当时一般能换来50两到80两银子不等。

靠着这样的方式,让部分人吃上了饭,至于说那个被典出去的妻子,她愿不愿意,是什么感受,根本没人会在乎。

而做这些事情,仅仅是古人为了满足不被饿死这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除了竭尽全力想吃上饭之外,古人在其他方面的生活条件,同样也是十分艰苦,甚至用恶劣来形容都不为过。

比如,医疗条件极差,别的不说,单说生孩子,真的就如同过鬼门关一样。

古代没有什么妇科医院,女人生孩子,大部分都是靠接生婆,而接生婆往往也没什么专业的技术,接生时所用的物品更不可能太卫生,这都是导致古代生育时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

最关键的,是古代没有剖腹产,因此,由于难产而死的产妇不计其数。

即使是产妇命大,侥幸把孩子生下来,但婴儿的夭折率相当之高,清朝的康熙皇帝,一生共有儿女55人,其中,在出生不久后夭折的就达到了22人,夭折率接近百分之五十。

要知道,康熙可是皇帝,他的嫔妃所能享受的医疗条件,要比百姓们强上无数倍,但即使如此,依然有这么高的婴儿夭折率,寻常百姓家的情况可想而知。

而那些能躲过婴幼时期夭折的人,长大之后,同样也风险无数,一个在现代看起来不算严重的病,就有可能要了古代人的命。

就拿顺治皇帝来说,他的死是死于天花,不仅是他,清朝不少皇室成员都因天花而死,但若是放在现代,只要提前接种牛痘,就完全可以避免染上此病。

但可惜古代没有,所以,尊贵如顺治,也不得不在二十多岁就英年早逝。

另外,还有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古人是完全无法与现代人对比的,总之古代人的生活条件之差,要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差上百倍,能好好活着,就已经是古代大多数普通人最大的幸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百姓生活有多艰苦?康乾盛世之下,一月工资只能买15斤米?
第145集:自然养生观是古人悟通了,现代人早已经传偏了
古人比现代人敦厚朴实吗?明朝一桩奇案显示,他们的心机深不可测
朱元璋农民出身,应该更懂人间疾苦才对,为何那么残忍?
如果社稷有战事,你愿意为王朝而战吗?古人原来是这么说的!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用有机食品的生活下,为何寿命仍短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