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圣张仲景的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便秘有...
医圣张仲景的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便秘有奇效

便秘并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全是大便干燥、干结,凡是大便不通畅都应该归于便秘。实际上,真正的大便燥结除了热性疾病以及老人津枯,一般不多见。而通常最困扰人的便秘是便不干而难下,下也不多。有的可以两三天不大便,有时肚子胀也便不出多少。


这种类似阴结的便秘形成的原因,多是过食生冷和缺乏运动造成。有的则是黏腻不爽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掉,这种情况多属于内蕴湿热。


上述两种便秘都与湿或湿热有关,如果经常服用泻下的药如硝黄之类,虽有一时之快,而药后很快又会继续便秘,久而久之,大便不但难下,而且还会出现肛门狭窄,大便细或者扁。如果一直不治疗,还会引发其它疾病。


张仲景有个厚朴七物汤,如果在辨证的基础上能够得当加减,对治这种非燥结性便秘效果还是不错的。其优势在于,不会因为苦寒而败坏肠胃。


《伤寒论》:“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上7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温服100ml,日3次。

主证:脘腹胀满,身热,微恶风寒,大便不通,苔黄厚,舌质微红,脉浮数。


加减:

若呕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

下利则不需泻下,故去大黄;

寒多者,加重生姜量以散寒;

腹胀甚,矢气少者,酌加香附、大腹皮或木香、砂仁行气之品;


若气滞较重,症见胁肋胀痛,嗳气,善太息,酌加香附、青皮、广木香、佛手、枳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经方一般不主张加减,非要加减最好尽量少动药味。切忌毁容式加减。


厚朴七物汤中的大黄、枳实、厚朴是厚朴三物汤或者叫小承气汤,当然它们的用药量是有区别的。加味成为七物之后,贵在配上了能够化气和阴阳又以温通的桂枝汤(去掉了芍药),以制约大黄之苦寒。


整个方剂,寒热并用,除了泄热、荡实、行气外,如果加大桂枝、生姜剂量,有温中祛寒、行气而消胀满之效。比之大黄附子两雄相并,温和有加,似更合此证。


临证只要掌握好桂枝量的多少,不必拘泥于有表证的腹满。


因此,凡因寒、热、湿滞,粪便排出不畅,肠中积气所造成的腹部胀满,皆可治疗。


大黄一味,无实热也最好不要去掉,可以小小与之,取其推荡之力。


倘服厚朴七物汤之后,便趋正常,也不可以为就此正常。虽便秘与肾有关,但对年轻人而言则多与脾胃有关,善后当以补脾除湿为主,宜参苓白术之属,辅以消导灵动之品。


另外,平时不要过食生冷,过食辛辣烧烤,不要久坐,尽量多一些活动。



便秘并非都是热证

薛某,女,51岁,就诊,自述大便不利20余年,每次去厕所要一个多小时,便不干粘腻,三到五天大便一次,平时怕冷,没精神,甚是苦恼,脉沉弦略细,舌质淡红、苔白滑。


辨证分析:大便不利、粘腻,属于湿邪阻滞肠道;病程长达二十多年,病久必瘀;平素怕冷,脉沉弦略细,舌质淡红、苔白滑,说明有少阴证表现,下焦虚寒。

治疗原则:温阳补肾,除湿通阳。

方药:四逆汤合小建中汤加大黄、白术。

白术,附子,大黄,甘草,干姜,桂枝,白芍,大枣5枚。

复诊,药后感觉大便一天一到两次,便利,感觉舒服多了,脉沉弦略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分析:怕冷,没精神,不上火,说明是阳虚,脉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白,属于少阴证,“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用四逆汤温阳补肾,小建中汤补气血建立中焦之气,大量白术有健脾益气补虚润肠之功,同时白术还有利湿作用,故当做君药使用,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臓。”白术、附子、大黄是用治寒湿便秘的对药,疗效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看看医圣张仲景如何祛湿!
医圣张仲景秘传的经方,究竟能不能加减?如果能,该如何加减?
医圣张仲景经方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用好此方,轻松解决咳喘问题
医圣张仲景一剂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又祛湿,无湿一身轻
郑启仲教授妙用三仁汤(推荐)
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冠心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