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苏轼的执笔法
陈伟彬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他所提出的“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观点对宋代乃至以后的行草书风影响巨大。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中将“意”字解释为“一种恬静、愉悦的创作”,强调的是一种创作要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见解是很有见地的。立足于这样的艺术主张,苏轼在用笔的技巧方面很轻松自然,更推重适性自由。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形成了刚健婀娜、丰腴圆润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独特的执笔法有很大的关系。
苏东坡执笔用拇、食、中三指,即被称为“拔灯法”的单钩执笔法,具体方法是大指、食指、中指夹持笔管,食指从管外钩向内,中指用甲肉之际往外抵着,其余二指紧贴在中指下面。对于这种执笔法,唐代书法家韩方明曾极力反对,并在《授笔要说》中指出:“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单钩只能低执,低执必然容易着纸,将其余三指塞入掌心,掌心也不能空虚,应用时极不方便,造成“力不足而无神气”的缺点。那么,苏轼为什么还坚持用单钩执笔法呢?这就不得不提宋代在书写工具方面的工艺进步,这些进步为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对于书法风格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宋代的制笔工艺有别于晋以前的旧风,逐渐趋向软熟、虚锋、散毫,以适应纵横洒脱的行草书风。过去的笔分心、副,讲究裹束,适宜书写圆转中锋;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比较新款的散卓笔(宋人有时称“无心散卓笔”)可能有的用两种以上兽毫制成,但是不用柱毫,也不分心、副,而是参差散立扎成的,有的则只用一种兽毫。这样的笔头结构使其可以偏侧着笔管书写,在笔画转折处容易自动保持中锋,使毛笔书写可以有更大的起、倒幅度。
无心散卓笔与高桌椅导致的书写姿势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北宋的时候,桌面比椅面高出很多,写字人完全可以把肘、甚至腕搁在桌面上写字。
苏东坡就充分利用了这个条件,他著臂抵腕,握笔靠下,毛笔的锋毫与纸面成一定的倾斜角,运笔时毛笔的毫端自然就常常处于偃卧状态,而且执笔是很低的,笔锋的回旋余地相对要狭小许多。他的好友陈师道是这样描述苏轼的执笔法的:“东坡作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这种执笔方法的优点是线条肯定平实,爽健酣畅,如《寒食诗帖》中的“年”、“中”、“苇”、“纸”四字中的悬针竖,十分猛利刚烈,畅快淋漓;不足之处则是结体有时不够舒展,因为这种执笔法在运笔时,笔锋的回旋余地小,特别是右边的回旋余地更小,因此他的结体左边伸展右边收缩,表现出左秀右枯且点厚重简短的特点。黄庭坚评价字苏轼的字如“石压虾蟆”,并说:“或云东坡作戈多成病笔,又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也说:“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
综上所述,苏轼使用单钩执笔法与宋代在书写工具方面的工艺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他书风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瓜瓜斋:练书法,怎样拿毛笔才算合理?
毛笔执笔法
毛笔书法的2种执笔方式,单钩法与双钩法执笔
跟着大师学书法(执笔)
所谓“正统”的毛笔执笔法,正让无数书法初学者知难而退!
谈摹书之“单钩覆其骨”与“双钩填墨”(内附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