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癸水生殿社区】:天道之眼,位面之子刘秀!(上)


文/谭涵易

谶纬之学是天学的最初出现形式,但它从一开始出现,就真假相伴。最早出现在历史中记载的假谶语,也同样发生在秦未,陈胜吴广起义中出现的鱼腹丹书事件: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第十八

陈胜与吴广出于起事的需要,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威信和号召力,于是用丹书“陈胜王”这一谶语,并将之藏于鱼腹,自造出的假象。揭竿而起,一时民众云集,不久,陈胜也自称为“张楚王”,似是应谶而生。但陈胜自称王前后不过六个月,即兵败而死。假即是假,不能当真。陈胜其败之速,其亡之快,是因为全程参与,是他亲手而为的。

到了西汉未年,谶纬盛行。这种以人为的政治目的而制造出来的谶语,以王莽篡汉称帝时达到了高峰:

……前辉光谢嚣奏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符命之起,自此始矣。……

《前汉书》:王莽

孟通丹书著石事件发生于公元5年,即王莽称帝前三年。这件事发生之后,西汉的太皇太后,即王莽的亲姑母,就默许王莽“代行天子事”,代天子临朝听政,出入仪仗皆如天子制,臣奏朝事称“摄皇帝”,国祀,祀天地,祀汉祖庙,称“假皇帝”。三年后,即公元8年,王莽篡汉称帝,国号为“新”。至公元23年,王莽在位15年。

这本质仍是一种以政治目的而人为制造出来的谶语,甚至清淅地出现了“应运而生”的人的名字,例如“莽为皇帝”。只不过制造这一谶语的人是孟通,王莽是这一谶语的利用者,是顺势而为。后来王莽为皇帝,却又真实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中的一部分,前后当国18年。

18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赢政称始皇帝不过10年,胡亥做皇帝也不过3年,刘邦以做汉王作汉元年计起,也不过是在位13年。后世中宗,任期不过二届,在位10年。历史的事件在真实地发生着,所以在王莽称帝时,又有谁在说“莽为皇帝”这一谶语是假的呢?

但假的,仍然是假的。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逃至渐台,为商县人杜吴所杀。在历史长河中,18年也不是弹指一挥间,其败亡也仍是极速呀。所以判断谶语真假的标准是:真的,方得长远。若是人造的,是假的,最终应谶之人,都不能长久。

后世有一种观点认为: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疑似的时空穿越者,有兴趣的易友可以自行阅读这类文章。

后世也有人总结,谶语怎会出现一个人的真实名字呢?可知这一类谶语必定是假的。但这种理解实际仍是不正确呀。今天我们就讲讲在王莽篡汉称帝期间出现的另一个人,后世称之为:位面之子,刘秀!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注:公元22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后汉书》光武帝纪

年经时的刘秀,曾于王莽天凤年间(公元14-19年)来到长安,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学习《尚书》,以通大义,并从此立下了“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志向。执金吾是当时统领北军八校尉的将军,内卫京师,外备征战,车骑甚盛,十分威武;阴丽华是他家乡南阳新野最出名的美人。那时的刘秀,心中喜爱的是田业,他的哥哥刘从小就类比他为刘仲,那位汉高祖刘邦只懂田业的长兄。所以这个志向,对于刘秀来说,己经是很“高远”了。

在长安学成归乡之后,有一天刘秀跟着长兄刘和姐夫邓晨一起到宛城游历,拜访宛城一个专门研究谶纬之学叫做蔡少公的奇人。众人坐在一起谈天论地,谈着谈着就谈到了时局及国家形势。这位蔡少公忽出奇语:“将来有一个叫刘秀的人要当皇帝。”。

众人一时纷纷议论,都说是这个刘秀是国师刘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刘秀当时也笑着参与讨论,说:“你们怎么不觉得是我这个刘秀?”。听闻此语,在场的从人,包括他自家的长兄及姐夫,顿时爆发出一阵大笑。有可能吗?想多了吧?哈哈哈哈哈……

刘歆出身长安,是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向之子。他是古文经学的继承者,曾与父亲刘向编订《山海经》。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2,世有“刘歆率”之称。

刘歆少年时通习今文《诗》、《书》,后又治今文《易》和《谷梁春秋》等。以能通经学、善属文为汉成帝召见,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受诏与其父刘向领校“中秘书”(内秘府藏书),协助校理图书。刘向死后,继承父业。哀帝时,刘歆负责总校群书,在刘向撰的《别录》基础上,修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河平年间(前28年—前25年),皇帝令刘歆与其父一同负责整理校订国家收藏的书籍,这使刘歆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皇家的各种稀见之书。刘歆坐拥这些皇室典藏,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来。河平中(前26年)受诏与父亲刘向领校天禄阁秘书。

建平元年(前6年),刘向去世,他复任中垒校尉,大司马王莽举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复总领五经,继父未竟之业,部次群书。依《别录》体例,更著为《六略》,又叙各家源流利弊,总为一篇,谓之辑略,以当发凡起例,总名为《七略》。是中国第一部图书。著录图书13219卷。其分类体系对后世影响极大。

汉哀帝死后,王莽当国,任命刘歆为右曹太中大夫。公元23年,谋诛王莽,事泄自杀。

------百度百科



刘歆其实并不简单。他和其父刘向,受领为汉天禄阁秘书。这个天禄阁,就是向西汉皇室提供天学研究的一个专门机构,类似于后世的钦天监。而他父子二人编注的这本《山海经》,更是上古三本奇经之一!《易经》是天学!《黄帝内经》是人学!《山海经》是地学!

刘歆与其父一同负责整理校订国家收藏的书籍,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皇家的各种稀见之书。这当中就包括一本叫做《赤伏符》的书。这本书出现一个名字:刘秀,并认为刘秀将成为天子。他的想法很奇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以使自己成为那个应天命所生之人。

这件事发生在汉哀帝刘欣继位之后(公元前6),他将《山海经注》送给哀帝皇帝陛下龙目预览,刘歆第一次用了刘秀这个名字。也就在刘歆改名这一年,河南南阳蔡阳之地,有一个小孩子呱呱坠地,他那当县令的老爹给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刘秀,字文叔。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昔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

------《后汉书》:光武帝纪

《后汉书》在这里记载有关于刘秀的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说刘秀姓名中这个“秀”字的来历:“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一茎九穗生,不同在后世有超级稻的年代,这在当时十分少见的,所以这在农业社会是一种瑞祥,寓意是当地农业的丰收和田产出的丰盛。而且是嘉禾是生在他老爹当县令的这个县,双喜临门,他的老爹当然高兴,所以为他起名为“秀”。

刘秀年轻时喜事田业,而且田种得极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汉哀帝刘欣的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当时有一个叫做夏贺良方士,上书对汉哀帝刘欣说:“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运,是指天运;中,是指中间;衰,是国运衰落;当再受命,是指经历汉家衰落之后,会再次受命于天,即中兴之意。所以他上书让刘欣改号为“太初元年“,称“陈圣刘太平皇帝”。太初元年是说回到初始以应中兴。厌是镇压天地气运;胜,是取得胜利。

天地的气运是客观存在的,又怎会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呢?在那个时代,人的主观意志又如何能胜天呢?这位刘欣,后来在位5年,仅25岁就驾崩了,谥名:“孝衰皇帝”。衰是恶谥,骂人的话。它来源于“历运中衰”这句话。夏贺良这位方士的话,实际是对汉家未来气运的一种预言。“历运中衰”,是真实地应在汉哀帝刘欣身上呀!

第三件事,是真实记载在历史上的“望云气术”。这个望气者叫做苏伯阿,他当时的身份是王莽使者,出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也就是刘秀所在的地方,不断地赞叹说:“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山青水秀,郁郁葱葱,这是后世人的理解。汉时环境,今天的黄土高原,汉时植被茂盛,黄河称“河水”,仍是清的,不是黄的,又怎会缺少森林?山青水秀之地,世间多的是,又何需到南阳时才说这样的话?

望云气术,可惜己经失传。这种天学的机理,到今天早己无人所知。我们只能在历史的典籍中发现这一类零星的记载。后世相学,是望一个人的气色,己演变成人学的一种。也许是理法相传,但本质己变。

苏伯阿的望云气术,他研究这种天学的程度,是远不如吕公精深的。

第四件事,是发生在刘秀起兵舂陵前。宛城有一个叫做李守的人,他家世代经商,是南阳一带的豪族,身份同吕公有点相似。李守深入研究了星象和谶纬,他算出“刘氏当兴,李氏为辅。”,并把这个谶语告诉了儿子李通,李通对他老爹的话更是深信不疑:刘氏是汉家宗室,李氏不就是我们么?认为这个刘氏是应在刘縯,刘秀这二兄弟身上。

公元22年,南阳发生了饥荒,刘縯的宾客犯事,刘秀也受牵连,为避官吏追捕藏匿到新野,顺便至宛城出售粮食。于是李通把刘秀拉到家里密谈,以“刘氏当兴,李氏为辅。”这个谶语奉劝刘秀起兵反莽。

刘秀是个谨慎的人,起初不敢答应,然而暗自思量大哥刘一直一向结交无业流民,有复兴汉室的雄心,迟早也要举兵起事,又想起当初的谶语,于是最终同意了,他同李通定下大计,用出售粮食的钱财暗中购置兵马弩箭,准备起事。这年十月,刘秀在约定的起兵时间,正式提出“复高祖之业”,带领舂陵子弟起兵。这一年,刘秀28岁。

李通后来迎娶刘秀的妹妹刘伯姬为妻,通过联姻将自身家族的命运与刘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辅佐刘秀,为建立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成为东汉的中兴功臣,位列云台三十二人,但不在二十八将之列。刘秀称帝后,历任卫尉、大司农、前将军、大司空等,封为固始侯。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李通去世,谥号为恭。光武帝与皇后阴丽华亲自前临吊唁、送葬。李通死后,由其子李音继承固始侯爵位。终东汉一朝,南阳李氏得以成为豪强家族荣华富贵。这些是后话。

史书上说刘秀:“帝好图谶”。这四个字的评价,在中国历代的帝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上面所讲的四件事,实质对刘秀一生的行止和命运的选择,其影响是深远的,关键的,重大的,当他融入了那个时代的天地气运之中,也就最终成就了他的帝王之业,这些我们下一篇再讲。

这一种关于刘秀的谶语就是真的,因为它符合长久的标准。在谶语出现刘秀的名字,并为当时人当事人所知,这种学问之深,实在是再没有什么语言能准确地形容它。可惜它的机理和望云气术一样,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遗憾。自刘秀之后,也许是吸收了历史的教训,历史上的谶语不再出现人的名字,而大多以藏头诗让人猜其姓名,象刘秀这样出现真名的谶语,也就成了历史的绝响。

谭涵易2020年5月23日于广东南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最牛的谶语
娶妻当娶阴丽华,助刘秀成就帝王之业并赢得了爱情
勾起野心家欲望的谶语:"代汉者 当涂高也"(2)
先天再造却日重光之千古诏书《汉光武帝即位诏》
东汉享国195年,为何存在感还这么低?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周、秦无庙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