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56】【57】【58】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一云大便青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二十二。用前第十二方。 

陈修园:以上两言得衄而解,又言得衄而仍不解,大旨以汗之与血异名同类,不从汗解,必从衄解。既衄而不成衄者,又当从汗而解之,言之详矣,然衄证又当以头痛为提纲,以头为诸阳之会。督脉与太阳同起于目内眦,邪热盛则越于督脉而未衄也。然头痛病在上也,而察其病机则在于下:一曰大便,一曰小便。若伤寒不大便六日,六经之气已周,七日又值太阳主气之期,头痛有热者,热盛于里,而上乘于头,与承气汤,上承热气于下,以泄其里热。其头痛有热而小便清者,知热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以麻黄汤泄其表热。此一表一里之证,俱见头痛。若头痛不已者,势必逼血上行而为衄,此可于为衄之前,以头痛而预定之也。然犹有言之未尽者,病在表者故宜麻黄汤,至于病在肌腠,其邪热从肌腠而入经络,头痛亦必作衄,宜以桂枝汤于未衄之前而解之。

此一节以“头痛者必衄”五字为主,而言在里、在表、在经之不同,欲学者一隅而反三也。

黄元御:阳明腑病,胃燥便难,伤寒不大便,至六七日,头痛而有热者,是有阳明里证,宜与承气汤,以泻里热。然阳明病,小便当赤,若小便清者,则病不在里,犹在表也,当须发汗,以解表寒。若头痛不已者,是卫郁不得旁泄,而逆冲头面,故致头痛。及其郁迫莫容,自寻出路,必将冲突鼻窍,以泻积郁。卫气上泄,升逼营血,是为衄证。此宜以桂枝泻其营郁,使不闭束卫气,卫气松缓,则衄证免矣。

刘世祯:此示伤寒不解,有里实而表气闭者,宜通其里而外自和。盖其人肠胃素热,病由体变,亦犹寒中者当以救里为急,虽寒热之化各殊,其为治里以通表则一也。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不大便六七日,宜府气内结,但言头痛,而不项强,外证复不言恶寒、恶风,惟以有热二字概之,知必身热躁烦,渴欲饮水,热证悉具,脉当大而鼓滞不浮。凡里气不通,浊邪上逆者,亦令头痛,必昏重闷胀,与表寒头连项而强痛者不同,且小便必热而赤涩,故宜以小承气下其里结,府气通斯津液和,而腠理开泄,濈然汗解。但曰与承气汤,而不别三承气方名者,谓当消息轻重,与温里之宜用四逆辈者同例。此证若小便清者,知邪不在里,仍为在表,以热结肠胃者,小便必赤热,今小便清,知里无热,脉亦必兼浮象,当须发汗,宜桂枝汤加减治之。若头痛者必衄,此谓头痛有热而小便清者,证不在里,则热邪必并荣分,迫血上溢为衄(此辨证非府实,则当属邪入血分),衄后不解,宜桂枝法加黄芩、丹皮与之(旧释谓宜桂枝汤,当直承当须发汗句,此亦不可泥,若衄后不解,证象在表,仍可用桂枝法加减)。凡荣热内郁者,脉当汗数而涩,用桂枝法达荣,必佐凉解之品。若涩数而大者,此兼府热,可用桂枝加大黄法。惟涩数而细者,荣气枯竭,桂枝温经,所宜禁也。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二十三。用前第十二方。

陈修园:总而言之,桂枝与麻黄功用甚广,而桂枝汤更有泛应曲当之妙。伤寒服麻黄汤以发汗,服后汗出身凉为表邪已解,至半日许复发热而烦,是表邪解而肌邪未解也。又诊其脉不见桂枝之浮弱,仍见麻黄证之浮数者,知非麻黄证未罢,乃肌腠之邪不解,动君火之气而为烦所致。麻黄汤不可治烦,可更易麻黄汤之峻,而用啜粥调和之法以发其汗,宜桂枝汤主之,解肌以止烦。

此一节,言病有在表、在外之不同,汤有麻黄、桂枝之各异,而申言桂枝之用更宏也。

柯韵伯云:桂枝汤本治烦,服后外热不解而内热更甚,故曰反烦;麻黄证本不烦,服汤汗出,外热初解,而内热又发,故曰复烦。凡曰麻黄汤主之、桂枝汤主之者,定法也。服桂枝汤不解仍桂枝汤;汗解后复发烦,更用桂枝汤者,活法也。服麻黄汤复烦,可更用桂枝;服桂枝汤复烦者,不得更用麻黄。且麻黄证,但可用桂枝汤更汗,不可先用桂枝汤发汗,此又活法中定法矣。

黄元御:伤寒,服麻黄发汗已解,乃半日许复烦,脉见浮数,是卫郁已泻而营郁不达,可更发汗,以泻其营,宜桂枝汤也。

刘世祯:此示伤寒汗后,有乘虚复感之例,曰:伤寒发汗已解者,谓寒邪外闭之证,汗出当解,若半日许复烦热者,必汗出腠开之际,客邪再入,脉紧解转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治之。由此知汗后余邪,多留肌里,脉浮数,则胜拒之力已衰,故用麻黄法后,继以桂枝达荣之法。假令寒邪复感,脉再浮紧者,仍当以麻黄法发汗,不可拘也。

 【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陈修园:汗、吐、下三者,攻邪之法也。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用之得当,则邪去而病已。若汗、吐、下用之太过,为亡津液,而且有亡阳之患。虽其汗、吐、下之证仍在,不可复行汗、吐、下之法,姑慢服药,俟其阴阳之气自和者,邪气亦退,必自愈。

此一节,言汗、吐、下三法不可误用。

黄元御:发汗、吐、下、亡血、亡津,不无损伤,而邪退正复,阴阳调和,不至偏胜,必自愈也。病,非阴胜,则阳胜,和而不偏,所以自愈。

刘世祯:木条汗、吐、下亡血,皆指自病,非谓医家发其汗也。凡论中但言发汗、不言医发其汗者,多同此例。因其人得病之后,若自汗出,若吐,若利,遂致亡血,亡其津掖,气阳而血阴,津阳而液阴,汗则亡津,吐则亡液,下则亡血,亡血、亡津液者。以汗吐下而致亡也。所谓阴阳自和必自愈者,示治源之法,当和其阴阳,病乃自愈。自愈者,谓不汗、不吐、不下而解,非不治亦得自瘥。如同一取汗,有养荣而得汗者,有益气而得汗者,亦有和荣卫而汗自止者。有温胃治吐之法(治吐多用辛温,如姜、夏之属)有滋液治吐之法(如百合鸡子黄汤之属),复有敛津治吐之法(久病转胃反吐涎沫,重用五味酸敛,佐甘草缓急则吐止,此肝邪之乘胃也)自利,宜理中固肾,乃肠热风动者,当用苦寒(如少阳阳明合病之用黄芩汤,厥阴热利之用白头翁汤)脱血,必益气养阴,而气迫血溢者,法宜清降(如用大黄黄连泻心治吐血是也)。至期津液之复,更无胶柱之方。热盛津灼,清热即以生津,气虚液结,补气即以化液,总不外交济水火之偏,使阴阳和而病解。轻者可以谷果调养,重者必须方药主治,每见因循不药,遂致病加、小愈之变,亦养生者所当知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宗金鉴·伤寒篇》读书笔记 十三
太阳伤寒麻黄汤证,伤寒说意
辨证与论治 脉诊
《伤寒恒论》(四)清·郑钦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