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元814年高安创建全国第一座私家书院

坐落在江西省高安市境内的桂岩书院创建于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是我国最早招徒授业的私家书院。这座书院屡废屡兴,曾广邀名人志士来院讲学,存续期间求学者纷至沓来,出类拔萃者层出不穷。

 

▲幸南容是桂岩书院的创建者,高安幸南容纪念馆内陈列着关于他创建桂岩书院的史实。

江西省自古文风鼎盛,从官府到民间都十分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从古时遍布省内各地的书院便可见一斑。历史上曾有“江右书院甲天下”之说,自唐至清全省共有书院1071座,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特殊地位。除了大量官办书院,世家大族创建的私家书院也是赣地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江西学府志》《江西教育志》等史料记载,唐宋以后江西各地出现了众多私家书院,如高安的桂岩书院、德安的东佳书院等。其中,桂岩书院是我国最早招徒授业的私家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开篇章之伟大意义。

一代名臣幸南容告老还乡

立志发展家乡教育事业

桂岩书院旧址位于今高安市华林山镇富楼行政村洪城村小组,这是一个自古崇文重教的千年村落,桂岩书院的创建者便是唐时洪城村人幸南容。

记者了解到,幸南容出生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当时的幸氏家族为江南望族,因此幸南容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金榜题名。进士及第后,他历任邯郸郡守、太常卿、国子监祭酒兼太子宾客。为官期间,他一直勤政奉公,颇有口碑,深受皇帝器重。

据高安市史志办副主任熊晓原介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七月,唐宪宗用兵中原,欲收复叛逆藩镇,西部吐蕃趁机起兵犯境,就在朝中兵力不足的危难之际,众臣均举荐幸南容出使西域与吐蕃和谈。幸南容慷慨前往,最终不辱使命,并因此名播海内。

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68岁的幸南容告老还乡。在家乡,他一边辛勤笔耕、著书立说,一边思量着如何发展家乡教育事业,教育当地孩童好学向善。“幸南容曾屡试京闱,深知科场取士之道,也让他清楚地看到了给本族子弟创造读书求仕条件的重要性,于是萌生了创办私家书院的想法。”熊晓原告诉记者。

创办桂岩书院

开私家书院之先河

幸南容告退之前曾担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为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掌管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众多教育实践为他创办书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过,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创办书院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程。为了给族中子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幸南容可谓煞费苦心,从选址、规划、选材到营建,每个环节他都事必躬亲。

高安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刘金成告诉记者,在为书院选址时,幸南容选择了远离村落、与慈云古寺遥相对峙的一座山上。其整体呈长方形,显然是经过人工劈山开挖而成。除此之外,书院的整体布局为“中建书院,旁翼四斋”,附近建有跑马场、歇豪亭、紫翠亭、花园等附属建筑,这说明桂岩书院的学子们不仅学文,还要习武,日常生活十分丰富。

据介绍,桂岩书院总面积超过百亩,在书院四周,幸南容还种上了数百株兰花和桂花树,并将书院取名为桂岩书院。作为历史上首座私家书院,桂岩书院每天晨钟暮鼓与朗朗读书声相呼应,春日兰花、秋日丹桂与浓郁墨香相渗透,为幸氏家族累世累代兴办家庭教育开创了先河。

自唐至清曾几经废兴

幸氏子弟接力传承坚守

由幸南容创办后,桂岩书院曾屡废屡兴。刘金成告诉记者,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幸南容的孙子幸轼升为太子校对郎后,携全家北迁,桂岩书院随之渐渐萧条,“至北宋年间,幸氏家族全部迁往河南定居,桂岩书院一度废止。”

到宋高宗时,幸南容后裔幸扩“从王南渡,授高安丞”,又回到了洪城旧址定居。因此,在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幸氏子弟幸元龙首次主持重修桂岩书院。在这第一次修复中,桂岩书院规模大大扩展,加建了宿舍、书斋、讲堂、膳厅等建筑。

然而好景不长,元兵南下时,桂岩书院在兵燹战乱中被毁。熊晓原援引《幸氏族谱》告诉记者:“'自有元失鹿,干戈蜂起,几于无幸’,在整个元代,桂岩书院都归于沉寂,没有教学活动。”后来,高安的书院建设在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渐渐兴起,幸南容后裔幸顺迪便再次在原址重建了桂岩书院。

记者了解到,明清时期,桂岩书院也曾频频被毁,好在幸氏子弟秉承先人遗志,屡屡将书院重修改建。“书院的每一次重修都会有一轮扩展,最终形成了有朝拜厅、授业堂、自修堂、习读斋、藏书室、膳食房和休闲花园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书院。”熊晓原说道。

历史上曾经名师云集

各地求学者纷至沓来

作为幸氏家族的私家书院,桂岩书院存续期间,执教人均由创办人、重修人亲自担任。因此,幸南容、幸云龙等幸氏家族的杰出人物都曾在书院任教。除此之外,为让族中子弟开拓眼界、博采众长,书院也常邀名人志士来讲学。

高安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丁国云告诉记者,幸南容与柳宗元、刘禹锡为同科进士,又与宰相李绛等重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桂岩书院建成之初,幸南容便先后邀请这些“大咖”前来讲学论道、辩经析理,给幸氏子弟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文化盛宴。

不仅如此,幸氏家族在幸南容之后历朝历代不乏朝廷重臣,桂岩书院也因此盛名在外,一直名师不断。丁国云举例说道,南宋幸云龙重修桂岩书院后,文学家姜夔、名士魏了翁等人不仅赠送牌匾,还到书院慷慨授学;明末清初时,著名的“易堂九子”也曾数度来到书院开课讲学……

原本桂岩书院仅为幸氏家族的“族学”,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名师来此讲学,各地学子纷纷前来求学,一时间,桂岩书院出现了“应桥车马驱逐,长途游客如织”的盛况。

出类拔萃者层出不穷

乾隆帝师出自桂岩书院

创建桂岩书院时,幸南容的初衷是振兴家族教育。虽然书院曾历经废立,但幸氏子弟继承先辈遗愿,一直崇文尚学,历代状元辈出、才子灿若繁星。据《幸氏宗史》记载,仅幸氏学子就读书院而中进士者就有50多人,书院培养出了太子校书郎、侍御阶著作郎、礼部主事、礼部抚官等众多杰出人才。

桂岩书院为古代高安的人才培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曾任兵部右侍郎的陈邦瞻及清代三朝元老、乾隆帝师朱轼等众多高安历史名人,都曾就读于桂岩书院。“在幸氏家族、桂岩书院的带动下,自古高安当地便尤为重视教育,世家大族多办私塾教育子弟。”据丁国云介绍,“即便是贫苦百姓,也会想方设法培养人才,因而形成了'众家赡书’、集体资助学子的良好风俗。”

古时桂岩书院声名大噪,为何如今难以看到它的遗迹?这是因为1958年当地兴建上游水库,桂岩书院随之淹没在了万顷碧波中,如今只能在枯水期退水时才能看到些许断壁残垣。尽管如此,书院的文化和精神得以薪火相传,当地崇文重教的传统依旧盛行。

记者了解到,为弘扬幸南容创建全国第一座私家书院的丰功伟绩,2014年,幸氏后裔捐资在桂岩书院遗迹不远处筹建了幸南容纪念馆和桂岩书院陈列馆,使之成为当地一处“传承书院家学渊源,激励子弟求学上进”的教育场所。

编辑:刘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日一徽说”之四十八—— 十户之村尚诵读
历史地理
详解中国历史上长盛不衰的大家族—江州义门陈
左宗棠治家有方:大门闾积德累善,好子弟耕田读书 【转】
人说山西好风光(10)
华林桂岩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