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叙文写作,平常素材写出新鲜感,征服阅卷老师,两种方法+精选片段

本文长且有货,作文需要提

升的同学耐心读完,用心体会,必将有所收获。

关于作文怎么选材的问题,这几天算是有几位家长问过的。

当然这是人生底色看语文老师归纳的。

一位家长说:孩子的经历比较少,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写,每一次写作文都绞尽脑汁想不出写什么,甚至要家长帮忙才能找到素材,挤出作文来;

还有一位家长说:孩子写作文不费力气,分数也是中等以上,原因是每一次借鉴的文章都有一点像不合脚的鞋,高分还是很难的,老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分享一下呗。

这是记叙文写作的两种比较典型的问题:

一种是找不到素材,受着没米下锅一般的煎熬;

一种是过度借鉴而缺少创造性的加工,导致无论分数还是能力,都在中等的程度滑行。

不希望大家如此状态。希望的是,同学们写作的时候呢,能文思如泉涌,能找到源于生活的素材,也能创造性地表达。

但是,往往以上两种比较典型的问题,会在我们学习作文的过程中长期存在。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天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讲几点方法。

当然,除了方法之外,坚持方向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就能突围。

1

发现和感悟生活是

写作的基础‍

首先要相信,找不到写作的素材,肯定不是生活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就算是看起来最枯燥的平淡无奇的生活,也是有写作的素材可以发掘的。我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感受不到,却归咎于命运的偏心使得自己得不到馈赠。

其实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缺少对生活的感悟。

比如一个高中生写的作文:

那天上课他又睡着了,老师烦躁地敲了敲他的头。他睡眼蒙眬中对上老师的目光,再看看身旁同情的、嘲笑的、漠不关心的同学的脸。家长照例被请到老师办公室。他早已做好了回家被大骂的准备,但他的父母只是断了家里的网和他的零花钱,只留给他早餐的钱。游戏不能不升级,又没有多余的钱,怎么办呢?他看着手里可怜的三元钱……

从这样的文字当中,我们能看到文章里的主角是一位游戏上瘾的少年,文中写的这样的一段心理的描写,大家也都能够读得懂。

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我们读了之后,相信都会在大家的内心引起共鸣。

“你父母养育了你十几年,辛辛苦苦送你来读书,而你呢?你却……”

他垂着头,任凭班主任的话语从耳边拂过,心里且一直盘算着再找点钱,今天一定要再溜出去好好打一场游戏……

这一现象虽然让人觉得很痛心,是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总也不少。那这样的事情可以写到作文当中吗?可以写到作文当中的。

但上文的选材有些过于沉重,老师不建议大家写这样的内容,因为题材难以驾驭。但是这样文字的确有示范价值。无论生活当中发生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一方面,事情能否引起我们的感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那么,哪些题材我们容易驾驭呢?比如考试考砸了比赛比输了之类,漫无目的地溜达,受到了一棵树,或者一丛小草的启发,重新又振作起来。

我在课程的专栏当中讲过几篇这样的文章,主要倒不是因为这文章有多高级,是它好上手,且很容易拿分,非常好的写作的起手式。

当然,这样的手法,也可以有变化无穷摇曳多姿的升级版。

举个例子,如聚焦中考语文专栏第12课时所讲的2020年盐城的例文《长学问了》的片段:

这部分写的是插柳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如果经过实践写成文章,就可以是这样子的。但这一段话高级的地方是,叙述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而且最最关键的是,我们大多数同学所想不到的,“疫情”也被写入其中。如此的文字,值得我们琢磨。一般的同学来说,这样的文章,到这里就可以结尾了,可这篇文章偏偏不是如此,我们再接着往下阅读。

这样一段文字就不仅仅是有感情,更是有方向。从自己的生活,拓展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有些同学的作文当中其实也并不缺少,但往往只是泛泛地点到。这一篇文章,人家却是扎扎实实地做到了。我们说这一篇文章在材料上新颖吗?但也并没有选取什么不一样的事物,不就是柳树吗?我们都见过。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人家对于柳树的感悟,是我们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上了考场,如果我们的文章长成了这样子,加上卷面又很整洁,阅卷老师怎么会不给我们高分呢?

2

创造性地加工和组合材料

创造新鲜感‍文章怎么能写出新鲜感呢?不少考场高分作文,其实人家就是把平常的素材写出了新鲜感,征服了阅卷老师。我们怎么能做到呢?有什么途径呢?首先我们在认识上要突围。就是我在开篇所讲的。第一要能够发现素材有感悟,第二就是要学会材料的加工组合。写作文的事儿不是应付骗分数,而是应对生活的表达。我们都知道,文学所反映的生活都来自于现实生活的,但是文学绝不能照搬现实生活,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的概括和再创造,是化分散为集中,化平淡为激烈,从而使文学形象、文学画面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更感人,更具有普遍性和时代精神。

可能有同学或家长觉得“文学”这样一个词语太高大上,以上的这几句话中,不妨把它换成“作文”,也是相通的。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像在创作文学作品一样,可以进行适当的虚构。以文学作品为例子,比如说像《西游记》,哪里会有人长得尖嘴猴腮,肥头大耳的?又哪里会有一群人一路上经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这故事的好看,就在于它进行了集中和虚构。虚构的道理比较简单,我们就再讲一讲集中,讲一讲组合。

继续来看第一部分举的高中生作文的例子。小区门口有一个卖早餐的小摊,他每天都去那里吃早饭,摊主是一个逢人就笑的老奶奶。好几年了,面对他雷打不动的黑脸,老奶奶总是露出慈祥的笑。老奶奶这天依旧笑眯眯地将早饭递给他,他快速向铁盒里投了一元钱,含糊地说了声“谢谢”,然后慌忙离开。那份热乎乎的早餐应该是三元,他只投了一元……第1部分主人公屡教不改,而且想打游戏,还缺钱。故事该怎么发展呢?原来是和老奶奶有关,于是此人物出场。接下来的故事呢?不急,该打游戏了,只有写出游戏的诱惑,故事才能“残忍”而好看。于是——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有些习惯了。

奇怪的是,那种让他极其难受的负罪感在他踏进网吧的一瞬间,消失无踪,被随之而来的疯狂代替。更奇怪的是,自从那次以后,虽然他变得更消沉了,但是老师、家长反而没有先前那么频繁地给他做思想工作了。他也无所谓,照旧沉浸在游戏中。有一天,他终于打败了那个最高的对手,他高兴得想要振臂欢呼,却在抬头的一瞬间,将欢呼声卡在喉咙里。他发现周围的人都戴着耳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有时间分享他的喜悦。

他呆了三四秒,好像两年来所有的孤独在那一刹那全部向他涌来。他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父母在厨房准备晚饭,昏黄的灯光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这两段文字,大家读起来可能觉得很顺畅自然,可是从写作构思的角度,我要提醒大家,这里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加工,是有意识地把这两部分组合起来的。事件情节的剪辑组合,可以更集中地反映生活的真相,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更好的升华。

比如,再往后提到了老奶奶:那天早上在摊点吃早饭,他觉得老奶奶的话格外多:“奶奶要回老家了。早饭一定要吃啊,吃得好才能好好上课。读书好啊,读好书将来有出息,一定要好好读书!”他把三元钱都投了进去,听到三声清脆的声响,埋在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又一次浮了上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第二天,他早早爬起来,走到小区门口的早餐摊位,老奶奶已经不在那里了。他蹲着那儿就哭,没错他哭了……可以说,这样的一篇文章,就是把一个游戏少年的不美好和一个老奶奶以及家庭生活的美好进行了组合。

写文章的过程当中,很多不相干的事情,经过我们创造的思维,可巧妙地组合起来。文章的主题是美好善良拯救了网瘾少年。老师只是起到了衬托作用,家长也同样。或许这就是这篇故事的出人意料之处,也是好看之处。以上从写作当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出发,给大家讲解了如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大家能够再接再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请留言或私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会写作文有妙招——
名师课堂∣打破中小学作文僵局的高招
469作文写作素材:老师的描写
中华谚语500句,史上最高水准,每一句都是经典!作文满分素材
小学作文辅导:怎样辅导小学生作文
作文碎碎念(三)——树立“故事观”,写好记叙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