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十多年,糖化血红蛋白很少超过6.5,却突发了心梗是为啥?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张先生六十多岁,儿子生二胎给他添了个孙子,让他高兴地合不上嘴,这一个月里忙着采办各种食材,和老伴精心打理着月子餐。上周的一个早上,他从菜市场回家的路就感觉有点胸闷还腿软,以为是这段时间休息不好有点累。也没太在意,坚持走回家一头扎进了厨房。

可就在他准备熬鸡汤的时候,突然胸痛难忍,眼前一黑倒了厨房,家人急忙拔打120把他送到了医院,医院的胸痛中心开辟绿色通道紧急处置,张先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但对突然发生的心肌梗塞,张先生有点疑问,虽说自己有糖尿病十多年,但一直服用着降糖药,一年中几次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很少超过6.5%,血糖控制的应该还不错,可为啥还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并发症?

原来在这十多年里,张先生一直信奉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治疗的金指标,认为只要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就表明自己的血糖控制好了,就不会有并发症发生。因此他坚持每三四个月去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平时从来不测空腹和餐后血糖。相信不少有糖尿病的人和张先生是一样的做法,可结果却与想象的有差距,为什么呢?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所有并发症发生的病理基础归根结底是血管的病变,是由于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后,大量脂肪沉积并引起炎性反应,脂肪发生脂质化变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最终引起血管堵塞或破裂致使组织器官缺血或出血而丧失功能,因此控制好血糖是避免血管病变发生的基础。

但需要提醒的是:高血糖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严重程度,排在低血糖和血糖波动之后的第三位,因此在控制血糖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和血糖的大幅波动更为重要。但不少有糖尿病的人只关注了血糖的高低,而忽略了这两个细节,就可能像张先生一样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反映近一段时间以来血糖平均水平的指标,是利用血糖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发生不可逆结合的百分比来表达,由于人体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120天,所以它可判断近三四人月中血糖的平均水平。在此期间高血糖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明血糖控制不佳。

但正因如此,如果在此期间有频繁的低血糖发生或是血糖高高低低波动较大,从糖化血红蛋白上是反映不出来的。而有低血糖发生时,有糖尿病的人本身对血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血糖过低时组织器官缺乏能量供应的状况进一步加重,受到的损伤会更大,加大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因此,只看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忽略对日常血糖进行监测,常常会错过发现低血糖及血糖波动的机会,使并发症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正确的做法是,在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每周或每半个月选择一两天对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检测,综合起来对血糖控制效果进行评判。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控制好血糖对避免微小血管病变作用明显,并不能更明显地降低心脑等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也就是说严格控制血糖不等同于心脑血管病变得到的有效控制,特别是对糖尿病病程较长,比如超过10年以上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应当从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向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转变,比如:

不必对血糖控制目标过于苛求,能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即可;同时加强对血压、血脂的控制,如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甚至比控制血糖还重要,在预防心脑血管病方面也会有更大的获益。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糖波动大才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疾病诊疗】如何控制糖尿病?
血糖控制到这个波动范围内,不易得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应该关注这8个血糖值,关键时刻能救命!
糖尿病患者牢记这3个9,糖尿病并发症远离你
体检不做两个检查,得了糖尿病都不知道,三个部位最好每年体检一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