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勇做行业革新者!中国协作机器人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 ——深度专访JAKA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明洋先生

导读

新春伊始,疫情突发,在全民抗疫的号角吹响之后,各地机器人企业也以最快的速度自动自发以各种形式奔赴抗疫一线,在远程诊断、辅助医疗、消毒、杀菌、测温、防控、无接触配送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支特殊又生猛的战队。
进入3月,春回大地,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进入复工复产、全面恢复经济建设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持续发热的“新基建”概念、各地频繁召开的加快5G建设、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大会等等,也使媒体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机器人产业。过去两个月水深火热的疫情到底对机器人企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在危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机”?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有所调整?他们有什么样的新规划?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中国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革新者——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李明洋先生。


李明洋先生简介



李明洋先生,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节卡机器人)董事长,于2014年创立节卡机器人。“节卡”音译于“JAKA (Just Always Keep Amazing)”,取永葆卓越之意。李明洋先生提出节卡机器人以“用机器人解放双手”为使命,秉承专业、专注、原创的精神带领企业高速发展。

目前,节卡机器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李明洋先生亦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RoboSpeak:机器人大讲堂
李总:节卡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李明洋先生
以下为采访实录(受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有删减)



专题一   冲在疫情前线的节卡



RoboSpeak疫情爆发,国内很多机器人产品都冲到了抗击疫情的一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节卡也是其中的领先者,非常令人敬佩。我们想了解下,这些跟疫情相关的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到底怎么样?客户的反馈还满意吗?

李总疫情爆发初期,节卡立即成立防疫工作组。我们在年初六的时候已经派出了大批的服务工程师去支援我们的客户,保证他们的正常生产。我们有很多设备其实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应用于一线的医疗当中了。比如说,2019年我们当时就做了一个项目:协作机器人临床医疗诊断,用于乳腺癌的筛查。类似这样的项目我们做了很多。再比如,疫情爆发后,我们做的结合中医疗法的发热机器人设备,在一线医院的反应相当不错。仅此一项,客户就给我们追加了几百台的订单。
节卡结合中医疗法的发热机器人
对于疫情,节卡是以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去做的。像刚才提到测温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甚至口罩机这些,虽然我们也能做,但这些不是我们主要业务。我们更多的是要把协作机器人产品做好做精,让协作机器人的特性更好的展现。节卡一直坚持一个态度: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让机器人不仅在疫情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疫情过后也能在各个角落发挥作用。

RoboSpeak最近全国各地都在复工复产。3月16日,浙江省率先召开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号角。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社会各界充分感受到了机器人的重要作用,未来像无人化车间、人机协作这样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从长远看,节卡有哪些具体的准备和规划?

李总其实节卡很早就深刻思考过这些问题。社会节奏本身就处于迅速的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因为人工、成本等因素,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面临制造业转型的问题。长远来看,节卡做了前瞻性的规划和准备,包括技术和产品方面。在疫情期间节卡还组织了很多的在线培训,对我们的集成商、终端客户进行自动化等相关的机器人的知识培训,我们甚至派一些工程师上门进行演示。其实做这些不是为了产品推广,而是要把这个理念先推给他们,期望大家一起,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

我们做这个工作,近几年来是深有体会的。从17年节卡推出协作机器人,当时企业普遍不是很理解,随着我们一家一家企业去推广、去示范,到现在来讲,协作机器人的这个市场需求可以说是迸发的。你不太可能让这些需要转型发展的、没有用过协作机器人甚至都没见过协作机器人的企业,突然间说我要去使用协作机器人。
制造业升级怎么去实现呢?这需要理念、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条件。协作机器人因为使用简单、方便导入,所以成了一个最优先考虑的工具。对于传统行业,这很有意义。节卡除了支持技术的、产品的输入之外,也联合了一些金融机构来做一些像融资性租赁这类的大型项目,并打造出了一些很有示范性的案例,我们实实在在的去做推广、做样板,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先进制造带来的益处。



专题二   节卡——做“革新”的领导者



RoboSpeak“JAKA”的名字(Just Always Keep Amazing)取永葆卓越之意,您提出节卡“全球协作机器人革新者”这样的企业定位,初衷是什么呢?

李总:当时我和几位教授成立公司的时候,我们就在思考:什么叫“好产品”?如果只是自己觉得好那不叫好,别人也说好,说这个产品“amazing”,这个产品才是真的好。所以我们当时取名“Just Always Keep Amazing”,前三个词是表决心,目的是希望做到“amazing”,这就是 “JAKA”的来历。中文名字“节卡”非常简洁、简单、真实。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我们希望节卡人做事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
节卡为什么定位为要做“全球协作机器人革新者”呢?“革新”这个词不是随便说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在协作机器人道路上逐渐发现:其实从节卡的机器人产品一出来,就是有别于当时市面上的诸多机器人流派。

我们认为怎么才叫“革新”?我举个例子。电脑早期用DOS系统。当时是电脑选人,只有经过培训的人才能操作电脑。后来鼠标出现了,让人跟电脑之间通过一个小小的工具就实现了更好的协作。鼠标看似简单,但它改变了人对电脑的信息输入方式,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对于节卡来说,我们在设计协作机器人的时候,对机器人使用场景的考虑以及机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这块,我们看得更远,基于此,我们想要改变人和机器人的输入终端。传统的人跟机器人的输入终端一直都是手持的控制器,对专业人员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大部分不会操作机器人的人而言,这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所以我们当时就提出要打掉这个枷锁,我们不做其他的,要革新就革新这一块。于是我们设计了用pad或者手机终端就可以直接跟机器人连接。

如果只是操作工具不一样,那也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变化涉及到一整套的系统。其实,从视觉设计到整个人机交互系统,节卡的科研团队以及节卡在上海交大的设计院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理论和实践的验证的,因为它涉及到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
 
现在回头来看,这几年,尤其是17年至今,节卡这种人与机器人的交互方式已经在引领一种潮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行在采用这种方式了。这项革新的意义和鼠标对电脑的意义是一样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节卡革新了人与机器人之间交互方式。
这种人与机器人交互方式上的革新,使得机器人对人的要求变得极低。机器人变得能感应到使用者的意图并且去顺应使用者,而不是像原来,机器人是一个高端的机床、高端的精密装备,要求使用者必须需要具备某种资质。从这个方面来看,这种革新会对机器人的普及、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RoboSpeak在国外巨头林立的机器人行业,节卡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型企业,敢说自己是“革新者”是需要相当的魄力的。节卡强大的自信从何而来?
 
李总:首先,国外的同行们也一直在革新,但在协作机器人这个领域,像日本的安川,它的协作机器人比JAKA还早,但是安川的协作机器人并没有脱离它的工业属性,也没有脱离他们原来的一套路径,而且在发展的路上也有所彷徨。然后是日本的发那科,从春节前日本展会上发那科推出的协作机器人来看,它的很多的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其实已经是在跟随节卡在三、四年前的理念。

在协作机器人这个领域,我们做的设计在两年后、三年后被同行、甚至是国际巨头企业跟随,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自己是“革新者”。但是同时我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节卡还在一些底层的应用原理上不断的革新自己,让协作机器人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应用。我们不断尝试从一些底层逻辑上进行全新的设计,去拓宽协作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去引领协作机器人的使用方向和发展方向,去引领一个潮流。

 
RoboSpeak成为“革新者”很难,但始终保持“革新者”的角色更难。节卡的这个定位会不会让自己背负过大的压力?
 
李总:这点上我要说明下我们对“革新”的定义。节卡所指的“革新者”永远是革新自己,而不是竞争对手。对手不会打死你,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自我进化和顺应时代,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如何进化呢?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进化方向,这取决于自己所生长的土壤、所处的领域以及自己所关注的点。

节卡无论是做什么样的产品,或者开发哪个行业,会顺着看这个东西在五年、十年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这个是我们要去布局、去挑战自己的一个点。明确了方向之后再去做革新,就会更加的和谐。而不是说我要向全世界宣布去颠覆什么,这不是我们对革新的定义。我们会大胆的去革新一些人们对产品或者行业的固有的认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看待,然后去做出一些大胆的尝试,这是节卡认为的一个革新者应该具备的“进取而不封闭自己”的思想。
我们今天来看,机器人对于使用者提了太高的专业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专业资质才能操作。而节卡的协作机器人面对的人群是那些只有中学文化、或者是没有学过自动化的工人。我们要让这些人拿起机器人就能使用,或者说轻易的就能学会怎么去使用,这是我们要面对的。简单来说,节卡要把机器人的使用门槛降到更低,让这个机器人不能去挑选人,而成为一件简单操作的工具。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回头来看,今天我们已经做成了。这个革新的意义就在于让可以操作机器人的受众,一下子从几百万扩大到几个亿。 



专题三   节卡的全球化进程



RoboSpeak面对国外四大家族林立的国内市场,节卡是如何看待竞争和壁垒的呢?

李总:机器人应该说是一个最佳的实践工程学科。“四大家族”以及国内的很多优秀企业,如新松、埃斯顿等,因为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他们的实践比后来的企业要多得多,市场开发也已经做得相当成熟。作为后来者,如果还是和前辈一样去做,那么基本上不可能超越,因为处于同一个赛道。
节卡的使命定位是“用机器人解放双手”,我们要做的是人力可为的、双手能够承担的这个重量,我们不做大载荷的或者速度快到工人无法承受的那种。现在我们管这类机器人叫协作机器人,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名称也许会发生变化。但无论叫什么,有一点是不变的:这类机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人类的双手。节卡一直以来非常笃定并坚持这条道路。
像ABB选择了“Yumi”,一种很小的双臂七轴,这是一片处女地。库卡的机器人加了力传感器,价格比较高,它相当于取代的是一位技术专家。安川开发协作机器人是被动的,主要是为了满足通用的要求,整个产品力是不强的。发那科的协作机器人最早是从工业机器人转化来的,载重量达到35公斤或者更高,和节卡定义的“解放人类双手”能承载的重量范围是不一样的。所以严格来讲,节卡和四大家族是在不同的赛道上跑,大家不存在明确的竞争关系。 

 
RoboSpeak目前节卡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基本覆盖了各个生产环节和工序,也在二十多个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能不能请您举个具体的案例,介绍下节卡机器人给某个产业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变化?
 
李总:这方面的案例非常多。比如2014年服务乳制品行业,我们做了国内第一条礼品箱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个填补了行业空白。2016我们服务了纺织行业龙头企业新乡化纤(000949),我们设计的氨纶自动分级分拣机器人包装系统也是填补了行业空白,为这类生产线节省了大批人工需求。之前一条生产线需要65个人,改造后只需要4个人就能完成。节卡也因为这项工作获得了国家工信部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奖项。今年春节后我去企业拜访,新乡化纤的董事长跟我说,这次疫情,他们心里一点也不慌,因为生产线全部都自动化了。
这个项目我们从一期做到了五期,我们就像为他们提供了一批精良武器一样,让他们可以不断的去复制、充实他们的产能。另一方面,在这个行业,我们是迭代最快,也是技术最先进的产品线。我们的产品已经迭代了好几轮了,更加贴合市场端的真实需求,而国外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无法跟我们竞争的。

 
RoboSpeak最近几年中国本土的协作机器人产业也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那么目前的市场格局大概是怎样的?节卡处于哪个版位?另一方面,据我们了解,最近两年节卡的机器人已经开始不断销往国外,这是非常令国人欣喜的局面。请问节卡的国际市场业务目前进展如何?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什么?
 
李总:经过这些年在机器人行业的打拼,我个人总结,协作机器人大概可以分为这么三类玩家。一类是“尾随型”的:别人有的,我在后面跟着做,然后价格更低,成本更低,容忍亏损的能力更强。一类是“全能型”的:什么都做,什么火做什么,多赛道出击。还有一类就是“专业型”的:专注在一个领域死磕,这类玩家大多具有原创精神。很显然节卡属于第三类,我们只做协作机器人。产品线都在协作机器人上面,产品都是沿着协作机器人进行迭代,不管这个领域被不被大多数人看好。

认清楚了这三类玩家后,也就知道了节卡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所处的位置以及他的发展方式。我们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具有一定的自信,这个自信不是盲目的,更多的是来源于主流客户对我们的接受和认可。很多国际顶端车企、包括3C领域,节卡都已经成为这些头部企业的全球合作伙伴,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我们专注在协作机器人,专注于协作机器人所应用的场景,不是为了卖一台两台,而是希望客户能够持续不断地、大批量的用我们的产品。
 
2018到2019年我们开始对国外市场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19年度,国外市场收入占我们总收入的10%左右。对节卡来说,我们是中国的企业,我们认为大量的机会主要还是来自于国内,实践最多的肯定也是国内,但我们相信国外的业务占比会越来越大。因为2019年我们收获了很多像国外的,比如日本的头部客户。

一般来说,日本的企业很难接受中国企业的设备,但是我们凭借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实力,赢得这类世界一流企业的尊敬,示范效应已经形成,日本很多中小型企业开始大量地在引入我们的机器,所以我们的服务团队也会在日本不断的扩张。在欧美,我们也有良好的应用案例,现在主动寻求合作的也越来越多。
现在去看,我们预感国外市场的增加有可能是极其快的。虽然传统上大家都认为是中国的产业升级需求量巨大,但是国外市场也不容小觑。因为从制造业的全球分布来看,国外市场依然很大。节卡会国内和国外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外,他们的认可度甚至比国内更高,态度也更坚决,所以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国外市场的增长速度会快于国内。
 
未来几年,我们预测国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可能会扩大到35%-40%左右。我们从这些国外合作伙伴的坚决的态度中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协作机器人,现在有多语言版本,如英文版、日语版、韩语版,西班牙语版,意大利语版,法语版等,这里面有很多都不是我们自己做的,而是我们的这些合作伙伴主动找我们做的。这种迫切的程度,会促使我们的产品更加迅速的出海扩展。
 
节卡在海外的布局跟国内很多企业不一样,我们是随着产品出去才会跟进服务和销售团队,基本上都是客户带我们出去,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迅速跟进,然后在当地生根发芽。这能保证我们现有的客户带着我们到国外的时候,他们的服务不会脱节。跟着客户、跟着案例往外走的时候就可以确保做一个成一个。最怕的就是你对那个市场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在那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这些人力和物力不能形成工作场景的需求。这是最大的危机,我们一般不会这样去做。



专题四   永葆革新的“源动力”



RoboSpeak据我们了解,节卡目前有两个科研基地、三支科研队伍,这是一支不小的科研团队,同时也意味着不小的科研经费投入。这几个科研机构之间是如何分工协作、实现科研价值最大化的? 
 
李总:节卡孵化于上海交通大学,有这样一个烙印。我们的创始团队中有十位教授,全职研发人员100多人,加上和交大合作建设的两个研究院,有一支不小的研发队伍。一直以来我们都相当重视跟高校院所的合作,比如我们在上海交大成立的卡交大智能装备孵化中心,是我们机器人本体技术和控制技术主要的原理性研发平台;另外一个就是卡交大创新设计研究中心,做的主要是面向未来的人机交互、视觉表达、人体工学等方面的前瞻性研究。
 
我们内部的研发中心主要是聚焦产品的,要把好的设计理念、已经被验证了的底层技术应用到产品上。我们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和迭代的需求,提出自己的研发方向,然后给到研发中心。
研发是长期的投入,现在来看,这个长期的投入其实是让节卡与众不同、不断革新的很重要的基础。很少有企业在成立第一年、第二年就开始拿出大量宝贵的资金去资助高校做研发事情,节卡2014年成立,2015年就开始出资资助高校去给自己的产品做科研。其实研发出来的技术不可能全部都能转化到产品上,但是它会充实我们整个的知识体系武器库,做到触类旁通。

 
RoboSpeak采访接近尾声。节卡“永葆卓越”、“革新”、“引领者”这些关键词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节卡不仅有着远大的抱负、美好的追求,同时更重要的是,节卡是脚踏实地的践行者。一路走得非常踏实、坚定。这样的企业正是我们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机器人产业能够赶超国际水平、引领世界潮流最关键的力量。我们由衷的钦佩节卡。对于未来,李总对节卡有哪些期许和规划?
 
李总:这么多年来整个中国机器人产业一直是以向外学习为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协作机器人领域,节卡作为立足中国的本土企业,应该去争取协作机器人产业界的全球话语权,弘扬一些对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引领性作用的东西。这个意义让我们感到更加喜悦!
谢谢。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本追捧机器人新赛道 中国企业后来居上
日媒报道:中国协作机器人进军日本市场
九年征途三重进阶,节卡机器人九周年发展回溯
年度交付誓破万台,这家协作机器人企业底气何在?
节卡机器人的3C大计
年复合增速200%后,柔性智能机器人如何重构生产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