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种迷信,就是不愿意深入了解,人云亦云

  前面部分是2015年写的,名曰《宗教迷信、科学迷信、权威迷信和经验主义》。略有修改,并补充了一些内容(放在后面)。

  所谓迷信,从字面来理解就是:不了解真相,但是盲目相信某人、某团体或某种说法、理论。迷信不是简单的相信,而是彻底的、不容置疑的绝对相信。人们口头所说的迷信,很多时候是单指鬼神之说。本文的标题取第一种意思,行文中的“迷信”一词也会出现第二种意思,或双重意思,请根据语境,区别对待。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宗教信仰属于迷信已经无需争辩。但是目前国内各种宗教的信众并不少。甚至大多数声称不信教的人,其内心仍然对宗教保留着很大程度的敬畏,只是不敢承认。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包括自信到爆的人们)面对自然界有太多的无力感。自己无法解释,但是很想了解真相,于是宗教给了人们了解“真相”的机会。
  我是唯物主义者,但是我读过一些佛教理论,觉得很好!根本分裂以后,占主流的大乘佛教确实是迷信的成分太多了。但是佛教对事物的理解非常透彻,尤其是许多人生哲理不是科学可以取代的。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很容易相信宗教。科学发达但不是无限发达的当代也仍然离不开他。什么时候科学能让人类真正觉得物质世界尽在掌握,心灵不入迷途,宗教迷信就会退出人类的生活。

  科学为什么让我们这么相信呢?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度)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相对论能描述所有宏观物体在相对光速而言的低速,以及接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时的规律。
  这二种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它们能解释人们用旧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根据它们所作的推论和预言都被以后的大量观测所证实。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时的特例。
  因为这二种理论的适应面非常广大,因而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理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卫星上天、潜艇入海、运动比赛、天文观察等都受这种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的制约……” 

  ——摘自《杨振宁谈物理学与佛教》

  人们相信科学,最根本的原因是它能够被证实。这个证实是来自生活实践本身。“自圆其说”的理论是科学自成体系的根本,也是得出推论和预言的根本,但是它和它的推论也要被实践证实才能真正被人们认可。目前很多人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往往是:“这是科学!”就这么几个字。逼急了就给你甩出一大堆科学理论,你爱信不信。你要真不信,就是反科学。对他们来说实践的证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能被科学理论所解释或者使用了“科学的手段”才是关键。
  我不懂科学,我只想知道:目前的科学理论能涵盖一切自然现象和规律吗?凡是不能被目前的科学理论解释的都是伪科学吗?比如中医学吧,它也有自己的理论,而且能自圆其说,而且几千年来被证明是有效的,能够预知病情的发展。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它的理论不能被目前的科学体系所包容,所以有大量的科学教信徒认为它是伪科学。(更多的人不相信中医是因为国家不重视它的传承和发展,而民间有太多的江湖郎中打着中医的旗帜在大肆行骗。)
  我个人理解,“科学”这个词汇只是对符合杨先生所说的三个条件的理论和事物的一种称谓,并不是特指某个获得正统地位的学派。在杨先生的上述文章里,他甚至认为佛教也符合这三个基本条件。即自圆其说,可验证,可预测。(详见《杨振宁谈物理学与佛教》,并参考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先生的《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且不说科学理论,单说目前的正统科学的成果中便有太多被实践验证为不可信赖。比如说调味品,最初被研究出来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科学改善人类生活的很好的范例。但是多年的生活实践证明,大部分调味品是有害的。还有太多的科学成果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在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环境。这证明我们所掌握的正统科学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大自然的所有真相。何况人们所迷信的科学一般只局限于自然科学,它只在物质世界的范畴内有效。如果人们以某些局限性来指责没有获得正统地位的科学门类和其它理论的话,有没有五十步笑百步的嫌疑呢?
  我们研究科学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真理,改善生活,造福人类。这条路还很长很长。说不定科学发展到某个阶段甚至会把目前我们界定为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领域涵盖进去,并形成一个新的科学分支。起码有一点可以相信,目前的正统科学并不是完美的,我们不必对它盲目崇拜,否则便陷入到科学迷信之中。我知道“科学迷信”这个词汇的提出,肯定会受到大量的攻击。此前在某些场合我用到这个词汇的时候已经承受过一些攻击了,但是我不改变自己的看法。试问:目前真懂科学的人有多少呢?我怎么觉得很多人崇尚科学和反对宗教的精神比科学家还彻底呀,科学家里边还有许多信仰宗教的人士呢。

  权威迷信跟宗教迷信一样,是人们在无助的时候理所当然的选择。社会分工使人们有太多的认知盲区,人们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以外(甚至以内)都必须求助于人,而且人们都希望得到最多的真相,最好的服务或指引,权威被认为是各个领域中掌握最多真相或最好技术或最为合法的人、团体或派系。遗憾的是,对权威的迷信是所有迷信里最不靠谱的一种。因为权威是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和时间段内对比产生的,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很多权威是自我认定的。而且,很多权威也有自己的利益驱动,所以现在被权威所骗的人数不胜数。
  我国目前最普遍的权威迷信当属西方文化迷信。甚至很多人对科学和某些思想领域的迷信都源于它。他们把一切非西方的科学体系定义为伪科学,把一切非西方的思想和艺术定义为迷信或落后。在开始,也许是近代史给我们留下的难以磨灭的伤疤吧。至于后来,可能出于某些行业的既得利益者的需要。话语权的争夺,你懂的!

  现实逼迫人们去相信自己的经验,并以此选择相信或怀疑某些事物。一个人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很难符合杨振宁先生所提出的三个条件。好在它是被自己验证过的,只是很难解释。这种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便越来越可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着解释它完善它,使之系统化。当这种解释能够自圆其说并且可预知可延展的时候,便符合了杨先生的三个条件。我个人理解,足球理论、围棋理论、战争理论、中医理论、西医理论、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哲学、宗教……一切被广泛接受的理论都是这么诞生的。
  很多人把理论置于经验之上,甚至不承认经验学也属于科学。他们只把中国的自然科学归属于经验学,以此作为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依据。我个人理解,中国的科学依托于中国的经验学,西方的科学也是依托于西方的经验学。它们分属于两套不同的经验体系,只是基于数学理论的西方体系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与接受,所以才被认定为唯一的科学体系。
  同样的道理,人文科学也是一种经验学,只是研究的对象不同罢了。甚至唯心主义理论又何尝不是经验学的一种呢?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极端的人,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凡是与自己经验不符的事物都被认为是错误的,这个被称为经验主义。实质上就是迷信自己的经验,固执与迷信往往是相生相伴的。以我的接触面来看,集经验主义与科学迷信于一身者是目前数量最多的一个群体。这些人喜欢对每一个自己从未涉足或稍有涉足的体系进行不容置疑的裁决。比如一个画盲去评判艺术品,一个医盲去评判医学体系,一个宗教盲去评判宗教体系(其实大多数教徒是宗教盲)……
  个人认为,迷信的根源是信息来源单一,或者过度相信某些信息渠道,过度相信自己的经验与推测,过度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
  世界如此奇妙,不同的人只能接触到它的某个微小的方面,不同的宗教和科学门类都只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去解读它。似乎还没有哪一个体系能完整地解读这个世界。可是人们一旦陷入某些迷信之中就会排斥一切与之相异的东西。就像瞎子摸象,各有各的认知,各有各的固执。也许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才是最为理智的做法吧。


  有人认为杨振宁和朱清时是科学界的神棍,我暂且将信将疑。我认为本文引用的杨朱二人的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

  关于科学和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三体》里面有两则非常有意思的寓言,兹附于后:

  射手理论: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农场主理论: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最近接触比较多的还有文化迷信和高雅迷信。文化迷信不说了,把某些恶趣捧上文化神坛的情况很多很多。比如:把拼命灌醉别人的行为称为酒文化……

  关于高雅迷信,附一篇没有发布过的旧文放在后面算了,名曰《雅俗考》:

  俗:《说文》:从人,谷声。《集韵》《韵会》《正韵》: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 《周礼·天官》:八则治都鄙,六曰礼俗,以驭其民。 徐(徐铉?)曰:俗之言续也。转相习也。

  综合上面的意思,“俗”的本义是普通民众的传统习俗、习惯、礼仪。

  进一步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习俗和礼仪都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于是,《释名》曰:俗,欲也,俗人所欲也。 有欲望的人,即是俗人。这么说来,这世间不俗的人就少得可怜了,也许根本就没有罢。
  然后,就与雅对上了。不雅曰俗。 黄庭坚曰:“士俗不可医”。或问不俗之状,庭坚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黄庭坚这段话非常耐人寻味!似乎把雅与俗完全对立,又似乎没有完全对立,其实是一个层级递进的关系。在平时,雅人跟俗人是一样的,因为他们也要吃五谷杂粮。只有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他们才会与众不同。

  雅:雅是一种鸟。《说文》:楚乌也。一名鸒,一名居。秦谓之雅。从隹从牙。 《小尔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 “隹”是象形字,音 zhuī ,就是短尾鸟的形象,所以《集韵》说,雅“亦作鸦、鵶。” 但是,徐铉注曰:今俗别作鸦,非是。(小心,这里的“俗”字释为习惯,别误解!)

  然后有了新的含义:《玉篇》:正也。《尔雅疏》:雅,正也。《周礼·春官·大师》:敎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注》: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又《诗·小雅》:以雅以南。《笺》:雅,万舞也。周乐尙武,故谓万舞为雅。雅,正也。又《论语》:子所雅言。《注》:孔曰:雅言,正言也。《朱注》:雅,常也。

  又《玉篇》:仪也,娴雅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又《玉篇》:素也。《史记·张耳馀传》张耳雅游。《注》:韦昭曰:雅,素也。

  还有其他一些不相干的含义,从略。

  综合一下,在古代字典里面,与俗相对的雅,本义是端正、娴雅、素雅,并没有超越凡俗的意思。随着“俗”字被贬低,从世俗、风俗,到平凡,再到庸俗、艳俗、媚俗、鄙俗,越来越俗不可耐。于是,雅就变得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

  考其本源,我觉得还是黄庭坚那种层级递进的关系比较靠谱。这世间,任何人都需要吃五谷杂粮,都有欲望,都是俗人。而且那些公序良俗对人类社会有大益处,需要贬斥的只是那些恶俗而已。雅的人能区分良俗和恶俗,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在大是大非上面有自己的坚持,不人云亦云。如此而已!

  俗是习惯,世人若以大众所公认的雅俗为雅俗,便是大俗。“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俗是贪欲,若一边占有大量的资源,一边拚命否定凡俗,自命高雅,则又多了一重虚伪。

  艺术欣赏和收藏界的迷信就太多了,比如名家、官窑、高古……不一一列举。

  各种迷信,总括一点,就是不愿意深入了解,人云亦云。人云亦云者不相信那么多人认可的事情会出错。即使错了,也是别人的错,与我无关。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理直气壮,以之击人则无往而不利。独立思考者却没那么幸运了,只要一点小错,就可能被人纠住不放。

  不迷信的人只能称为独立思考者,未必正确,但是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总比人云亦云者更不易迷失,不易上当!

  人云亦云者只是可怜,用以围殴独立思考者,则是可恶。更有将自己的利益伪装并捆挷在被迷信的理论之上者,则是可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获得真知识?
科学理论哪来的?
学习札记
对经验主义迷信现实的批判
我们需要科学,也需要宗教
诺奖得主杨振宁直言:佛学可能不是迷信,而是人类未知的领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