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人生》
  十九年前的旧文,今天翻出来重读,却仍有一丝迷茫不能消解。其实我对小说的记忆已经很淡了,这种迷茫,不来自小说,而来自“人生”这两个字,还有一些别的东西。种心绪,只可对乡下人说,不足对城里人言!

  以前看过电影《人生》,有一点感动。但今天看了路遥的小说原作,却受到无比的震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总想说点什么,却又似乎无从说起。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人生》一书在语言、结构等技巧上面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我所受的震动,一是来自高加林的人生历程、心路历程,它引起我强烈的共鸣。因为当初我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我的心态与高加林是如此的相似,我自己却无法表达。我也同他一样的自负又自卑,同他一样的不满足现状,也同他一样的向往城市生活、向往不切实际的爱情,同他一样的徬惶和想入非非……不同的是,我没有如他那样的不断抗争的精神和人生际遇,所以也没有他那样不断地浮起来又摔下去的不幸。仅管现在我已不再处于想入非非的年龄,我的生活基本上很平静,平静得像一潭死水。但看到高加林的人生历程、心路历程,还是不免心潮激荡。回想当初,不免有一种无法渲泻的失落和迷茫——人生真是无法捉摸的啊!

  使我震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刘巧珍的人性之美。那种美是如此的博大;如此的震撼人心;却又是如此的真实。难怪阎纲说路遥“发现了一个多么可爱的女子啊!……她虽土而不俗,不知书却达理,自卑而不自贱”。所以,在我今天的这个年龄里,如果让我替高加林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刘巧珍的。

  我认为《人生》一书的好处,主要在于他敏感地发现了当时那些有文化而又身处文化荒漠的农村青年的那种向往更高层次生活却又无计可施的痛苦心情,我想,这便是《人生》一书能引起一代人强烈共鸣的主要因素吧!

  对于高加林其人,我能够理解,但并不同情,我认为他不象保尔而更象于连,从情节上看就更象了。当然,关于他对爱情的选择,我无法评论。我若在那个想入非非的年龄里碰上这档子事,也不知道会如何选择。毕竟,追求有共同语言的爱情是无可厚非的(仅管我并不喜欢黄亚平这个人物,但也不认为高加林与刘巧珍一起生活会是幸福的)。

  最后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高加林如果不摔这一个大跟头,他会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刘巧珍吗?如果刘巧珍还没有出嫁,他还会跟巧珍幸福地结合吗?还是借用李商隐的一句诗句作结吧: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足之处:

  1、对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写得过于含混,好象在回避什么似的。因此在某些人物描写上显得有些矫情,显然是不敢往更深层发掘。如高玉智、黄亚平的父亲等。

  2、戏剧性的情节太多,有雕凿痕。如:高加林在卖馍时先后巧遇张克南与黄亚平、张克南的母亲;高加林运粪时又巧遇张克南的母亲并由张母首先发难;巧珍结婚后,高加林又巧遇三星,得到巧珍结婚的消息等。


  ——2001年3月17日 颜旭茂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

  煮了那个钱钱儿哟下了那个米,

  大路上蒌柴撩一撩你,啊……

  煮了那个钱钱儿哟下了那个米,

  大路上蒌柴撩一撩你

  清水水的玻璃隔着窗子照,

  满口口白牙对着哥哥笑。

  双扇扇的门来哟单扇扇的开,

  叫一声哥哥呀你快回来,啊……

  双扇扇的门来哟单扇扇的开,

  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你快回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你感到迷茫,不妨读读路遥的《人生》
《人生之路》抛弃刘巧珍,迷恋黄亚萍,高加林成功“毁了”自己
高加林老了
路遥在《人生》中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人生》:两种思想,两桩姻缘的毁灭
解读路遥成名作《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