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省在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农民工的综合管理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将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省领导对此做出重要批示,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连续两年专题研究推动全省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作为,形成了推动中心建设的综合体系。目前,全省在大中城市和部分县(市、区)共建成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35处,累计服务农民工百万余人,受到部领导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媒体分别进行了深入报道,全国反响良好。

一、统筹谋划,高标准建设“和谐之家”

一是规划先导,细化建设思路。在原有基础上,《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加强农民工公共服务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资金投入上,突出综合服务中心的公益性,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开发多种融资渠道;机构设置上,主要依托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街道、社区现有的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注重与民政等部门的服务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人员配备上,在有条件的地区配备专职人员,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确保兼职人员到岗。二是调研论证,优化发展目标。全省开展了“山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研究”、“山东省新生代农民工情况研究”、“农民工公共服务研究”等专题调研,全面掌握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据。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功能完善、注重实效,资源整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政府放心、农民工满意的“和谐之家”,将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体现山东特色的公共服务品牌。三是分类推进,强化辐射带动。在乡镇、社区,省财政投资2.4亿元建立了乡镇、社区“全覆盖”的基层服务平台,为农民工提供就业、社保、劳动监察等基础性服务,并增设综合窗口,协调办理有关子女教育、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在大中城市,选择青岛、烟台、潍坊、临沂等农民工输入和输出集中的大中城市和部分吸纳农民工较大的县(市、区),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并推动公共服务向外围辐射,形成了以基层服务平台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公办中小学等配套服务设施为依托的农民工综合服务体系。

二、拓展功能,高质量开展全方位服务。

综合服务中心突出就业创业、医疗教育、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生活服务“五大功能”,囊括就业、培训、维权、食宿等十多项服务,为我省农民工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一)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对接效率。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农民工基本信息数据库,搭建起农民工求职登记、就业培训、技能鉴定、创业指导、岗位对接、现场招聘、保险经办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促进技岗对接、人岗对接。目前,全省综合服务中心共登记注册农民工32.6万人、培训15.2万人、实现就业31.3万人、参保率达33.8%,平均日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以上,日接待求职农民工2700人以上。

(二)提供救助帮扶,解除后顾之忧。协调相关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办理务工地户籍落户手续。促进农民工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同时,建立困难农民工服务台账,提供生活救助、大病救助和子女教育救助,增强农民工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潍坊市万友外来农民工服务中心,由财政出资100万元设立服务基金,自启用以来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安家补助等方面累计服务1800多名外来农民工。

(三)畅通维权通道,构建和谐关系司法、监察、工会等部门及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服务机构等组织,为农民工设立维权基金,开通维权热线,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等服务。2011年,全省综合服务中心共提供法律咨询1100多次,接受来电来访26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解决劳资纠纷450多起,追回拖欠工资60余万元。

(四)加强教育宣传,促进文化融入。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充当农民工与党团组织、留守亲属、工友和务工地社区之间的联络站,建立党团支部,发展联络员300余名,形成相互沟通和联系的纽带。定期为农民工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及城市生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服务,设置综合文化娱乐设施,组织农民工走出工厂、工地,参观产业聚集区、公共文化设施等城市建设,参与社区活动,融入城市生活。

(五)改善食宿条件,提升生活质量。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向农民工提供优质廉价的住宿和就餐服务,并配备爱心平价商超市、图书馆、话吧等设施,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问题。青岛市城阳区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建有10栋农民工温馨家园公寓楼,可供11000人同时住宿。临沂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开设的“1元公寓”和多功能餐厅,每人每天平均食宿费用仅需10元左右,可同时容纳1072人居住和400余人就餐,公寓内配备电视机、手机自助充电站等服务设施,满足农民工的日常生活需求。全省各综合服务中心启用以来,已累计接待住宿人员8万余人次,入住人员最多时达到每天14000余人。

三、健全机制,高效率做实精细化。

(一)重流程建制度,不断推进高效运转。一是细化工作流程。按照农民工实际需要,针对申请对象,各级采取前后台联动方式,强化后台监督和现场勘察,简化流程,缩短服务周期,构建“柜员制”服务模式。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各地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宿舍管理、安全保卫、卫生保洁、外出就业等多项制度进行了健全完善,实现了管理运营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推动中心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形成了“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服务体系。同时充实工作队伍,选取部分劳动保障协理员进入中心工作。

(二)重联系汇合力,不断挖掘服务深度。一是横向铺开,发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作用。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各有关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对各中心反映集中的事项进行及时处理,群策群力,联动配合,适时拓宽服务内容,解决实际日常生活问题,满足农民工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二是关口前移,建立与有关管理部门建立月联系制度。中心对农民工实行动态登记管理,并及时通报当地乡镇(街道)政府,动员基层各有关部门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

(三)重活动树品牌,不断创新工作模式。2011年以来,我省全面开展了“微笑服务、和谐就业”和“农民工恳谈日”活动,积极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一方面,让“微笑”走入中心,释放“家”的温暖。广大就业服务系统工作人员走出办公室,走进服务中心,向农民工将就业服务理念、服务制度、服务方式、服务制度作一一说明,并作做出郑重承诺,保证畅通农民工兄弟的“就业绿色通道”。另一方面,用“恳谈”化解纠纷,营造“家”的温馨。在每个月的首个周五,各级农民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精干力量走入中心,积极宣传各项就业方针政策,发放宣传册、信息表和“明白纸”,消除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河北省司法厅督导检查各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我省推进便民服务工作制度纪实
津澧融城推进工作首次联席会议召开
安徽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超5万件
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简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