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车上读书的德国

  在北京上学时,挤公交和地铁时常常带着一本书,有时挤得太严重就拿出来读,因为这时已经不怕车晃了。但是车上虽然总有些人坐着,却不见几个看书的。有时候我运气好找到个座位,坐下来看书时,时常被周围玩手机的人投以异样的目光。或许是觉得我“故作风雅”吧,虽然我很无辜。整体上说,国内火车、汽车上读书确实不很多见。
  德国则不同,车上读书、读报蔚然成风。而且车子一般都不很拥挤,即使高峰期除了在最前和最尾两节车厢,也没有太多人站着,有足够的空间和悠然心情去读书。为了方便阅读,S-Bahn城铁报纸、一些城市近郊的公交车更是为市民准备了一些小说或者其它休闲读物,任凭读取,但是小说之类,在下车前当然是要放回到公交车上的书架的。20139,我参加中欧法学院和汉堡大学组织的暑期班第一次来德国,就常常想,为什么中德之间会有这样的差异呢?难道真的是德国人爱学习,中国人是大老粗?
  诚然,
读书是快乐的,可是“悦读”是需要条件的。而德国的交通条件容易让人车上“悦读”: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较少的乘客,窗外比较美丽的风景和时有阴沉的天气,都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且,德国人除了阅读,在车上的选择很少。德国的车上一般都是很静的,这是因为中产阶级文化中将在公众场合保持安静作为一项教养(Gutbürgerlichkeit),而大家都默不作声的情况下,时间就过得很慢。还有就是德国的座位,尤其是地铁,四个人两两对面的设计居多,如果不能说话,又没有书读,岂不是大眼瞪小眼?我有几次什么都没拿,看着对面的美女,还真的有点尴尬。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德国的智能手机起码没有国内的普及率那么高,当然这与他们没有那么多山寨版的国产智能手机有关,买入时的苹果或三星在德国也不是很便宜,还有就是如果大家都当自己是知识分子,你一个人玩手机是不是有点庸俗?于是,德国人的读书中,有些是习惯,有些是从众。

  房东曾跟我说起一个趣事,就是他母亲二十多岁(上世纪三十年代)时去过中国的南京一带,她老人家对中国人的印象非常好:“每个人都穿着非常漂亮、举止文雅、而且很多人能说流利的德语,很有教养。”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一些朋友从中国回来,觉得印象一般,他很好奇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当时我无言以对。现在想想,这个期间其实发生了几次文化和社会的大变革。在相当的一个时期,知识阶层被社会抛弃,成为“臭老九”。学术遭到了巨大的冲击,更为巨大的变化是社会风气的变化。

  德国社会则对知识渴求这一知识阶层的余韵保存良好,在一个身份和阶级区分不像封建社会那么明显的时代,很快地走向了平民普及化的阶段。而我们经历了文化的断裂,经历的平民文化对知识阶层文化的清洗和胜利,这不是在归咎历史责任,而是为“莫须有”的“疾病”找到病因。所以,我们不再崇尚原有的知识阶层文化,人们也不再以前人的那些轶事为“风流”。人们去崇拜解放军、警察,然后是改革开放后的大款、将军的女儿、高层的外甥。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一个身份崇拜的时代,而且知识阶层的伦理也日趋沦丧和平民化。

  德国人车上读书有他们的乐趣,中国人车上不读书有他们的苦衷,很多东西不是这一代人所能决定的,也不是单单的一个“不好学”所能概括的,更无法成为“如果中国人读书,就能赶上欧洲”这一简单命题的佐证。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原载《法制日报》2015年7月1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一个“装”字了得
晕书综合征——赵毅衡
“晕书综合征”
什么是“士人”和“士人阶层”,
说说跟学历无关与学习有关的事儿
终于把三教九流十家弄清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