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灵格| 不可避免的痛苦



不可避免的痛苦


在亲密关系中,当一方的行为造成分手的后果时,人们往往会认为他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这条路的。但是,没有采取行动的那一方,常常会受到一些伤害。那么关系中的角色被颠倒了,付出行为的一方和承担后果的一方错位了。分手也许是必须的,因为心灵需要更多的空间成长,而且,要离开的那个人早已经伤痕累累了。这种情况下,伤痛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行动限制了我们的选择,以至于某些建设性的事情必然会造成不可避免的痛苦让我们承受。伴侣们常常停留在痛苦的处境里,除非他们遭受了更多的痛苦,足以补偿离开对另一方所造成的痛苦。


当伴侣分手时,并不只是离开的人有新的机会,留下来的一方常常也有机会创造新的开始。但是,如果留下来的一方停留在痛苦之中,拒绝接受分离带来的全新的可能性,就会给要离开自己、开始新生活的另一方制造困难。那时他们会保持紧密地相互联系,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另一方面,如果留下来的一方设法接受这个机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那么他就会让前面的伴侣得到自由和放松。在这种情况下,走出不幸,做一些真正有益的事情,可能是最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宽恕形式。这样做,双方即使分开了,还是能够取得和解。




服从命运


当人们从其他人的损失里得到好处时,即使他们不能做任何事情来制止和改变这种情况,他们仍然会觉得内疚。这里有两个例子。



我因你而获益


在一个男孩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死了。没有人会认为男孩要对母亲的死亡负责,但是,他的理智始终战胜不了内疚感。因为,命运把他的出生和母亲的死亡联系在一起,内疚的压力无情地侵袭着他,在他的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制造出一些失效,一厢情愿地想为那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做出补偿。




爆车胎


有个人的汽车爆胎了,紧急刹车,撞上了另一辆汽车。结果,那辆车的司机被撞死了,而他却无大碍。尽管以后开车一直小心翼翼,但是,在生活中,他还是摆脱不了那个人死亡的阴影,摆脱不了自己的内疚。他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直到有一天他明白自己的痛苦对死去的人来说只能是贬低而不是尊重。


要应付在意外或偶然情况下产生的愧疚感,我们是力不从心的。因为,如果我们的愧疚或获益是源于自己自由选择和行为,我们就会保持着主宰的力量和影响。但是在这些意外或偶然情况下,我们认识到,我们是服从那些无法控制的力量,那些决定我们生或死,留或去、盛或衰的力量,这并不能判定我们行为的善良和邪恶。


对很多人来说,偶然事件引发的问题让人非常震惊,他们宁愿糟蹋掉那些自认是不劳而获的好运,和生命的施舍划清界限,也不愿欣然地接受。事情过后,他们常想方设法编造自己的罪责或者积德行善,从而逃避开那些从天而降的援助或者不应遭受的痛苦给自己造成的冲击。


那些因为别人的损失而获益的人们常常会通过自杀、生病、或者做一些让自己真正感到罪恶和痛苦的事情,来试图限制自己得到的好处。这些解决方法和他们令人费解的思想有关,他们在处理从天而降的好运时,采取的是一种天真幼稚的方式。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死而限制自己的幸福或者自杀,那么,母亲的牺牲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她就成了自己孩子死亡的背后元凶。


如果那个孩子能够说:“妈妈,你不会白白死去的,我要用我的生命做一些事情来纪念你,因为我知道它的价值。”那么,内疚的压力就已经变成了有益的力量,让那个孩子达到其他人达不到的目标。母亲的死就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就会给孩子带来长时间的平静。


被卷进去的每一个人从命运那里接受了一些东西之后,为了服从系统平衡的压力,也会想把这些回赠回去。在不可能回赠的情况下,至少就会用自己失败的方式来做补偿。但这些只是一厢情愿的企图,命运对我们的进行补偿的要求和企图完全不屑一顾。




谦恭地面对命运


正是我们的清白感,让我们在发生意外事件时,变马痛苦不堪。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内疚并受到惩罚时,如果我们在错误事件中因为无辜而不被追究并免于责任,我们就会设想,所处的环境正沿着道德的方向,遵循公平正义的法则。我们相信可以用自己良好的行为来控制我们自己有罪或无罪。但是,如果不管自己是有罪还是无辜都被赦免,不理会其他人有无价值都要毁灭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知道,在偶然事件中,自己很容易受到攻击,我们会面临反复无常的愧疚和清白。当愧疚和损害到达悲惨的地步、变成我们的命运时,完全放弃补偿才是达到调节的惟一可能。


到那时,服从是我们眼前惟一的可能性,不论有利还是无利,都要屈服于命运的无情的力量。我们把让屈服变得可行的内在态度称之为谦恭。那是指对真正无助所做出的谦逊的宽恕和服从。在这种状态下,加害者和受害者双方都怀着谦恭的态度,屈服于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他们就会中止内疚和补偿。这让他们能享受生命和快乐,让他们能享受多久就享受多久,而不把自己的幸福跟别人的付出联系起来。这也让他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面对自己的困难生活,而不必顾虑个人的愧疚和清白。


我的孙子呢?


一个刚刚学会开车的年轻人出了车祸。他的奶奶和他同乘一辆车,伤势很重,命不久矣,她在弥留之际问道:“我的孙子呢?”当孙子来到她面前时,她说:“不要怪自己。我死亡的时候到了。”


随着眼泪往下淌,孙子的心中冒出一个念関:“我接受这个任务,成为你登上极乐世界的工具。当那一天来临时,我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来纪念你。”后来,他真的这么做了。


这种谦恭带给我们严肃和重负。在感受到真正的谦恭时,我们会认识到,不只是我们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我们的命运也会决定我们。意外事件对我们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是由一些法则决定的。这些法则的秘密,我们不能也不必去猜测。当我们面对命运带来的罪责或好运时,谦恭是最好的态度。它让我们少一些沾沾自喜,让我们尊重它们,正视和全盘接受因别人的付出而得到的好处,不是顾忌别人付出多少,满怀感激之情地接受,同时还要认识到其他人也会从这种事情上获益。

-- end --


注: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本号部分推送文章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亡的意义
内疚式教育:为什么父母的爱,总让我有负罪感?
补足心气,远离愧疚 | 徐文兵
触发个体愧疚感的条件,愧疚和内疚、羞愧的差别
你是值得成功的
如何让自己对做过的“后悔事”释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