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读书:《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临床应用与实务》笔记1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第一章1

来自梓伊心理

14:44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 临床应用与实务》,这是本精神动力取向的入门教课书。在此书中会大量出现治疗、医生、患者等字眼,看起来偏重写给精神科医师,但是此书的每个章节对心理咨询师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学好精神分析可以让人更好的了解人性,用更包容的心不急不躁的面对来访者。

好的认知行为大师通常都有深厚的精分底子。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来看一看动医的魅力所在。

 

第一章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基本原则

在第一章里涉及到精神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始祖、概念、内容以及基本原则。

 

一,概念及内容

精神动力取向精神医学源自于一群多样性的始祖,包括莱布尼兹(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费希纳(德国物理学及心理学家,是实验心理学鼻祖),还有神经学家休林·杰克森,与佛洛伊德。有这样一群始祖,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理论也一定会是丰富多样的。

 

现代的精神动力学理论,是一种以内在冲突的结果来解释心理现象的理论模型,这内在冲突则源自两股力量,一是寻求突围的强大的无意识力量,另一则是持续进行监督、以扼止无意识力量浮现台面的对抗力量。

这些交互作用的力量可以归类为:

、欲望,以及阻止欲望浮现出来的防卫机制;

、不同的心灵内在动源或是“零件”,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优先重点;

、对外在现实要求的内在觉知,以及与其相抗衡的冲动。

 

~关于精神动力取向精神医学(本质上的定义):是一种用于诊断与治疗的切入途径,其特色为一种关乎病人与临床工作者双方的思考方式,包括无意识的冲突、心灵内在结构的缺陷与扭曲,与内在的客体关系等,以及思考如何应用当代神经科学的发现,来整合上述这些要素。

也就是说涵盖在精神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概念下有:冲突模式、缺陷模式、无意识的内在关系模式。

 

每个人心理的表征(心理对事物加工和呈现),都是他们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各种面向的内在重现,这些对自己和别人的内在表征,共同组成了一个无意识当中的内在客体关系世界

 

心理内涵有一大部分是无意识的;生活环境中的社会力可以形塑基因的表现;而且,心智正是大脑活动的展现。我们当今的临床实务,是在一种“既此且彼”的情境下运作。忽视人类经验之神经生物学基础的动力取向精神科医师,所犯下的化约论谬误,就如同忽视心理内涵的生物学取向精神科医师一样地严重。

目前已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心理治疗可以对大脑造成影响。(在本书后面的章节里有关于这部分的阐述)

 

当我们不再把心智/大脑视为对立的两端,而将病患看待为处在生物心理社会情境下的一个“人”的时候,无可避免地,我们会遇上这个难题——心智和大脑不是同一回事。我们的心智确实反映了大脑的活动,但是心智并不能被化约为脑科学研究的结果。

“意识和心智并非同义词。”在各式各样的神经疾病当中,大量的证据显示,即使是在意识状态出现障碍的情况下,心智活动依然持续进行着。

 

(关于意识不清,心智活动依然进行我举个自己的例子,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个手术,实施的全麻。手术结束时正是中午,我被抬回病床上时啥也不知道,但是就喊我侄女,让她安排好陪我手术的亲朋好友吃午饭,然后又昏昏睡去,等麻药过劲我醒过来是下午3点多,自己并不知道我术后还安排侄女午饭的事。但是手术前我知道手术是中午结束,就告诉侄女负责安排午饭,我有点担心侄女岁数小没处理过这样的事,于是就发生了昏迷状态下喊侄女安排午饭的事,我的思维活动一直没断)

 

以上这些内容让我们看到精神动力取向治疗涉及到:症状、神经生物学、内在冲突、缺陷模式、内在关系模式、社会文化、生活环境、遗传、心智化等等。

 

当代的动力取向精神科医师,是在通晓神经科学新进展的背景下执行临床实务工作,同时,将精神分析的洞见与疾病本身的生物学基础整合起来。

动力精神医学只是提供一个一以贯之的概念架构,在这个架构下,所有的治疗方式都可以加以采用。不管所采用的是动力取向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其实都是富含动力学思考的。

 

二,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主观经验的独特价值

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了解病人的方式,是试图找出每一位病人的独特之处——这位患者是如何有别于其他病人,因为他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对病人的内在世界赋予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包括幻想、梦、恐惧、希望、冲动、欲望、自我形象、对他人的觉知,以及对症状的心理反应等等。

 

遇到山边一个被堵住的洞穴时,精神科医师会仔细地描述塞在洞口的大石块具有哪些特征,然而却不去考虑被石块遮蔽的洞穴里有些什么。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对于藏在巨石背后、洞穴的幽暗深处感到好奇,想要知道的是,洞穴的外观会如何反映出它的内在;令他们想要深入探究的是,为什么需要有一块大石头挡在洞口,以保护住洞穴的内在?

 

延续关于洞穴的比喻,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会找出移开洞口大石头的方法,进到洞穴的幽暗深处,然后,或许是靠着一支手电筒,去照亮洞穴的内在。对于深入洞穴的探索者来说,不论是洞顶的凿痕、或者是洞壁上的纹路,都特别令人感到兴趣,因为它们泄露出这个洞穴的过往历史。从洞底流泄而出的涓涓细流,可能暗示着有一股来自脚底的地下水泉,正在施加压力。令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特别感到兴趣的,是去探索洞穴的深度,它深入山壁到多远的地方?这个眼前的洞底真的是内部空间的极限吗?或者,这只是个“假洞底”,背后会通往更深的地方?

 

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认为,症状与行为是用来反映出那些防卫着被潜抑的欲望与感受的无意识历程,正如同前面提到过的大石块,是用来保护洞穴内部、不让它们曝光一样。甚至,梦,与语误,就像是穴壁上的壁画一般,是一种在当下用来沟通的方式,不管这是一种象征式的沟通或是透过其他形式,而传达出有关被遗忘之过去的讯息。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必须在这幽暗之域里从容自适地探索,而不致踉跄失足。

 

这就引出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第二个原则是:无意识

佛洛伊德认为有两种不同的无意识心理内涵:一、前意识,也就是只要稍加移转我们的注意力,就可以轻易地在意识中被觉知到的心理内涵;二、无意识本体,也就是那些被审查的心理内涵,因为无法被接受,所以被潜抑而不容易在意识中被察觉。

 

无意识、前意识与意识这三者组成了佛洛伊德所说的地志学模型。佛洛伊德深信无意识之存在,是源自两项临床上所见的重要证据:梦和语误现象。

另一个无意识在临床情境下展现出来的主要方式,是病人在临床工作者面前所呈现的非语言行为。

某些与他人链接的模式,在孩童时期就已经形成与被内化,而自动自发地、无意识地表现出来,变成了病人性格的一部分。

                                                

未完待续......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基本原则:

(三)精神决定论

(四)过去是现在的序曲

(五)神经生物学与心理治疗

                                             

                                   (笔记整理:徐传燕)


2017读书:
每周一、三《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每周五《动力取向精神医学》

有意一起读书学习,请加微信:ydfqjtydzixl2015,注明:参加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动力取向』第一章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的基本原则1
我们读书是为了保持心智健全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1-8)—人生必读之最
选择成为咨询师,或许是想要充当母亲的角色
内在心的动力
心智=表意识 潜意识……表意识是知道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