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叫一日闲过,齐白石上课只画不讲,作画只送女学生~
userphoto

2023.10.20 河南

关注


一九二九年秋,徐悲鸿为了北平艺专曾三次登门邀请白石老人,希望他到学校教书。最后齐白石答应了,条件是:上课可以不讲,就坐在那里做示范;一节课四块钱,三节课连上。三四一十二,十二块钱。

每到上课的日子,齐先生就坐在自备的黄包车过去。齐先生的黄包车外面有个青布幔子,幔子上写着白字“齐宅”。老先生头戴一顶毡帽,帽顶缝一个大红球。手持藤杖,鞋上还缝个小铜铃,出门时发出叮咚、叮咚的铃声响。

学校的女学生一听到铃铛响,心里暗叫一声:“哎呀!妈呀!财神爷来了”。


女生们蜂拥而出,扶的扶,搀的搀。老人满脸堆笑,当走到萧琼前,伸手掐一下她的小脸蛋,问:“你爸爸在家吗?”———该学生的父亲是萧龙友,北京城内四大名医之一。萧琼回答:“去天津了。”“告诉你爸,过两天我去看他。”随后齐先生又和别的女孩子问东问西,闲聊个没完,当他走进教室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我们男学生因为受到冷遇,心里不平衡,低声向女学生喊话“半袋面粉没有了”,因那时一袋面粉四元钱。

齐先生迈步走进教室张望一下,见课桌上纸已铺好,墨也研好,就拿了一支大斗笔醮墨,但不画,又开始闲聊。女生围着桌子两三圈,把我们男生挤在外层。齐先生问问这个女孩子,又问问那个女孩子,一个钟头过去了,才画了一个像大萝卜一样的东西,同学们都不知道画的是什么,只见他又取了小笔,信手勾几笔,原来是一只雄鹰,同学们又拍掌叫好。

蔬果草虫


隔壁是西画科的教室,我们的声音引得隔壁老师学生跑来围观,他们感到很奇怪,上课怎么还拍巴掌?

齐先生让女孩子把画挂在墙上,半天不吭声,然后才添松枝。同学争着说:“齐老师给我题款呀。”他说:“题款就不够本了。”老人家心里明白,薪资一共才十二元,抵不上一张画。半天勉强画了两张画,都不题款。

得了画的女孩子高兴极了。她们想出了一个点子,过两、三天拿着画去齐家,说:“齐老师,我们来看你了。”于是出示画件:“齐老师给我们题上款呀!”


齐白石摇摇头,这时上去两三个女孩子逮住他的左右手,另一个拿笔舐墨说:“你题不题?”齐先生无可奈何,笑着说:“好,好,我题,我题。”放开他的右手,左手还逮着,题了款,还得盖章。白石老人不肯盖。

女孩子们就到处找图章,齐白石的图章很多,有二百多方,找到几方,白石老人见了摇摇头,忙说那些图章不能用,用嘴呶一呶,指指抽屉里。打开抽屉,同学们在一张画上盖了六七个图章。“齐老师,我们走了,过几天再来看你。”

老人家捋着胡子,目送几个女孩子的身影,两眼眯成一条线,甜甜地笑着。我的女同学收藏着齐先生的一些画,那都是精品!

摘自《亲历画坛八十年:石谷风口述历史》


齐白石追逐的“和平”之境

作者:李毅峰



白石尝自述衷言:“正由于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情感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逐的,就是和平。”

“和平”是齐白石绘画审美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达作品意境的重要方面。和平,从对美的主观感受来说,就是要把艺术表现过程中的各种互相矛盾的物象和谐地统一起来。从客观美的对象来说,就是要探寻艺术表现形式能引起美感的构成规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论画中已经说明这种能引起物象和谐统一美感的构成规律,完全是“由天和来”,亦即“得天之和”。它符合视觉器官的生理要求和心理上对美感的朴素单纯的认识,是生理同心理、精神相联系的审美感受的和,并因之产生强大的群体审美效应——平。创作主体的平正,必然使审美者思绪平静、心理平安。《国语》中尝以“和平”论乐:“乐从和,和从平…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各种声音的呼应协调叫“和”,声的音量适度叫“平”这是一种高度健康的审美境界。

齐白石追逐的是这个高度,达到的也是这个高度。审美者不仅从他笔下自然界那协调而平静得栩栩生命朴素的意识到,审美中事物作用于精神和心理的和谐的快感,而且能把这种快感同整个宇宙的和谐变化的发展统一起来。这也正是由对自然的模拟写生到传神写意再到形神兼备主客统一的表现方法而升华出的美,同从主体生理上的和到精神、心理上的和再到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和而认识的美的统一。这样,把美存在于“和平”之中,通过“和平”而表现出来的事物特质也就通过审美活动“以平其心”,产生“心平气和”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自元明以后,由于文人画家受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影响,多表现为消极遁世,主张淡泊人生。体现在绘画上,要么描绘萧散简远回归自然的画境,要么借自然之物抒己之愤懑,没有真真实实、天真无邪地以一个自然主体投入生活,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因此,“冷逸”、“幽荒”等画风成了文人画的主流。

齐白石虽深受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等画家影响,但这些画史巨匠作品美的背后却是疯狂与孤愤,是未能平和的心境。所以齐白石早年所学八大山人冷逸一路“不为北京人喜爱”(《白石老人自述》)。这种画风几乎一直延续到他变法之前。其于《白石诗说》称:“予五十岁之后之画,冷逸如雪个……识者寡。”于是他才“发愤变法”,引进民间绘画中鲜亮红、黄、绿三色,并采强烈对比的表现手法,一反八百年来的沉郁格调和颓衰画风,在画面上造成了一个欢快而宁静的和谐,形成自家法。偶然从他的画作中多少反映些李鱓、赵之谦的影响,但无论如何他比前人放胆的多。而且齐画所表现的思想、情感都是深切而明澈地富于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之中。熟透饱满的石榴,红到顶点的牵牛花,都使欣赏者产生欣快的情绪。盘中的折枝葡萄,既让人感到那似未与大地割舍的生命。

和平包含了齐白石绘画所追求的艺术形式的合客观规律性与艺术表现的合审美目的性。变法后的齐白石绘画,蕴含了更加广阔的生活。“老把精神苦抛掷”,坦坦荡荡。因而画面中的宾主、虚实、浓淡、工写等对立因素能在表现过程中相辅相成,把对象的审美特质表现的鲜明而突出,与形神之外呈现出一团和气。

这时,齐白石对虾的动势和水中的透明感的表现,达到深入细微超越前人的地步。如从认识方法上看,白石老人在白底上画虾画出的水感,正是利用了事物相反相成后所体现出的“和”的理想。这样的形象魅力或艺术意境,只有结合欣赏对象的审美感受后才能恰当地得到正确的理解。齐白石作品之所以产生共鸣的审美感受,是因为它不仅使欣赏者能通过“和”进入到作者表现的艺术形象之中,去丰富理解和倾注挚情,更使之能通过艺术形象所显示的思想和意念进入画家的创作心态。


这是一种平静的心态。没有静,就没有“迁想妙得”,更不能达到“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的主客统一。静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心情、笔墨等,只有都达到一种和谐宁静不紊的状态,才能生出“精气”、“和气”。齐白石说:“画中要有静气,骨法显露则不静,笔意躁动则不静,要作家脱尽纵横习气,要有一种融合之气浮动于丘壑之间。”他的画,无论是简放的淡墨鲈鱼,还是绚烂欲滴的篮中樱桃都“自无轻佻”,让人心平气和。

 也许是道地的农民出身使他没有与生俱来地染上时俗,没有在乱世纷争的旧世中添附奢欲。其以对传统艺术深深地理解和一身平和的精气稳稳地开拓艺术的新境。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几乎一点找不到“五四”以后新时期各种艺术潮流相互撞击的痕迹。这并非意味着齐白石思想的封闭,相反,正说明他自身基础的雄厚与博大。他的绘画所追求和表现的“和平”与“静气”,以强大的艺术审美特质感染着几代人们。

















































































百寿图 42x109cm



贝叶草虫  34X100cm

采菊图 43x108cm

灯鼠图 34X68cm



东方朔偷桃图 33x134cm



冬笋蘑菇 34.5x138cm


多寿 36.5x120cm


多寿图 33X101cm


多子益寿图 34.5x100cm

荷花翠鸟 35.6x106.7cm


荷花双鸭 33.5x136cm





红荷图 62X137



齐白石 33X134cm


红日山水 32X97.6cm


红叶知了图 43X108cm

花实各三千年 48.6X178cm


黄花双蝶 33.5x100cm


黄菊花 135.5x35.5cm



群雏游鱼图 42x142cm

菊花图 32.5x100cm

墨笔山水 59.7x175cm



泥虾图 34x136cm


禽鸟 34.5x100cm

全家福 33.7x106cm


群虾图  35x103cm


群蟹 35x102.5cm


日行千里  57X121cm

寿酒  34.5x103.7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人节| 齐白石笔下的“女神”
黄宾虹:髡残的画坠石枯藤 锥沙漏痕 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
髡残:娑婆世界,纷乱红尘,此生多勉强,此生多寒凉
为什么现在画越画越大,越画越精细,但大师却越来越少?
典雅脱俗——陈少梅绘画作品全集
朱良志论石涛:仅有技巧和法度,成不了有成就的画家(附石涛山水高清全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