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艺守艺之棕编——工艺美术品中的奇葩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早在《诗经》里就有关于用棕榈树叶编织的蓑衣的记载。而唐代诗人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句,更是让棕编制品“蓑衣”家喻户晓。

位于龙泉山脉、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之间的成都平原,地形倾斜,易灌易排,气候温和,土质疏松肥沃,降雨丰沛,是棕榈树极佳的生长地方。因而,这里的棕编技艺一直非常有名。

成都棕编工艺品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它将艺术性与实用性巧妙地结合,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四川棕编以棕榈嫩叶为原料,用料比一般草编细密,轻便,而且不易受潮,此种棕丝在国际上被习惯性地称为'四川草',深受外商的青睐。二十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四川棕编昌盛时期,从事棕编生产的妇女更是遍及城乡,人们用粽叶编制帽子、篮子、拖鞋等生活用品,用以维持生活。时至今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很少用棕编制品。棕编逐渐从生活用品中分离出来,作品多限于花鸟虫鱼,成为一种工艺品。但是,这种世代传承,保持了民间手工艺品原生态特点的棕编,依然在成都平原生生不息,因为它凝聚着四川人民朴素自然的审美情趣和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产于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等地的棕榈树是棕编的首选。四月初,开始采集棕榈嫩叶,用排针状的特制工具将嫩叶切割成宽约0.2~0.7cm的细丝,经硫磺熏、晒干、浸泡等工序,使之色泽洁白,质地柔软,成为编织的原材料。有的棕丝染成绿、桃红、黄等色,也有直接将棕榈叶直接晾晒,得到植物本有的绿色,再把棕叶斯成粗细不一的丝。各种色彩的棕榈叶在编织时互相掺合使用,使编织品更具欣赏价值。

棕编的编织工艺因品种而异。例如提包常用混编法,即将经线等距离排列、交叉成菱形,然后用两根纬线在菱形四角交叉处编织。鞋、扇就多用“密编”,将经线等距离平行排列,纬线紧靠上下而交错编织。帽、席则常用“人字编”,即每根棕丝以起二压二的规则反复交错编织。凡是具有立体造型的品种(如帽、提包),在编织时都使用木制、纸制或泥塑的模型。有的以彩色棕丝运用挑花、提花、织花等工艺,编织成彩色图案。

棕编工艺上升为一种民间艺术,历史并不久远。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告诉着我们看似平凡的棕榈叶经过一番洗礼和“历练”之后,有着如此的辉煌与魅力!

制作工艺:

1、选材:以棕丝白嫩柔软,精美适用,色彩明快,能负重,不吸潮为上。

2、划丝:用排针将嫩棕叶划割成细棕丝,搓成棕绳、级。

3、熏制:经硫磺熏蒸、晾晒、浸泡等工序,制成洁白、柔软的材料备用。

4、着色:可将部分棕丝染色备用。

5、编织: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采用相应的手工技法进行编织。

手工技法:

1、胡椒眼技法:将棕丝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互交叉形成菱形,再使用两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依此类推,编织出窗花般美观规则的图案。

2、密编法:采用疏密相同、距离相等且重复的方法,将经线等距离平行排列,纬线紧靠上下而交错进行细密的编织。

3、人字形技法:每根棕丝以起二压二的规则反复交错编织,以人字图案来设计或控制棕编。

4、装饰方法:因物而异,提包多用胡椒眼技法,鞋、扇类产品采用密编法,帽、席等多用人字纹。用木、纸、泥模型编制的包等产品,其上织饰花鸟兽等图案。用彩色棕丝以挑花、提花、织花等技法织成彩色装饰图案。

买回的嫩粽叶

晒干后才能使用。

如果工艺需要,还要用硫磺熏制成白色,或者染上其他五彩的颜色。

按工艺要求,把粽叶

撕成细丝。

柔软舒适的棕编拖鞋

精美实用的小饰品收纳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遗中国:新繁棕编|棕编|新繁|编织方法
纬线经线
互动节目项目——棕榈叶编制
经纬纱克重计算
今天复习经线纬线大总结!
2019中考地理速记知识点:重要的经、纬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