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记忆是一个人生命的底色

别样的苦涩别样的痛(散文)

对故乡的思念是人类不解的心结,无数文人骚客将这种思乡之情诉诸笔端,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唐诗中的“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再到鲁迅的“Adair,我的蟋蟀们,Adair,我的覆篷子们”,乡愁成了文学永恒的母题之一。

虽然到了“鬓毛衰”时,也许故乡已无父母已无家,但那里依旧是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最温馨之所在,只因为那里有童年的记忆。所以对故乡的思念其实就是对童年岁月、童年记忆的怀念。

童年记忆是一个人生命的底色。作为一个人对世界和情感的最初经验,童年那些初经的、新鲜的认识和情感是人认识世界、感知自我的基础。随着岁月的叠加,这些认知和情感就潜入记忆的深处、意识的深处,变成一种模糊的,但更为本色的东西,成为一个人构建知识体系和情感体系的基石,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后来岁月的认识和情感,就像人类远古的模糊的认识和思想,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一样。

童年的魅力在于,此时是人生之初,一个人的生命之旅刚刚开始,在他面前有许多条路可走,人生的展开方式有无限之可能性。每条路、每一种可能似乎都是一道迷人的风景,所以童年总是充满着新奇、诱惑和梦想。而且此时没有人生忧患,或者说还不识愁滋味,相伴相随的也是同样天真无邪的孩童,家是温暖的,周围的大人都是宽容的,所以心是舒展的;此时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欲望未生、心易满足,所以天总是那么蓝、雪总是那么洁,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欢乐。

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童年的记忆变得模糊之后,人便会一次次地用回忆去修复童年记忆,而在修复的过程中,总会在不自觉间过滤掉不如意和痛苦,使记忆变得更加温馨、美好,就如历经岁月的古画,虽没有了当初的艳丽,却有了一种朦胧的美,更加让人着迷。

但无论怎样留恋,童年岁月却总是短暂易逝的,就连童年的情感也是一去不复返。于是人们在加倍珍惜这种记忆的同时,便将思念注入到童年生活的场景、儿时的伙伴和童年故事发生的环境上,这一切元素便构成一个概念——故乡:故乡有童年的一切,童年的一切都在故乡。

所以,家是可以搬走的,连同父母一起,但是故乡却是永远在那里了。

离开故乡愈久、距离愈远,则思乡之情愈浓;故乡愈是遥不可及,则愈是美不可比。许是因为隔得愈久愈远,则童年的原初记忆愈模糊,而用回忆修复的次数则愈多,又因故乡遥不可及,修复的过程中就缺少了参照,只凭记忆和想象做主,童年便愈像是一个唯美的梦境,而故乡就是那梦中的地方。

所以暮年之时、万里之外的故乡,虽不过是三二间破草房,在心头却也比豪宅别墅更让人魂萦梦绕。

常年漂泊在外,或生活在他乡的人,对故乡的思念就如系着风筝的那根线,无论他飞的多高,那根线永远会系在他心头。当他飞倦了,就会顺着线回到故乡回到家。

而那些回不了家的人,心头的线会时时扯动他的心,带给他永久的痛。

然而更深的痛却是那些感受不到乡愁的心。他们一生都生活在那个应该称之为故乡的村庄、或城镇、或城市,就像一只没有飞起来的风筝一样,终老故乡。这是一种别样的苦涩别样的痛。

我,就是这样的人!


审阅:王克齐

简评:老守田园会遥想外面世界的精彩,不知道什么是乡愁,身处异地反而愈加思念故乡,人就是这样,有着别样的苦涩别样的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振尧|记录生命底色 追求精神返乡——浅谈曾平散文的艺术特色
看不见的故乡
散文||思乡岁月长
岁月流年花开,随遇而安,生命里遇到的都是缘
剪不断的乡愁
有关思乡的情感语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