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开篇序言

     经方在我国汉朝以前其实就已经存在,据说是来自西域,而且已经在我国流传千年,只是经方在汉朝之前是没有很系统的辨证依据,来指导如何使用经方。

    就是说懂的并同时会正确使用经方的医师非常之少,一直等到汉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名医张仲景,他医德高尚,刻苦钻研,后来把内经里面热论篇总结整理成系统的六经辨证,他是将经方如何系统化使用的第一人,因此他也成了历代以来被尊为医圣的第一人。

   最初他的经方著作书名叫做《伤寒杂病论》,而张仲景在此书的前言中就有说明,他的草药知识是来自胎胪药录,到了宋朝以后政府开始成立所谓制版局,当时以林亿为主的一群人将这本书区分为二书,一名《伤寒论》,一名《金匮要略》,自此以后就有这二本书一直流传在民间至今。

本文伤寒课程就是指这第一本书《伤寒论》的教学,其中所有的处方就是《伤寒论》里面的经方。《伤寒论》作为医学的一个框架,我们只讨论六经辨症,从太阳篇讨论到厥阴篇就结束,其它的可以都放在金匮中。

因为《金匮要略》本来就是分门别类的一个杂病论,从内科到肠胃科到妇科等等都有,如此后来的学者就比较容易做一简单的区分,先研究伤寒论,等到所有伤寒论的六经辨症条辨都能够很纯熟的运用之后再进入金匮时,就可以很容易的进入经方的殿堂。

    读了《伤寒论》的好处在哪里呢?有心研究经方的中医爱好者必须知道一点,因为有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为基础,作为经方家才敢大胆的使用经方,并且绝对不会出一点差错。

   由于经方都是使用极峻的药,要达到的是一剂知,二剂已的良效,也因为药物的力道强劲有力,而且很多的药物都是含有毒素的天然药材。过去许多医家就是因为无法悟透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于是自然而然就不敢轻易使用经方,同时由于胎胪药录的失传,造成许多医家对于《伤寒论》更是一知半解,也因为如此,所以自汉朝张仲景以后至今,历代所传承下来的经方名家并不多,所以千年以来真正懂得《伤寒论》的医家是屈指可数的。

    由此温病派一些医家对伤寒的误解越来越深,温病用方的药物不像经方那样的强悍有力,都是很讲究温润滋阴调理,多以进补等等方式来治病,和经方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因为温病方少用峻药,而且剂量清灵,就算吃错药物,也不会造成大的不良反应,于是就受到了临床职业医师的喜欢。

   也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医都是温病派中医,导致千年以后造成人们对于中医的误解越来越深,认为中医就是慢慢调养,中药是吃不死,治不好病的错误观念。这都是历代温病派的中医传承错误的理念给人们所造成的结果。

   本次《伤寒论》的教学,就是希望给想学习正统中医的后起之秀一个研究经方的机会,伤寒论的六经辨症法则就是进入经方大门的唯一方法,娴熟掌握伤寒论之后,再进入金匮时就能很灵活的使用金匮中的任何经方。

特别声明:倪师文字版伤寒论讲稿,只用来弘扬中医文化为目的,不作任何盈利性质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伤寒论》序言:伤寒论的六经辨症法则就是进入经方大门的唯一方法
伤寒论序言:伤寒论经方六经辨证才是正统中医
《伤寒论》六经之我见
冯世纶教授讲中医(10月31日)
鲍艳举六经辨证 | 熟读经典名师点,回首再看理自通
绍派伤寒学术思想与传承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