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冲脉--冲脉论(二)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6

冲脉论

6,精与髓的统一性

在古人,生殖之精(秦汉时代属于最典型的男性社会,所以他们所谓的精主要是指男子之精液)属于一种极为神秘的物质,一点点精液就能够孕育出一个新生命,则精液当中必然蕴涵着生命的本原。同时,骨腔与脑腔之中的髓也属于一种极为神秘的物质,虽然古人对它们的具体生理作用并不知晓,但是由于它们深深地潜伏在骨腔之中,受到坚硬骨骼的严密保护,所以认为它们一定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物质,乃生命的本质所在。又由于精液与骨髓、脑脊髓有物理形状上的相似,都是浅色、粘稠的液态,同时生命的本原与生命的本质在古人本来就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就很自然地把精与髓作为统一的物质来看待。

因此,在古人看来,骨腔当中的髓与生殖之精属于同一种物质。也就是说,精液灌注于骨腔之中,即可转化为髓液,髓液流注于“胞中”,即可转化为精液,髓液与精液只是储存部位不同,而性质相同。盖古人所谓“胞”,即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生殖系统这个概念,其实也就是内外生殖器的统称。生殖器位于人体整个骨架的正当中,故“胞中”的生殖之精能够均匀地灌注于周身的骨腔之中,以形成骨髓、脊髓和脑髓。这也就是冲脉之所以起于胞中,上行“循于脊里”,下行“伏于骭骨之内”的原理。

很显然,按照这种观点,生殖之精又是骨髓、脊髓和脑髓的本原,而髓又是生命的本质之所在,故出于健康长寿的目的,古代的养生家都特别强调爱精重施、啬精保真。《金匱真言论》所谓“精者身之本也”,就是强调生殖之精非但蕃衍新生命之根本,还是维系自身生命之根本。

《吕氏春秋·情欲》:“古人得道者,生以寿长,声色滋味能久乐之,奚故?论早定也。论早定则知早啬,知早啬则精不竭。”

“论”通“伦”,谓人伦也。是说父子辈分的转换犹如车轮之旋转,一个做儿子的小男孩长大以后就能转化为做父亲,在此即指子嗣的意思。所谓“伦早定”者,是说趁着年轻,精液漫溢的时候生育子嗣。而既得子嗣之后,则精的生殖使命已经完成,那就应该停止纵欲了,此即谓之“早啬”,于是人的精液就可以全部地用来补益骨髓、脊髓和脑髓,同时精液也永远不会枯竭。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并且能够如此养生者,就是“得道”之人。“啬”,《说文》:“爱瀒也。”即珍爱的意思。

《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膏即精液,看“和合”可知)者,内渗注于骨空(空通孔,骨空即骨腔),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下肢骨腔),阴阳不和(“不”字衍,“阴阳和”乃谓男女交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指射精过程使精液溢泻),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脊椎骨)疼而胫(下肢骨)痠。”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在后天环境之下,只能依赖饮食物的摄取才能生存,而饮食物中最为精粹膏润的成分,被消化吸收系统提取出来,那就是精液。这种精液汇聚于“胞中”,就可以满足生殖后代之需要,同时也能够灌注于骨腔之内,转化为髓液,以满足维持生命之所需。那么,如果性交过于频繁,精液必然过度消耗,就将使髓液的来源减少而导致精髓枯竭之病,这种病的名称即谓之“虚”,其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就是“腰背疼而胫痠”。由此可见,在古代道家看来,对一般人而言,由于性交而导致失精,乃为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们主张寡欲。

综合上述,所谓冲脉,其实是指两种最基本的生理机能。一种是维持自身生存的机能,一种是繁衍新生命的机能。从维持自身生存的角度,它作为“髓”而叫做“伏冲”,从繁衍新生命的角度,它作为“精”而叫做“太冲”。然而若严格说来,冲脉既不单纯是髓,也不单纯是精,而是综合了精与髓的统一体,也是综合了这两种生理机能的统一体,所以,它的正规名称是“冲”,而不是“太冲”或“伏冲”。

07

冲脉论

7,先天太一与后天太一的统一

如果追本溯源的话,既然冲脉就是所有的精髓,既然髓都是由生殖之精转化而成,那么精也有一个源头的问题。即:最初的精如何产生?

对一个正常的成年人而言,毫无疑问,他的生殖之精肯定来源于饮食,必须通过不断地摄入食物,再通过肠胃的消化吸收,才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胞中”的生殖之精,而后再由精液转化为髓液,除此以外,并无其它的途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饮食和消化吸收系统也是生命的本原。俗话所说“人是铁、饭是钢”,后人所谓“胃为后天之本”,概谓此也。

《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玉版》:“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

在这里,“水谷”即指饮食,“胃”即指消化吸收系统,“海”乃谓总根本。由此可见,“胃”也可以视为“五脏六腑之海”,似乎与冲脉同等了。然而,一个人身上,不可能有两个“五脏六腑之海”,也就是不可能有两个本原、两个根本,那就明显地不合逻辑了。因此,这种表述的真正意义,乃在于强调饮食对生命的极端重要性,人体内包括生殖之精在内的一切活性物质都只能来源于饮食物和消化吸收系统。

然而对一个刚才呱呱坠地的婴孩来说,毫无疑问,他还没有饮食,因此也没有自身的生殖之精,然而已经有了脑髓、脊髓和骨髓,那么,他的髓肯定不是来源于自身的消化吸收系统,而只能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这就是说,子代最初的髓虽然也是来源于精,然而却是父母的生殖之精。换言之,在父代的太冲,在子代就转化为伏冲了,而子代的伏冲,经过生长发育,又能够转化为太冲,传递给子代的子代。那么,所谓生命的世代延续过程,其实只是在冲脉之中延续进行。因此,包括消化吸收系统在内的整个躯体以及所有精髓的产生,又都是起源于先天之精最初形成的脑髓(的中央一点)。

由此可见,所谓“冲脉起于胞中”的说法,其实只是从后天角度而言的,是说饮食物的精华,经消化吸收系统萃取出来,提炼为精液,汇集于“胞中”,是为全身骨髓的后天源泉。故“胞中”之精,实乃后天之太一。然而若从先天角度来看,脑髓(中央的一点)才是全身骨髓最初始的起源,故脑中之精,实乃先天之太一。我们知道,对生命体而言,先天后天其实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而冲脉下起于胞中,上起于脑中,实乃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综合体。所以,说冲脉是生命的本原或者本质,当然是名副其实的。不过,如果严格地较真,就先天、后天两者相较,则先天因素更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属于生命赖以存在的内在因素,所以,归根结底,脑中之精才是冲脉的真正起源,也是人体唯一无二的太一。故古人关于生育能力取决于“太冲脉盛衰”以及“冲脉起于胞中”的说法,只是为了表明冲脉在生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08

冲脉论

8,第二性征

正常的成年男女都有第二性征,比如男子长胡须、多体毛、喉结突出、肌肉发达、嗓音低沉,女子有月经、少体毛、嗓音尖细、皮肤细腻、乳房肥大等等。第二性征的出现表示性成熟,说明具备了生殖能力,其实也是性别的标志,而一个人的性别特征,恰恰正是其生命本质的集中体现。

《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

又:“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写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又:“其有天宦者……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此虽然只讲胡须与月经,但是应该理解为全部的第二性征,都是在冲脉的掌握控制之中。

我们知道,根据现代的生理学,人的第二性征受性腺激素的调控,而性腺激素的分泌又受脑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所调控,故第二性征的出现或者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脑垂体。然而按照古人的理论,既然脑垂体恰好位于头颅的中央,那其实也正是脑髓的中央,即冲脉的源点。

我们还知道,根据现代的胚胎学,人的性别取决于卵子受精以后的合子。然而按照古人的理论,胚胎学中的合子其实就相当于新生命的先天之精,而先天之精只能存留于脑髓的中央一点,则即脑垂体也。由此可见,古代医学与现代医学虽然研究方法截然迥异,却有殊途同归的通性。

09

冲脉论

9,冲脉理论的科学性

古代的冲脉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殊途同归不仅体现在性别和第二性征方面。冲脉既然是精与髓的综合体,也就是繁育新生命与维持自身生命的综合体,而性别与第二性征只是属于精在生育方面的内容,髓才是维持自身生命的根本。

按照现代医学,髓其实是分为骨髓与脑脊髓两类物质的,其中骨髓属于造血器官,脑脊髓则构成神经中枢和内分泌调控中枢。然而按照古人的理论,其谓“冲脉为经络之海”,其实也就是全身的血气皆从冲脉发生的意思,此即相当于骨髓的造血机能。其谓“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其实也就是所有脏器的生理活动统统纳入冲脉的掌控之中的意思,此即相当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脑垂体对于全身脏器的调节和掌控。由此可见,古人所谓的“冲脉”,不但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骨髓和脑脊髓这些重要器官,而且与这些器官所具有的生理机能也正相吻合。此不但证明古人的冲脉理论具有极高的科学性,由此也可以证明,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科学性。

反过来说,如果古人仅仅借助宏观推理,根据他们的宇宙发生观,就能够在人的生理机能方面得出大体上正确的结论,那么,今天的我们,既掌握现代医学关于细节的知识,再掌握了古人的方法论,也就更有信心了。

10

冲脉论

第三部分

10,精髓与血气的对立统一

精髓作为生命的太一,它又是深邃的、混沌的、窈窈冥冥、恬静无为的。《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其实这也正是精髓的写照。因此,实际上,在维持自身生命方面,精髓并没有现实性品格,它不能直接参与任何具体的生理过程。凡具体的过程,只能表现为两仪的对立,而太一只是一个混沌,是两仪的统一体。因此,正如太一的意义,只在于太一与两仪的对立和统一,精髓的意义,其实只在于由精髓化生为血气,展现出生动的活力,这就是精髓与血气的对立和统一。

《老子·三十七章》:“道恒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恒无为”,是说道本身是沉静寂寞的,它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人们无法把握它,也无法体察它的存在。所谓“无不为”,则是说道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任何事物的任何具体表现形式其实都是道的作用形式。这其实就是指事物的对立统一性。

《老子·三十五章》:“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既”,毕也,尽也。古意,人就食为即,食毕为既,遂引申为终结。《说文》:“用,可施行也。”是指事物内部蕴涵着并且能够发挥出的功能。

“道”是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非直觉所能感受,故曰“淡兮其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然而“道”的内涵以及所发挥的功能却是不可穷尽的。

由此看来,即便在老子,宇宙的本原或本质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以某种具体的运动形式体现出来,才有自身的意义。否则的话,在一个纯粹的混沌之中,一切具体的事物和具体的过程都不存在,那也就无所谓什么本原或者本质了。

《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淮南子·原道训》:“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其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

古代医学源于古代的自然哲学,故在古代医家看来,冲脉既为生命的太一,它必然是“寂寞”的、“无为”的,也就是说,冲脉并不能直接用以维持生理活动,我们也无法直接觉察到冲脉的存在。所以,冲脉的生理意义只在于转化为血气,并且也只有通过血气(即阴阳两仪)的形式得到体现。我们知道,惟有血气,能够直接作用于所有的脏腑组织器官,在维持生理活动的过程中具有现实性品格,那么,冲脉通过血气的形式参与生理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正是“恒无为”之中又蕴涵着“无不为”的生动体现,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既然如此,从逻辑发展的联系上推理,也就必然有一个由冲脉发生血气的过程,这也正是“太一生两仪”这个宇宙发生律在生命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冲脉论
撸不撸?看随机采访中外男女生怎么说
冬季以养肾为本
回精补脑 返老还童
肾精——生命的根本
肾精是生命的最精华|肾脏|肾精|脑髓|阴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