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流嵩口魏氏古风访寻

     知姓氏,方知源流,古姓氏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源流之一。

谈起清流古姓氏,魏氏必居一席重要之地。在清流县嵩口镇的围埔、梓材等地仍留存着悠远的魏氏古风,它深蕴于宗族祠堂内,留痕在文化廊桥上,印记在古色谱牒里,一个族姓的源流如脉流传。

嵩口镇围埔村(摄影:陈汝辉)

 嵩口古属仓盈里,九龙溪是仓盈的文化源流,自嵩口坪向南流经围埔、梓材,也于此形成了村落,涵养了一地文化。梓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因旧时生长众多楮树而得名。围埔,为仓盈古村,因九龙溪环绕村落而得名,曾是重要的古渡口。嵩口魏姓约有4000多人,其中梓材、围埔更为魏姓一族众多,梓材70%为魏姓,围埔80%为魏姓,皆为钜鹿魏姓后裔。

嵩口镇梓材木南材(摄影:红菇)

20213月,笔者一行人深入梓材、围埔村,访宗祠、寻祖墓、查族谱、走古桥,深入寻访魏氏古风在梓材、围埔的繁衍与绵延之迹。

 在围埔村,当地村民拿出了数卷六修《魏氏族谱》。这一族谱为1991年嵩口魏氏所修,并于1992年在梓材村举行六修族谱发放仪式。翻开族谱,可清晰寻找到魏氏一族源自中原,辗转入闽,并向嵩溪、嵩口发衍的足迹。

魏氏族谱

《魏氏族谱》中清晰描述“余族自毕万受封魏以来递传至暮公,是征公之元孙,原籍山东东昌府清平县魏家湾,为唐时显臣,因避乱而乔迁江西豫章,至六世祖贞公入闽,从居宁化,贞公生子文俊公,任延平沙县教谕,后因解组回籍,途经嵩溪大埔上,观其山清水秀而定居此地,为清始祖。”这一描述清晰解读了魏氏一族自中原辗转入闽的过程,文俊公即为清流魏姓始祖。

 族谱中还清晰列述了文俊公后裔在清流发衍的过程,文俊公三世胜维公曾任江西抚州临州知县,其子十四郎迁居仓里梓材坑,生子万聪公,又生七子,以念字为派,除念七公守居梓材坑外,其余分别移居青州、和元上村、土公坊(现立新村)等地。念七公长子廿一郎隆赋公、次子隆斌公又分别从梓材坑迁居围埔、仓龙木南青。明正德六年(1511),居于土公坊的念三公后裔为避乱,移居围埔中地、和元、赖坊等地。从此,嵩口魏氏后裔衍居清流县邑内外四方。

 族谱中记载,《钜鹿郡魏氏族谱》首修于明朝永乐年,二修于洪化十四年,三修于康熙五十年,四修于乾隆六十年,五修于咸丰八年,现在的六修族谱则修于1991年。据说,在嵩口至今仍保留一批古老的四修、五修《钜鹿郡魏氏族谱》,其谱系完整、保存完好属全国罕见。此次寻访,我们未能见到五修《魏氏族谱》,但看到了村民提供的五修族谱图片。图片上,“钜鹿郡魏氏族谱”七字古老质朴、苍劲有力。

 族谱作为中国古姓氏繁衍迁徙最原始的记录和佐证,成为各地姓氏寻宗觅祖的重要索引。1990年前后,台湾魏氏宗亲魏嘉亨来到嵩口村青州组寻祖,通过《钜鹿郡魏氏族谱》查证,其魏姓远祖四一郎是魏征的第二十代裔孙,曾栖居在嵩口,后逐渐散迁至江西、广东、福州、闽南等地。201467日,南靖县客联会一行,也来到围埔村对接族谱,查明清流一支为魏征第五代魏谟的长子潜公所传,南靖与永定一支为谟公三子虞公所传。当年,台湾魏嘉亨先生来访清流寻祖时,曾到梓材魏氏祖祠行香谒祖,并题词:裔荣钜鹿,祠望清流,而这题词也于2009年春被当地村民立碑于梓材魏氏宗祠,以示宗亲之谊不忘。

 关于客家古姓文化的寻踪,清流县博物馆馆长刘光军曾提到,祖祠、祖墓、族谱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寻访族谱的同时,我们对梓材、围埔的魏氏宗祠、祖墓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访。

 梓材、围埔魏氏宗祠几经风雨,年代久远。梓材魏氏宗祠为旧祠迁移改建而成,据记载,梓材魏氏祖祠由清流魏氏始祖文俊公五世万聪公建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现在的梓材魏氏祖祠是在1998年重建基础上,于2007年再度重修并延用至今的。梓材魏氏宗祠大门上的牌匾上右侧落款“万聪公裔孙敬修”,说明了梓材魏氏宗祠始为文俊公五代万聪公所建,之后由其裔孙重修。围埔老村曾建有魏氏大祠堂,但在1974年的库区建设中被淹没了,现在的魏氏宗祠修建于2002年,是魏氏族民祭祀祖先的场所。据载,清流魏氏始祖文俊公五世万聪公之孙廿一郎隆赋公登宋进士,迁居围埔。万聪公之子念三公居土公坊,明正德六年(1511年)为避乱,祖明公从围埔续置水中坊罗家笃大屋一幢,从此移居围埔。

梓材魏氏宗祠

围埔魏氏宗祠

魏氏宗祠

 梓材、围埔两座魏氏宗祠堂内整体布局相同。宗祠大门上高悬“魏氏宗祠”牌匾,字体古朴苍老,遒劲有力。正厅内,可见醒目的“钜鹿堂”堂号,神位供奉钜鹿堂历代宗亲。在梓材魏氏宗祠堂内宗亲牌位上,还清晰列述着自清流魏姓始祖文俊公、二世大益公、三世胜维公、四世十四郎、五世万聪公的发衍一脉。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还看到了位于梓材魏氏宗祠后两座经整修后的老墓葬,分别为文俊公二世大益公夫妻、三世胜维公夫妻的墓葬,墓前仍有当地村民祭祀的香烛。据村民介绍,2005年,嵩溪松子岗上开发办工厂,文俊公二世大益公夫妻、三世胜维公夫妻坟墓迁至梓材祖祠重葬,同时重修祖祠围墙及前后墙,2007年再予重修。

 而在魏氏宗祠内,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诗书理学、爱国爱乡的族风。两座宗祠堂内神位左右均有“忠贞唐宰相 理学宋名儒”楹联。钜鹿魏姓一族名家众多,唐有魏征、魏谟两宰相,宋有魏野、魏了翁等文理学家,故有“忠贞唐宰相 理学宋名儒”之说。此外,堂内“文章华国光先绪  俊德传家裕后昆”“祖对青山添锦绣  祠光后裔出乾坤”等题联也寄寓着魏氏一族对忠贞崇理、书香传家族风的坚守与传承。

围埔魏氏祖训

梓材魏氏宗家训

家风家训

 两座宗祠内均郑重摆放着《魏氏祖训》,以一种全族道德行为约束的形式,倡导诗书传家、勤廉克俭、孝亲睦邻、爱国爱乡等客家古训,如崇学“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防”,勤廉“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亲“孝亲睦族,六行皆藏”,廉礼“礼仪廉耻,四维毕张.”,爱国“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劳动”......教导着魏氏后人世代传承。而随着时代进步,这一族风也在以不同形式庚续传承。如梓材村设立敬老奖学基金会,每年对在高考及其他重要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子进行奖励。

 因20世纪70年代安砂库区建设,水面上升,围埔、梓材等老村就地迁高,村里许多客家遗迹和客家记忆都被淹没到了水下,难以再寻,而偶有一些老建筑会闯入视野,让我们重晤他们的古朴民风,围埔廊桥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围埔廊桥(摄影:陈汝辉)

 当我们来到围埔村口,远远便望到这座横跨于田垄之上的廊桥。它建于村庄风水之口,仍保留着客家廊桥石木结构、屋桥建筑的风格,守护着一座村庄的世代风雨,也留存着一个族姓的古老遗风。据村民介绍,该桥始建于明朝,重修于民国十二年,1992年由围埔村民重建,桥长约80米、宽6米,是通往范元、田元的古道。廊桥处处显露着苍老的姿态,桥柱上的雕花已渐渐模糊,桥面上的鹅卵石已被岁月层层打磨,失去了棱角,桥内摆放着当地村民的生产用具、闲置的砖瓦等。村民介绍,该桥为合乡众姓重建,即由魏氏及其他姓氏共同重建,抬头便可看到桥的顶梁上书有当年参与建桥的合姓家族留名。围埔全村20多姓氏,其中80%为魏氏,魏氏家族主动留名于桥顶梁左右两侧,桥顶梁中心位置为其他姓氏家族留名。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魏氏一族包容友爱、热情待客的客家民风。

 短短几日寻访,对嵩口魏氏古风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但其不忘祖先、崇学重礼、爱国爱乡、包容友爱的族风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期待着今后作更深入的探寻。

(作者:桦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客家祠堂看客家人的宗祠文化
中国宗族文化:从祠堂的修建,看中国人对宗族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LOOK • 清流:“摆五方”以斗宝方式祭祖的赖坊奇俗
最新统计!玉林10大姓氏排名出炉,排第一居然是这个姓!原来玉林人大有“来头”
潮汕有个奇特村,全村都讲梅县话
燕坊古建筑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