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筷子上的中国:最全“筷”百科!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据《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我国以筷进餐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筷子的溯源

筷子的起源

筷子究竟何时产生,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可以确定,筷子的出现并非孤立,它是历史推衍的必然结果。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发现了匕匙,《礼记·曲礼》曾记载道:“羹之有菜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这里的“挟”即是筷子。

因筷子的诞生无史书记载,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推论和旁证来追溯其起源。

筷子的名称

在古代,不同时期筷子的叫法也不同。先秦时期称“挟”或“荚”。郑玄注明释:“挟,犹箸也,今人谓箸为挟提。”司马迁《史记》将商纣时期的筷子称为“箸”,古写为“木箸”。

明代镶银刻诗竹筷

在历史上对筷子的主流称谓有以下三种:“箸”、“夹”、“助”。在以上的称呼中以“箸”和“夹”流行较早,“助”在魏晋使用较多。顾野王《玉篇》称:“箸者,夹也,饭具也”;隋唐以后多称为“箸”。

“夹”、“助”二字,兼具会意与形声,字面意思反应的非常直接,就是夹食物、帮助吃饭的东西。《说文解字》中记载:“箸,饭攲也。”

我们现在所说的“筷子”,是在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较多的出现。一开始叫“快儿”、“快子”,对于这个称呼争议颇多。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曾提到,那时水上行舟之家讲究避讳,以吴中一带为甚,忌讳“翻”、“住”等字眼,于是称“幡布”为“抹布”,“箸”为“快儿”。

明人李豫亨《推篷寐语》提出另一种说法,他认为船家将“箸”称为“快子”,并不是“箸”与“住”谐音,而是“箸”与“滞”谐音。“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飞,久而久之便喊开了,“快子”按文字学规律,渐渐变成今天所说的“筷子”。

筷子的传说

关于筷子的起源,虽然并无史书记载,但在民间却流传着很多传说。这些传说虽然不具备真实性,不能佐证筷子究竟何时产生,但却给筷子增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

大禹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东北地区。据说在尧舜时代,大禹奉命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不得耽误一分一秒,等兽肉刚烧开锅就急欲进食后开拔赶路。但汤水沸滚无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而食之,这就是箸最初的雏形。

《礼记》中记载:“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有专家认为这种烤食的方法也能够推动筷子的形成。虽然这些推测不无道理,但是因为新石器时代末期到夏禹时代还没有文字,并没有关于筷子的记录。

姜子牙与筷子

这一传说流传于四川一带,据说姜子牙隐居的时候,什么事都不做,天天带着鱼竿去河边钓鱼,生活穷困潦倒。他的老婆不愿意再与他过这样的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于是便在食物中下毒,不料姜子牙却被一只神鸟所救,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

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逃过一劫。姜子牙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妲己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江苏一带。说的是商纣王喜怒无常,吃饭时十分挑剔,很多厨师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宠妃妲己也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次摆酒设宴,都要事先尝一尝,免得纣王发怒。有一次,妲己尝到菜肴太烫,可是调换己来不及了。妲已为讨得纣王的欢心,急中生智,忙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菜夹起来,吹了又吹,等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纣王认为由妲己夹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己如此。妲己就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就是玉筷的雏形。后来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筷子的发展

筷子的发展历程已然无证可靠,我们可以通过近年来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窥探一二。

据说,纣王是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

商代青铜箸头

春秋

《文物》1980年8期曾记载:“安徽贵池里山徽家冲窖藏出土,青铜箸一双。由于岁月的腐蚀两支铜箸长短不齐,但相差无几,平均为20公分,经考证为春秋晚期之物。”

春秋铜箸

东汉

而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宴饮图》中也出现了箸,三位席地而坐的饮宴者,左边一位手中托碗,碗中插有箸,而在另二位面前的低案上也放有箸两双,由此可知汉代使用箸者已较为普通。

汉代箸之形状大多为首粗下足略细的圆形。而春秋时代的箸,多为上下一般粗细的圆柱体。

东汉铜箸

隋唐

隋代长安李静训墓出土一双银箸,迄今为止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银箸。

唐代出土银箸,不但数量多,箸也长。

银为贵重金属,其价格仅次于金,唐代制造出大量的银箸,也反应出当时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唐代银箸

宋元

宋代起,筷箸开始向工艺品方向发展。质地多为银制和铜铸。若与唐代相比,相对较短。

南宋银箸

图片来源:科学出版社《中国箸文化大观》

我们从宋元出土的铜箸、银箸来看,其最大特征是器形多变,不像唐代以前的箸,多为素面圆柱体,相对来说较为单调。

方首圆足是明代筷箸的流行样式。谓“首方”,即是上部为方形;“足圆”,即箸的下半部为圆形。明代以前无论是银、铜、竹、木、牙箸等,大多为圆柱体,也有六棱形,但四方形极少。可是明代箸却是首方足圆,为生产更精美的工艺筷奠定了基础。

明代象牙筷

图片来源:科学出版社《中国箸文化大观》

清代的筷箸,其特点为制作工艺精巧美观。而竹木筷镶银者特别多。这些镶银筷,不但顶镶银帽,下镶6-7公分银套,还在帽顶镶有7-8公分银链,使两筷相系不离。这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性,还有它的实用性,两筷配对,易于保管,不会因遗失其一而失去作用。

清代银箸(现藏于大连中国箸文化博物馆)

筷子的传播

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以筷子为用餐工具的国家还有很多,朝鲜、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这些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家或是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其中韩国和日本是使用筷子最为普遍的国家,中华文化在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也将筷子文化传播了出去。

日式(上)、韩式(中)、中式筷子(下)

日本筷子

日本筷子来源于中国,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制筷工艺同时,又将其本土化。日本筷子偏短,尖头的筷子居多,通常是木质的,也有特别为烹调所用的巨型长筷,日语称为“菜箸”。

日本筷子

韩国筷子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韩国主要使用的是金属筷子,筷身扁平,使用起来难度相对较大。

韩国筷子

筷子的分类

中国的筷子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为竹木筷,金属筷,牙骨筷,玉石筷,化学筷。

竹木筷

竹木筷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筷子,也是从古至今人们使用材质最多的筷子。木筷品种较多,红木、楠木、枣木、冬青木,皆可制筷。最高档的是灰褐色条纹的棕竹筷,但如今已经在市场上绝迹,紫竹筷、湘妃竹筷也是稀有品种,目前也难觅踪迹。如今身价最高的筷子是乌木筷,它以质地坚硬著称。

乌木筷

金属筷

金属筷的品种也有很多,从最早的青铜筷算起,还有金筷子、银筷子、铜筷子、铁筷子,以及现在的不锈钢筷子。铜筷笨重,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后来逐渐被银筷取代。古代的富豪人家盛行使用金属筷子,既是财富的象征,又能彰显其身份的高贵。价格昂贵的金筷子则是皇宫贵族奢侈的象征,银筷子具有很好的消毒作用,制作精美的银筷至今仍受欢迎,但现在更多的是作为工艺品而存在。

清代金三镶玉箸

牙骨筷

牙骨筷主要取材于象牙和牛、驼、鹿等兽骨,也有用海龟甲壳制成的玳瑁筷等。采用精雕细刻将牙骨巧妙的镶接在一起,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明代四楞银链象牙箸

玉石筷

玉石筷子堪称筷中珍品,大致包括汉白玉、羊脂玉,翡翠几种材料。因为玉石本身就比较昂贵,所以这类筷子的等级很高,一般只有皇宫贵族、名门大户才能享用。故宫珍宝馆就陈列着不少慈禧太后用过的金筷和玉筷,有翡翠的,翡翠镶金的等等。

玉石筷

化学筷

化学筷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一般是由密胺,塑料等制作而成,这种筷子因为物美价廉而广受欢迎。

化学筷

筷子的特殊用法

筷子在古人眼中并不仅是餐具,还有特殊的用途。

用作陪嫁

“筷子筷子,快快生子”。筷子在古人的婚姻生活中,也曾经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在给女儿准备的嫁妆中,总少不了筷子。这种风俗,一般认为出现于宋代,当时男女双方家长议定孩子的婚事后,女方父母一般都会送一对盛水的坛子,内放活金鱼四尾,并附上筷子两双。金鱼,谐音“金余”,祝愿一对新人钱多多;水的意思是,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筷子则有两种含义,一是祈子,希望能够早生贵子,二是希望小夫妻以后像筷子一样成双成对,永不分离。

用作占卜

筷子在古代常被当成占卜工具,叫“箸卜”。唐末五代时的南唐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便流行箸卜,宋初徐铉《稽神录》中证实了这一说法:“会正月望夜,时俗取饭箕衣之,衣服插箸为觜,使画盘粉以卜。”

另外,古人还认为筷子有神性,可以通过使用筷子的手法来观察和分析人生和未来。《太平御览》引《相书》上的说法,称“人,三指用箸者,自如;四指用箸,贵;五指用箸,大富贵也。”当然,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的。

使用筷子的禁忌

中国人使用筷子作为餐具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也有颇多讲究。一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方法讲究的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筷子在使用的过程也有诸多禁忌。

三长两短

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忌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大不吉利的,代表着死亡的。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

仙人指路

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是不能被人所接受的。

品箸留声

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做法被认为是缺少家教。

击盏敲盅

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乞丐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非常不礼貌。

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在餐桌上挑三拣四,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非常令人反感。

泪箸遗珠

在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

颠倒乾坤

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定海神针

是指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会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

当众上香

能直接将筷子插到饭上,因为在古代人死后会在棺前放最后一碗“饭”,并将一双筷子直插饭上叫“供筷”,这样才停下筷子。因为这种忌讳,吃饭时是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的。

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因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

但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筷子横放在碗或碟子上,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食,诸位慢用”。而在湘西一些地方,将筷子十字交叉,放在碗上,表示“实在吃不下去了”。还有的地方,如果将筷子放在碗的左边,即表示已经吃饱。

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

筷子虽小,但在人类文明史上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箸文化发展至今,经过岁月的磨练和时间的洗礼,非但没有被历史淘汰,反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筷子的由来】
筷子
涨姿势:三个关于“筷子”传说,你觉得靠谱吗?
中国筷子起源的民间传说
筷子是不是苏妲己发明的?
中国的筷子文化,看完真是长见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