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次弯腰受命,第二次鞠躬受命,第三次俯下身子受命,孔子的第七代祖先正考父家有一个著名的鼎
userphoto

2022.09.24 湖北

关注

      孔子的第七代祖先是正考父,他是弗父何的曾孙,孔父嘉的父亲。他家里有一口著名的鼎,上面有这样的铭文:“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zhān)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七年》,意思是正考父受到宋国国君的三次任命,每一次都诚惶诚恐,第一次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顺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侮辱我。无论是稠粥还是稀粥,都是用这口鼎煮来糊口度日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山珍海味。

      这句话表面看是正考父为人之谦恭和生活的俭朴。其实反映的是身处权力中心的险恶。始而低头,再而曲背,三而弯腰,走路都小心翼翼专走墙根,还不忘记说这个鼎是用来煮饭和粥的,不是煮山珍海味,勉强糊口而已。

      正考父可不是什么小官,他辅佐宋国三代国君:戴公、武公和宣公。正考父是宋湣公的玄孙,显然就是宋国的公族子弟,在宋戴公时官拜上卿,是宋国当时的核心人物。不仅如此,他的学问也很牛。《诗经》中的《商颂》就是他整理出来的。

       鲁国的司空孟僖子就是从正考父的这个鼎上的铭文判断正考父是一个行为良好,道德完美之人,即使他本人没有当到国君的大位,其子孙也必定有才德出众的达人。当孟僖子看到孔丘年少而爱好礼,就认为孔子将来一定会很发达,于是孟僖子让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跟孔子学礼。

      作为知识分子,“亦莫敢余侮”也反映出他的风骨。他肯定想不到他的七世孙,学问比他更大的孔子,不仅在当世落到丧家犬的地步,后代更是被称为“孔老二”而倍受侮辱。

      北京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将正考父的故事编成历史京剧《正考父》,并于2015年12月18日至22日首演。京剧界突然想起这位古人来,大概是因为正考父作为几朝元老,不但没有居功自傲,玩弄权术,借机攫财,淫奢糜费,反而越来越谦恭节俭了。可谓是终身守节不逾,官品、人品均堪称高洁,于是以京剧的形式加以歌颂。可见谦虚和风骨永远是有生命力的。

       京剧编写了一个正考父筑堤修田的故事。

       为了给“蛟河父老解饥寒,国廪充实民长安”,正考父开始“治蛟河筑大堤为除洪患,河东岸滩涂地不复水淹。除蒌蒿剪芦根修渠疏灌,深耕翻荒芜地可变良田”。正考父“大胆把官仓放,灾民们先度生死关。以工代赈筑堤堰,救灾治水谋两全”。他们夫妻父子一道带领乡亲们夜以继日地鏖战在荒滩野岭。连垂髫小儿、白发老人都争先恐后地参加进来。虽然仅靠稀粥干馍、山蔬野菜充饥,却是意气昂扬,“夯歌”四起。官民之间互相理解,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憧憬未来:“且待长虹卧碧水,再看蛟龙伏大堤。到那时新谷贺新岁,炊烟袅袅听牧笛。”

       一派美不胜收的田园牧歌景象就在眼前。据说京剧的导演认为,宋国在三公时期,崇德法,尚礼义,倡廉俭,戒奢靡,重农桑,修水利因而编写了上述场景。当然,历史京剧《正考父》共有六个场景,因为都不是真实的历史记载故事,就不赘述了。

       其实,历史上关于正考父事迹的记载就只有廖廖数语,主要说的还是上面那个鼎上的铭文。从深层次上讲,这里其实反映的仍是权力中心的危险,以及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俯下身子做事,低下头去说话
“你俯下身子的那一刻,世界在向你敬礼!”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
姚尧精读《论语》第1集
宋国杀人事件:起因竟是孔子祖先的夫人被人惦记上了
孔子本是商朝贵族的后代,祖先做过宋国国君,父亲还是个大力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