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学识是哪里来的?
userphoto

2022.09.24 湖北

关注

      孔子有那么多的知识和学问,但是他的学问与学识是哪里来的?不仅我们,就是古代人也很疑惑。

       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话是什么意思?子贡认为,周文王、周武王所创造的大道并没有失传,在人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贤能的人能够学到它的根本,即使不贤的人也能学到一些小的知识。所以作为子贡的老师孔子何时、何处没有学习呢?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论语·子张》记载这件事,卫公孙朝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入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从孔子的学生子贡的口中,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基本上都是他老人家自学而来的。而且我们还知道孔子学习的随意性和广泛性。

      孔子自己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他并没有固定的老师。我们可以想象,对于孔子而言,学习是一种常态,一种习惯。

      《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者也。

      《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上均可见,孔子在求学的道路上真正做到了虚怀若谷,见贤思齐,而且不耻下问,不断从他人身上汲取有用的知识。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具体地说,俎,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豆,上古时盛食物的器皿。后来也泛指礼器。也就是说孔子在儿童时期就常常摆设礼器,模仿礼议动作。而她的母亲颜徵在也买来礼器供孔子玩耍。

      这也许是他们生活在礼仪之邦的鲁国有关。因为鲁国的始祖正是周公旦,周礼的制定者,也是周王朝礼乐的开创者。鲁国是礼乐的故乡,不但官府重视,民间也十分的盛行。而孔子在母亲的培养下,很早就上了当时的平民学校,在那里孔子自幼就对礼乐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而鲁国人重视祭祀礼仪,民间活动频繁,这对童年的孔子无疑是最早的启蒙教育,故而孔子与其他儿童进行游戏之时,也就常常摆设礼器,模仿礼议动作。

       因此,孔子的启蒙就是从嬉戏中学习礼乐文化。

     《论语·为政》孔子在晚年曾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并不是说孔子在十五岁之前没有学习,而是说孔子以前的学习是没有目的性的。十五岁之前,他为了谋生,学习了很多谋生技能,他会做各种农活,种菜种粮、养畜放牧、管理仓库以及作相礼助丧为职业。只要是能糊口的工作都做,能养活自己的技能都学。到了十五岁,他接触到了上层社会的生活,才知道学问、学识的重要性,而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增长自己的学识水准。他虽然仍然贫穷,但是他慢慢了解到他的家族史,他家毕竟是士族。而作为士族,必须要掌握好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具体地说,掌握周礼,是那个时代生活必须的礼节,而且越是上层社会越重视礼仪。而乐,与礼有关,有礼之处必有乐,什么场合用什么礼,配什么乐,都有很详细的规定。射箭,则是贵族社会保家卫国的必修课。要知道春秋时期,只是贵族才有资格上战场打仗,平常老百姓是没有这种资格的。所以,贵族必须学习射箭技术。贵族之间还经常进行射箭比赛。御,即驾车,同样只有贵族才有资格驾车,而且往往是自己亲自驾车,并无需要专职司机。而且,古代打仗也是用兵车,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国”就能说明打仗主要靠兵车。马车,在当时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战争工具。书,就是写字。古人写字比用毛笔更困难,是用刀刻竹简上,这应该也是一个很难学的技术活。当然还有识字认字也是书的内容。数,则包括算术,可能还包括术数。孔子能当仓库管理的吏,就是因为他懂算术,能当好钱粮出纳。

      上述六种技艺,是贵族族群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可以进入国家机构任职的必备知识。孔子留心于此六艺的学习,可以想象孔子迫切想恢复他贵族的生活地位,改变自己贫穷的状况。这也是他后来收徒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成了他谋生的手段

      如果说孔子仅仅停留在掌握六艺,以便跻身贵族社会,或者他的志向只在于改变自己的卑微的处境,改变自己的命运,目的只是复兴他家族的祖业。那他也就只是一个普通人。

      孔子绝不仅仅如此,他的眼光开始着眼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他的知识和视角深入到了文化领域,开始他的文化研究与发展之道。

       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注周易。

      孔子采集西周到春秋时期各地民歌和宫廷祭祀乐曲等,集结而成,之前散落在各地和民间的诗达三千多,经过孔子的删选,最后定为三百零五首,名为《诗三百》,也就是《诗经》。

       春秋末期,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孔子花了大量的精力学习与整理,形成统一的礼乐,然后以此为教材,教给他的学生。这就形成后来的《礼》经和《乐》经。可惜《乐》经已经失传了。

       孔子将鲁国记载的历史加以整理,编写也《春秋》,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司马迁说:仲尼厄而作春秋。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后世更是有“春秋决狱”,将春秋当作法律来使用。不仅如此,注解《春秋》还带来了三部同样伟大的著作,即《左传》、《公羊传》、《榖梁传》。

       孔子晚年喜读《易经》,以致“韦编三绝”。他说自己从《易经》中受益很大,“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对易学最大的贡献是孔子发现了《易经》的价值,并把它列入“六经”,使《易经》升华为经典著作,从此登上大雅之堂。孔子作《易传》,从此把《易经》由一部占筮之书变为一部哲学、社会科学巨著。

       孔子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学习和研究,使他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成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言人,传播者。可以说,经过孔子的努力,改变了中国文化史的走向,从而也使他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巨擘。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子诞辰日丨古琴曲《孔子读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诞辰: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丨原创
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家族历2000余年而经久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道德体系,真正的形而上
作文指导: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庖丁、烛之武、刘邦)(必修下第三单元)
儒家那些事之孔子以前的“万古长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