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极国被灭,可以看出隐公时期的鲁国已经内忧外患,这也是春秋礼崩乐坏的开始
userphoto

2022.09.24 湖北

关注

            一、费伯帅师城郎

    《左传》一开始就记载了一件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十分奇怪的事情:“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是说,在公元前722年,即鲁隐公元年夏四月份,鲁国有个大夫费(bì)伯,突然率领军队在郞这个地方筑起城来了。费伯所作的这件事没有得到鲁国国君隐公的批准,是他自己的私人行为。

    春秋时期的大夫,都是贵族身份,他们不仅仅是有个官位这么简单,往往还有封地,封地里不仅有平民、奴隶,还有自己的私人的军队。当然封地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是他们自己的,他们也向国君交纳一部分,以换取他们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比如取得卿、大夫之位等。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齐家”就是治理好贵族大夫的封地,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家庭。

    诸侯手中的封地就被称为是“国”,而大夫的封邑则被称为“家”,这也是“国家”这个词的来源。

    这个费伯就是有封地的贵族,他的封地在费,即现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县城东南。费伯能够不经国君批准,率领自己的军队另建一个城邑,说明他在鲁国的势力很大。

    唐代《元和姓纂》记载,费伯,姬姓,是鲁国第十任国君鲁懿公的孙子。大约在周宣王时代,周王室封鲁懿公之孙为费伯,费地自此成为伯爵爵位的诸侯国。若以辈分论,费伯是鲁隐公的叔父(鲁懿公子孝公,孝公子惠公,惠公庶子隐公)。周王封他为费伯,以费地为食邑,也就是私邑。

    刚好,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县城东南40多里有个村子叫鲁城,又名鲁郎城,原属刘庄镇,现属探沂镇。村前濒临涑河。《光绪费县志》卷十三《古迹》说:“鲁郎城,县治东南四十里许,涑河之北,俗呼为'六郎城’。鲁、六,一音之转。”

    所谓“鲁郎城”,意思就是“鲁国的郎城”,说明这个地方在春秋鲁国称作“郎”。

     有人说,作为隐公的叔叔,在自己的封地筑城,根本就没有必要向隐公报告,所以《左传》才说:“不书,非公命也。”如果仅仅是这样,我认为那《左传》也没有必要记载这件事,因为实在太无意义了。

     其实事件并不是这么简单,费伯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去耗费人力物力去筑一个城。

           二、隐公与戎相会

      我们再看下面这件事。

   《春秋》记载:“二年春,公会戎于潜。《左传》解释为:“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

   《春秋》用周历,所谓二年春,其实是冬季,应该是公元前七二二年十一月份。杨伯峻认为当年有闰月,应该是十二月份。也就是说在鲁隐公摄政不久,他就急急忙忙在鲁国找个地方与戎人相会。

    所谓戎人,是中国古代中原各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但是,春秋时期有少数民族并不都在遥远的西北方向,而是与华夏民族杂处,中原的诸侯国基本上在自己的国都内就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建立城邑。后来,这些少数民族的城邑和国家才逐步被中原华夏民族的诸侯国吞并了。

    隐公为了与少数民族的戎人建立友好关系,在鲁国的潜,即今山东济宁西南处,与戎人相会。而且戎人提出来要与鲁国结盟,隐公居然没有答应。意思是不同意与戎人之国建立联盟国家。

    这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戎人并不安分,可能对鲁国构成威胁,隐公就急忙与戎人进行了谈判;二是戎人对谈判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让隐公没有办法接受,所以谈判没有成功。

           三、无骇帅师入极

     下面再看第三件事。

    《春秋》记载,鲁隐公二年,“无骇帅师入极”。

    极,就是极国,周代小国,在今山东金乡县一带,位于当时鲁国的西南部。极国从西周以来,一直是作为鲁国附庸而存在的。关于极国何时立国、其首封国君、国人姓氏一直是个谜,有的说是姬姓,为西周之初分封立国,但据汉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注疏正义》中解释:“极,戎邑也。”指出极国是戎族所建方国,在不见权威史籍记载的情况下,应该以这个为基准。

    这个极国就是鲁国附近的戎人之国。

    这个无骇就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名鼎鼎柳下惠(名展禽)的父亲,当时是鲁国的卿大夫,任鲁国的司空之职。

    这事紧接着隐公与戎人相会之后,鲁国就派司空无骇率领军队攻进了戎人的一个国家极。入,就是打进了国都。可见当时鲁国与戎人之间是有相当深的摩擦。先是谈判,谈判不成,立即就兵戎相见了。

     还有更奇怪的事情。下面我们接着看第四件事。

         四、费庈父灭极国

   《左传》记载:“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

    费庈(qin)父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率军队在郎地筑城的费伯,隐公的叔叔。

     胜,就是占领,攻灭。鲁隐公派司空无骇攻打极国,结果并没有吞并极国。无骇到底是打败了、撤军了、还是就在旁边?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总之,觊觎已久的费庈父趁机统领他的费家军侵入极国,趁火打劫,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亡了极国。

    之后的春秋至战国,再也没有见到过有极国的任何记载了。可见当时费伯的进攻是灭国行为。

    现在我们再看费伯城郎,就明白了。原来费伯的目标就是对准了极国。到底是极国经常骚扰费邑,还是费伯早就有意要吞并极国呢?

    从费伯城郎,我们可以看出,费伯是一种被动防御。对付游走不定的少数民族,筑城防御是最好的策略。当然,也有人说,正是费伯的城郎,打破了鲁国与戎人之间的平衡,从此以后,鲁国的西南边境就不太安静了,因为这次行动动静太大,具有军事性质,因此惊动了边境的西戎,费伯捅了个大篓子。就像越南突然在边境上筑一个碉堡或哨所一样,我们西南军区也会予以高度关注。

    那么,费伯所筑的郎城,就不可能是费伯的封地费邑了。必然是另有其地。

    春秋时期历史记载“郎”地还真有两处地方,一处就是上面所说的费邑;即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县城东南40多里那个叫鲁城的村子,又名鲁郎城的那个“郎”。一处是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的“郎”,这个地方后世还出了一个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而极国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一带,位于当时鲁国的西南部。两地相距不远。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费伯当时就是要极国附近另筑了一个城邑郎,目的是防范极国对鲁国的骚扰,或者说是准备吞并极国。那么 我们也可以猜想,隐公与戎人相会,很有可能就是为了这件事。因为你们鲁国在我们戎人的极国边有军事行动,筑了一座城。戎人肯定是向鲁国提出抗议,要求鲁国拆除掉这座新筑的“郎”城,隐公没有答应。那么极国就采取了反制措施,具体是什么措施,史书没有记载。以鲁国强大的势力,鲁国当然不会让戎人有过分的行为,于是就有了无骇率师入极。

    无骇本来只是想教训一下鲁国周边的这个小蛮夷之国,没想到费伯更狠,直接趁火打劫把极国给灭了。

    显然,费伯的灭国行为给了戎人极大的打击,所以费伯吞并极国之后, 鲁国对附近戎人的谈判就占据更大的主动权。

    果然,《春秋》记载:“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庚辰这个日期,按今历法推算,八月无庚辰日,史书记载的这个庚辰日应该是错误的。总之,在当年的八月,正值秋季的某一天,鲁国与戎人就在山东鱼台县东北十二里一个叫唐的地方,隐公代表鲁国与戎人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条约。

    这是《春秋》这部历史书记载的第一个灭国事件。所以《公羊传》、《穀梁传》反复挖掘“微言大义”,认为这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认为《春秋》记载这些事情时,在几个地方的细节没写清楚,那是为了对展无骇、费庈父这些恶人大加贬斥而故意这么写的。

    但是,我们从隐公当政之初的这几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另一面。到了鲁隐公时期,鲁国已经很不安宁,不仅面临着外部势力的侵扰,连周边附庸的戎人小国都可以想到要与鲁国进行谈判。同时,鲁国内部还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内部问题,内部贵族势力开始割据。大夫筑城不需要隐公批准,连隐公派兵攻打的国家,他们都可以明目张胆的来抢夺胜利果实。这为之后鲁国君室进一步衰落,大夫势力进一步强大,发展到后来的三桓之乱埋下了伏笔。尤其是三桓与公室之间几乎没有停止过争斗,导致鲁国在内耗中日渐衰微,最终归于败亡。

    从《春秋》可以看出,隐公二年年底到隐公五年年初,由郑伯克段于鄢开始,中原也开始大乱,郑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打成了一团乱麻。天下开始了动荡不安。

    从本质上讲,这些事情表明周王朝建立的分封制开始崩溃,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开始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兴起,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土地制转变。

     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时代来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繁露王道第六注
【老秦人的故事】2、庄公小霸(中)
33僖公三十三年
《礼记》檀弓下59~60
费县先秦史概要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及礼乐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史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