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临写指要

《寒食帖》,苏轼撰诗并书写,横34.2厘米,纵18.9厘米。全文凡17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是苏轼的经典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它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时所作的二首五言诗,诗中描述了苏轼当时生活的艰辛,抒发了其孤寂凄苦的心境。

苏轼 《寒食帖》

整幅作品是一个手卷的形式,用文字的大小、穿插、错落展现出如音乐一般的节奏韵律,跌宕起伏,迅疾而稳健,当中又体现出了一种不可遏制的激荡情绪,淋漓而酣畅。

陈忠康临《寒食帖》

可以说,这个帖全面地表现了苏轼的书法综合素养,真正地实现了他书法上的“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书学主张,是他“尚意”书学思想下的最佳范本。

临摹要点

1.笔画强调转折,有明显的“拐点”。

晋唐时的行书是楷前的行书,宋以后的行书是楷后的行书。楷前的行书讲究线条的中段;楷后的行书强调笔画的转折,一个字中呈现出多个明显的“拐点”。《寒食帖》从笔法上来看讲究转折、提按,书写时要时刻注意笔尖的提按,呈现一种“舒”“活”的状态。

2.执笔偏下,运用偃笔,字形偏于肥扁。

东坡写字不善悬腕,大抵苏轼写字的时候是以手抵案,以腕贴面,以运指为主,笔锋随字势上下左右运动,锋毫入纸与纸面成一定角度,笔锋运行时毫端处于偃卧状态,像人一样脸朝上躺着。

“来”“春”收束的捺画

《寒食帖》用笔上大量呈现出偃卧手法,很多撇和转折处就使用偃笔,所写的字偏于肥扁。手腕抵在案桌上,笔自然呈卧势,书写范围就会局促,往往左边笔画显得秀拔,而右边笔画有内收之势,不易开展,像“来”“春”等字这样的捺画都是收束的。

3.讲求每个字的动态,注意“行气”。

每一个字本身有一个自然的结构形态,组合而成纵势为“行气”。一行字的走势左右摇曳,收放自如,东坡在作书时是随机生发的。同时,要关注字组,不同字组之间产生起伏呼应关系。

苏东坡的字总体上来说偏扁,但是在《寒食帖》中横向走势的字与竖向走势的字是相互穿插的,要注意字势形态,避免单一。

原帖

临帖

精临精讲

在学习单字的时候,应该要掌握每个字本身的精神气质。

原帖

临帖

“自”字是整篇的第一个字。第一笔的撇带一点波动,中锋用笔。右侧笔画有一个自然倾斜的角度。中间三点形态各有不同,要注意其间的聚散关系。还要关注这个字中间的两个空白,整个字的笔画排列是上疏下紧的。

原帖

临帖

“我”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关系,左半边侧锋用笔,字势左松右紧、左细右粗,左侧比较连绵,右侧比较短促。左侧的连带,需要注意笔锋的微妙转换。

原帖

临帖

“来”字整体写得比较紧促,在每一个“拐点”,笔锋需藏锋。同时,起收之间有明显的顿挫,要掌握其紧密的特点。另外,三横之间的俯仰关系要特别注意。

原帖

临帖

原帖

临帖

“黄”字整体比较修长,右向走势,上疏下紧。“州”字要注意三竖与三点之间关系的精妙变化:第一点重,第二点是横点,第三点是斜点。三点的重心逐渐提高。三个纵向笔画曲直有所变化。

原帖

临帖

《寒食帖》里面出现多个“寒”字,这些字具有共通性。第一点不是一个圆点,而是呈现出一个四角形的块面。在写块面的笔画时,要保持毛笔根部与纸面的接触,防止描画与涂抹。

“寒”字的整体字势是向左侧倾斜的,与上下字形成体势上的联通与呼应。字势的摇曳变化也是苏东坡行书的重要特点之一,要多加注意。

《寒食帖》在整体上体现着一种与音乐的相通性,既有“抒情”的舒缓,也有“摇滚”的厚重,其节奏始终处于一种变化之中,这在苏东坡的众多作品以及后人的手卷作品中都是独树一帜的,难寻第二件。要写好这个帖,掌握其情感起伏的脉络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这一件作品的灵魂所在。

本文节选自《书法教育》2019年第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忠康:怎样临习《黄州寒食帖》
苏东坡的“偃笔”
苏东坡行书《黄州寒食诗帖》笔法逐字分析
书法问集62、苏东坡的书法在宋朝能排到第一吗?
苏轼的《寒食帖》究竟牛逼在哪里?
苏东坡《寒食帖》集联九品,妙不可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