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年前他是被中国全民批判的“大毒草”,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合集!
电影自提库
公众号

前言

安东尼奥尼与费里尼被并称为“意大利双子星”,同样都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师,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今天分享会就为大家带来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作品合集。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出生在意大利北方艾米利亚-罗马涅的历史名城费拉拉 。从小接受严格的家教,在戛纳影展上采访他的记者都说:“容貌和言行都如贵族一般”。

不过他的人生却没有像贵族一般顺畅,27岁的他来到罗马,成为一位会计师助理,后来又去一家银行做出纳,也许是因为这段经历,直到多年后有影评人还会打趣他:“看上去更像个闷闷不乐的银行家”。

1940年安东尼奥尼搬至罗马,为杂志《电影》工作。而这本杂志是由意大利国家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儿子Vittorio主编。

战后,墨索里尼倒台,安东尼奥尼进入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学习电影技术,这段时间也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兴起的阶段。

提到安东尼奥尼,不得不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意大利电影曾经以其华丽的制片厂布景而著称于欧洲。

但是,因为政府电影制片厂在战争期间遭到破坏,电影制作者们走向了街头和乡村,开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战火》、《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均是个中代表,运用素人,实景拍摄是他们的特点。

安东尼奥尼在战后也拍摄了不少对战争和战后重建效果的关注,而随着意大利本土电影工业越来越适应国际市场,以安东尼奥尼为代表的电影制作者则转向了更为内在的心理描绘。

安东尼奥尼与费里尼被并称为“意大利双子星”,他们都受二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影响,以此开创了自己的作者电影风格;而他们的风格却毫不相同。

很多人曾将他们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巴赞将费里尼的电影称为“伦理的现实主义”;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称为“心理的现实主义”。

如果说在60年代,费里尼的电影在热闹的歌舞狂欢中讲述个体孤独;那么安东尼奥尼电影则是在平缓的固定空间中传达人类情感的疏离。

这就是安东尼奥尼的表现手法,他更加注重电影对于“人”的描写,安东尼奥尼的每一个镜头都可幻化成一种情绪。

在他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中,他将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的淋漓尽致,贯穿全片的工厂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荒凉的郊外、冷清的街道,给人营造出一个让人无处可避的世界。

其中女主焦虑,无措,内心空无一物的的心理状态,正是现代工业文明之下,人类最后挣扎与抗争。

与黑白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相比,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红色沙漠》、无疑是“好看而琐碎”的,他对于电影美学贡献,从表现手法和主题来讲,同样伟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所执导的影片善于表现现代化社会题材,对话简洁,寓深意于画面之中。

虽然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反映的都是意大利的人和事,但影片中的美却不见意大利名胜古迹与优美风景,而是一种肃杀,刻板,以及“了无生气”的美。

说到安东尼奥尼,不得不提到他与中国的渊源。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主流媒体的报道上,鲜少出现中国。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

这时,中国政府决定,邀请一位大师,为中国拍摄一部“宣传纪录片”。安东尼奥尼,成了最佳人选,安东尼奥尼把收集的3万米素材,剪辑成了3个多小时的大型纪录片《中国》。

1973年,《中国》在意大利首次放映。197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的评论文章,安东尼奥尼因为这部纪录片,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批判。

安东尼奥尼很痛心,他通过镜头展现了他心中的中国,却不被当时的中国人所接受。30多年后,《中国》解禁,在国内重新上映,一票难求。

安东尼奥尼在电影的旁白中说,他们只是“看了中国一眼”。这一眼,变成了我们追溯过去的珍贵资料。也许你没见过40年前的天安门广场、长城、学校、人民公社也没见过老式公共汽车、木偶剧、和杂技;但看到这些画面,会让人油然而发一种幸福感。

除此之外,谈到安东尼奥尼,我们无法绕开情感疏离的话题;关于安东尼奥尼的“情感三部曲”《奇遇》《夜》《蚀》,我们也无法绕开莫尼卡·维蒂。

当我们提到费里尼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玛西娜;当我们提到戈达尔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卡丽娜;而当我们提到安东尼奥尼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缪斯,莫尼卡·维蒂。

银幕前,她用她独特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阐释着情感悄然逝去之后的疏离美。

她与安东尼奥尼合作了五次,在演绎了“情感三部曲”之后,继而又出演了导演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之后在80年代,再次出现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扮演《奥伯瓦尔德的秘密》的女主角。

从某种角度来说,莫尼卡不属于典型的意大利美人,但透过安东尼奥尼的镜头,可见的是一种建立在高雅气质之上的几分神秘与几分疯狂。

在安东尼奥尼典型的无叙事性质、无对话可言的故事中,她用她那极具个人化的肢体动作,外化出了内心的语言,支撑起了非常个人化的情绪。


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师,安东尼奥尼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诚然很多人认为安东尼奥尼的作品晦涩难懂,沉闷不已。

但是无论是电影学者还是普通观众,对安东尼奥电影都有一个最直接的观感,那就是色彩的考究和叙事的碎片化。

此后,走向世界的安东尼奥尼,其开篇的“英文三部曲”《放大》《扎布里斯基角》《过客》依然带有导演自身强烈风格。

而色彩赋予了影像视觉的幻想性,在安东尼奥尼的镜头前逐渐延展成一种具有神话意味的象征。


这位电影大师通过对自我电影反传统叙事的塑造下,以精美的视觉形象,阐释了人物的非理性心理。继而传达了现代都市中,人物面临孤独、疏离、无意识以及不可抗的突变时,最终走向异化道路的真实处境。


而他坚持探求人们内心的世界,在电影中寻求不同方式去展现生命的不同形态,那么影像文本表层的冷漠,揭示的正是安东尼奥尼内心的热情与真挚。

1《某种爱的纪录》1950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露西娅·波塞 

 豆瓣  7.3   IMDb  7.0

该片讲述了富商恩里科对妻子宝拉的过去一无所知,于是请了一个私人侦探去跟踪调查她而引发的故事。在这部混合着罗曼史谋杀的城市电影中,安东尼奥尼把目光投向了人物的内心。

在一个情节相对完整的故事中,每一段落的镜头调度除了表面的叙事的需要外,已经承载了大量的心理表意的功能。

在这个意义上,安东尼奥尼成为巴赞所说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两个新走向之一——“心理的新现实主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影片!

2《不戴茶花的茶花女》1953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露西娅·波塞 

 豆瓣  7.3   IMDb  7.2

该片讲述了 贫穷的女主人公卷入了上流社会,一个普通的店员变成了B级片明星,她被男人们的要求和建议所困扰,而最终无法支配自己的生活的故事。

不戴茶花的插花女是安东尼奥尼早期的作品,虽然没有安氏电影的所有的标签性的特性,但是也部分彰显出了安东尼奥尼的艺术主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影片!

3《奇遇》1960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埃利奥·巴托尼
主演: 加
布里埃尔·费泽蒂 

 豆瓣  8.3   IMDb  8.1

该片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外交官之女安娜在和男友桑德洛外出游玩时失踪,桑德洛却和安娜的好友克劳迪亚暗生情愫的故事。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自《奇遇》开始探讨现代人在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下,情感和精神上却发生危机和隔阂的主题。

该片的人物心理刻画非常出色,镜头运用也多处表现中产阶级的众生相和空镜头的适当配合,都显示出导演的功力。

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完整影片↓↓

小程序,

一原创视频生活社区 【奇遇】!更多电影,关注公众号:电影分享会

4《夜》1961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豆瓣  8.8   IMDb  8.3


该片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讲述了作家吉奥瓦尼·庞塔诺与妻子去医院看望临终好友、在病房内的偷情、参加新书发布会、漫无目的街头游走、目睹打架、参加宴会,然而在新的一天来临之时,妻子突然说已不再爱他的故事。

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完整影片↓↓

小程序,

一原创视频生活社区 《夜》!

5《蚀》1962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托尼诺·格拉
主演: 阿兰·德龙 / 莫尼卡·维蒂

 豆瓣  8.2   IMDb  8.0

该片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讲述了维多利亚和男友里卡多分手后,与母亲的股票经纪人彼埃罗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片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通过维多利亚的命运披示:西方人不仅理性而且情感都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有感觉。

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完整影片↓↓

小程序,

一原创视频生活社区 【蚀】!更多电影,关注公众号:电影分享会

6《红色沙漠》1964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托尼诺·格拉
主演: 莫尼卡·维蒂 / 理查德·哈里斯 

 豆瓣  8.0   IMDb  7.4

影片讲述了现代工业文明之下一个名为吉莲娜的女子的精神状态和混乱的内心。

安东尼奥尼把现代人的心态和现代工业文明一起表现,影片的思想指向从而也更加明确,造成人的情感荒芜如沙漠一样的原因可能就是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导演对现代文明的一种高度质疑。

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完整影片↓↓

小程序,

一原创视频生活社区 【红色沙漠】!更多电影,关注公众号:电影分享会

7《放大》1966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主演: 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豆瓣  8.5   IMDb  8.4

《放大》是安东尼奥尼创作上面临转折的一部作品,同先前的《蚀》《奇遇》等相比,导演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对人与人间不可交流的疏离主题的一贯探索。该片主要讲述摄影师托马斯在伦敦的—家公园,偷拍了一组关于情人约会的照片的故事。

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完整影片↓↓

小程序,

一原创视频生活社区 【放大】!更多电影,关注公众号:电影分享会

8《扎布里斯基角》1970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弗兰科·罗塞蒂
主演: 马克·弗雷切特

 豆瓣  8.1   IMDb  8.0

《扎布里斯基角》是一部从外国人的角度看待美国60年代盛行的嬉皮文化、毒品和学生运动等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电影作品。


安东尼奥尼明显受到席卷欧美的学生运动的影响,影片在美国拍摄,关注的人物也转移到青年学生身上。整部影片带有美国公路电影的痕迹。

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完整影片↓↓

小程序,

一原创视频生活社区 【扎布里斯基角】!更多电影,关注公众号:电影分享会

9《中国》1972

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类型:纪录片

 豆瓣  -   IMDb  -

1971年5月,中国与意大利重新建交后,一个由外贸部长率领的意大利代表团访华;7月20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向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发出公函,希望在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并委托安东尼奥尼担任导演。1972年,安东尼奥尼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安东尼奥尼一行人在中国待了22天,消耗3万米长的胶片,最后制作成一部时长220分钟的纪录片《中国》。

安东尼奥尼带领摄制组在北京对一些场景捕捉,有著名的天安门广场、长城、故宫、王府井,有中国政府安排的参加小学可见课间活动、医院的针灸生产、工厂的工人家庭生活、生产合作社的状况等。

安东尼奥尼被安排去河南林县参观红旗渠、集体农庄,古城苏州和南京,但他却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随意观察的中国人的面孔上。摄制组一行人来到上海进行短暂观察,从街景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从新建的居民楼到殖民地时期的滚地龙,从茶馆到大工厂,从外滩到黄浦江上的船户。

点击下方观看完整影片↓↓

10《过客》1975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 马克·派普罗
主演: 杰克·尼科尔森 / 玛利亚·施奈德

 豆瓣  8.4   IMDb  8.2

著名英国记者大卫·洛克意欲采访当地的反政府游击队,但是因语言不通,洛克始终无法到达对方营地。洛克回到旅馆,发现邻屋商人劳勃森死亡。

两人近似的相貌令洛克突然决定与对方互换身份,洛克假借劳勃森的身份与一些人接头,逐渐在这场身份游戏中越走越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东尼奥尼经典“情色三部曲”,爱欲的放大与狂欢
私人电影清单:我最爱的50场爱情
《放大》:米开朗基罗 · 安东尼奥尼建构抽象的真实
【转】导演维姆·文德斯关于《六六六室》的2篇文章
电影《欲海含羞花》
安东尼奥尼1972年纪录片作品:中国(中)[高清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