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父 仲父 干亲
userphoto

2022.07.04 云南

关注

一、亚父

亚父是古时对父执辈的尊称,类似于仲父

范增,秦末时项羽称范增为亚父。

耶律德光,五代时石敬瑭称耶律德光为亚父。

二、仲父

本义指年纪最长的叔父,后成为中国君主对重臣的尊称,多特指首个被尊称为此称号的管仲。

古代以“伯仲叔季”排行,仲父为父亲的弟弟中年龄最长者。

历史上,除却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外,后世亦有多位君王效法管仲的典故将某一重臣尊为“仲父”,如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这表示君主尊重该大臣,事之如父。

历史上的仲父

1、管仲:齐桓公尊之为仲父。

2、吕不韦:秦王政(即之后的秦始皇)曾尊之为仲父。

3、张昭:孙权尊之为仲父。

4、王导:晋元帝司马睿尊之为仲父。

相近的尊号

1、“尚父”(姜子牙)

2、“亚父”(范增)

3、“相父”(诸葛亮)

4、“皇父”(多尔衮)

三、干亲

干亲,又称为契亲、假亲(日本),或俗称干字辈、金兰契,是一种人际关系,结干亲、拜干亲又称上契,“谊”是指情谊,“契”是指契约,是指两个或以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为一种拟亲属的关系,彼此之间以亲情维系,可以是长辈和幼辈,也可以是同辈。通常友上加亲,亦友亦亲,关系比一般的远亲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同辈的结干亲又称结拜、结义、换帖。

在中国古代,结干亲属于较为严肃的关系。现在仪式往往已经简化,有些只是口头承诺,彼此承认,可是没有进行任何宗教或祭祀仪式,也没有书面的契约成立。

长辈和幼辈通常会结为谊父母和谊子女关系。谊父母对谊子女通常要负起管教、照顾的责任,他们的责任一般没有亲生父母那么重。谊父母也称为义父母、寄父母、干爹娘。这种结干亲关系又称拜过房爷、拜过房娘。

在古代,谊父母有时要负起抚养的责任,尤其是谊子女的亲生父母已去世或无力养育子女的时候。谊父母和养父母的差异在于前者与谊子女的关系虽然亲密,但仍然不是正式的一家人;后者则是正式的亲属关系,视为血亲,称谓也和亲生父母子女无异。有时同辈之间结干亲,也会互相认对方的父母为谊父母。

如果双方的年龄相差很远,已经是祖孙般的年龄差距,则会认作谊祖父母和谊孙,有时也包括自己与父母的谊父母、谊父母的父母或谊父母,以及与子女的谊子女、谊子女的子女之关系。

谊子女、谊孙对谊父母、谊祖父母也要尽孝,于谊父母生前要像对父母那样尊敬和关心他们,谊父母、谊祖父母死后亦要拜祭,就像祭祖那样。

一些忘年之交会结为谊父母和谊子女关系,较年长的一方对于年幼的一方是一种亦父(母)亦友的关系,如谊父母是品行良好、拥有学识的人,谊子女亦可以从干亲关系当中得到品德和学识上的裨益。现在有些喜爱小孩子的人亦会把朋友的子女认作谊子女,尤其是没有亲生子女的人,认干子女可以享受弄儿之乐。有些父母希望子女多些人疼爱,健康快乐地成长,也会为子女找谊父母。

近年大中华地区不少大城市出现少子化现象,一些夫妇不想或不能多生子女,但又希望享受多儿多女的乐趣,就多认干儿子、干女儿。有些父母希望独生子女学习孝悌之道和与人相处的技巧,也会让子女认干爹娘,让干爹娘帮助自己教育子女,同时也会让子女认干爹娘的子女为义兄弟姊妹,让他们可以有玩伴。

人口老化问题于大中华地区的城市也日益加剧,有些老人家没有子女陪伴,就认一些干子女,一些年轻人也乐意认老人家为干爹娘,对他们付出关怀和照顾他们,既满足彼此在情感上的需要,又帮助老人的起居生活。

有些人和朋友会互相认对方的子女为义子女,两家人藉这种关系增进双方的感情,并把这种情谊延续至下一代。有些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有恩情,就以认干亲来维持长期交往关系以报恩。日本有一种认本家主人为干亲的,也有再次拉近本家与分家关系的作用。

在命理学有一种说法,若自己或配偶的命格中显示有婚外情或再婚之象,认谊子女可以化解,这种说法认为谊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就等于自己或配偶的挂名丈夫或妻子(实际上没有恋爱或性关系),可以避免婚姻出现问题。有些儿童刑克父母,父母就借“拜干亲”来转移命相,以确保家道昌盛。

另外,有些儿童命中有缺陷,有时也会用认谊父母的方式化解,所谓:“双爹双娘,福大命大,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体现父母对子女的祝愿。有些父母的命格显示无子,为了保住孩子就替孩子找谊父母,象征把孩子送给别人。广西壮族的地区称为拜契,有些父母会为子女找谊父母来帮补子女的八字[1]。四川西昌地区称谊父母为“保爹”、“保娘”,也反应了他们对谊子女的保护作用[2]。有些人专挑贫穷又多子女的人为子女的义父母,认为子女多的家庭中的孩子不娇贵,如成群小动物那样,容易长大。

在日本,如果一个家庭里多名孩子都相继死去,或者父母被认为有晦气,再生下孩子的时候就将孩子丢弃在外面,让家长事先安排好的干妈“捡”走。另一种是孩子出生后,家庭或父母遭到不幸,就托付给有福气的人作干亲“捡”走,称为“捡拾之母”。一些结干亲仪式,如请谊父母为谊子女取名的习俗,也有着希望小孩能够借着沾谊父母福气健康成长的意味。

另外又有把神祇认作干爹娘的,又称“契神”,常见的认观音、妈祖、土地公、关公、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神明作干爹娘,有些会则会认大自然的事物如石头、大树为干爹娘,可能是原始宗教崇拜的遗留。契神一般限于未婚者,到准备结婚时,一定要去酬神,以表示自己长大成人,并感谢神明的庇佑。

明清时期的福建海商有认养儿子的习俗,据周凯《厦门志·风俗略·俗尚》记载,他们买贫家男孩为契子,像亲生儿子那样抚养,养大了就派出海,赚到钱的就给他们多娶妻妾来留住他们[3]。傅衣凌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制。

有些人为了攀附权贵或利益交换而结干亲。

明朝奸臣严嵩、魏忠贤都有不少人认作干爹,严嵩有三十多个干儿子,魏忠贤势力最大的时候,朝中不少官员都是他的干儿子,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他自己也曾经认魏朝为义父。

清朝乾隆时有一翰林,为了得到试差,就攀附权贵,让妻子去拜大学士于敏中的夫人为干娘,拜尚书梁诗正为干爹。梁诗正每上早朝,翰林妻子都先把朝珠放在胸口上焐温,然后亲手给梁诗正挂上。

晚清以拜干爹娘来拉拢关系、攀龙附凤的情况仍然很普遍,例如盛宣怀拜李鸿章为干爹,陈璧拜奕劻为干爹,很快就成为侍郎,后又升为邮传部尚书。除了自己拜干亲外,也有让妻妾、子女拜他人为干爹娘,如毓朗是民政部尚书善耆的下属,当时为侍郎,为巴结善耆就让自己的福晋拜善耆之母为干娘,后来他又让福晋拜奕劻的五福晋为干娘,在奕劻主持内阁期间,他因此当上了军机大臣。

胡林翼为与官文拉关系,让自己的妾侍拜官文的太夫人为义母。晚清江西道监察御史赵熙有《广和居题壁诗》两首,辛辣地讽刺了这种谄媚权贵的干亲关系。

这类谊子女实际上是谊父母的手下,常会因此得到提拔。由于这种关系以利益为基础,双方感情不稳固,亦常有猜疑,有些会因为利益冲突导致关系破裂,甚至互相残杀。

《后汉书·吕布传》就记载董卓和吕布结为义父子,吕布甚得义父宠信,不久就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有一次吕布惹怒了董卓,董卓向他掷戟,差点把他害死。后来吕布找王允,跟他提到自己差点被董卓害死的事,王允就跟吕布商量铲除董卓,吕布起初因为念及义父子关系而不愿意,后来王允对他说,他和董卓并非真正父子,董卓用戟掷向他时也没有顾及父子之情。当时吕布又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就不顾义父子之情杀死董卓。

有些人为了攀附权贵或取得利益,甚至会拜年纪比自己小的人为干爹娘,唐朝时安禄山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就拜比他小二十多岁的杨贵妃为义母,每次都先拜见杨贵妃,再拜见唐玄宗,“先母而后父”。后来安禄山却与史思明起兵叛变,史称安史之乱,此次叛乱亦引发马嵬之变,其“义母”杨贵妃亦在此次兵变中被绞杀。五代后晋石敬瑭拜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为义父,自称“儿皇帝”,也是属于这一类。

现在有些人为了让自己有靠山,也会认有一定社经地位的人为干爹娘,近年中国一些官员、干部贪污、腐败的案件,就是干亲之间互相勾结。有些犯罪分子认了官员为干亲,还得到包庇,令治安恶化。

在日本传统封建制度中,则是常有引外来养子继承家名的情况,像在战国时代常有大名凭势力强行要小家族收本家的庶子为养子继承,变相侵吞对方家族的领地,像著名的大名毛利元就诸子皆不同姓,就是全都送入不同家族将他们的领地收为自家分支。到了江户时代,大名之间虽不再互相攻伐,但是难免会有家族无嗣的情况,使大名家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此时便会在德川幕府仲裁下收另一家大名的庶子当谊子继承家名。

有些当初为利益而认干亲的,后来亦发展出真正的亲情,形成另一种形式的用人唯亲。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乳母和乳子女的关系,也算是一种谊亲关系,因为东亚传统认为,乳子女吃乳母的奶长大,乳母就有了哺育之恩,所以要对乳母尽孝道。日本把认作干娘的乳母称为“哺乳之母”。

另外,东亚传统的师徒关系,也算是一种谊亲,中国传统又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的思想,而拜师成为入室弟子需要经过一定仪式,比普通的师生关系更牢固,因此师父与徒弟之间也有着义父母子女的关系。

以上模式只是常见的结干亲原因,两种或以上的原因结合的结干亲关系也很常见。例如父母为了让子女平安成长,找喜欢小孩的朋友作为当子女的谊父母。有些买卖或利益交换关系的义父母和义子女在相处当中建立亲情。也有当初出于感情而结干亲,后来在公职上变成裙带关系。日本习俗除了因为生母不能或不愿哺乳外会找乳母,还有一些是因为父母想为孩子带来好运而请有福气的妇女为乳母,并认作哺乳之母。而结干亲后谊父母与谊子女之间经济支援也很常见,也是表达感情的一种形式。

亦有些结干亲是利益和感情兼备,例如清朝时小宫女必须拜一个有威望又受宠的老太监为干爹,小宫女入宫后与家人分离,拜太监为干爹能补偿失去的父爱,又能在宫中得到靠山;太监无儿无女,认小宫女为干女儿就能享受儿女在膝下承欢之乐,对小宫女付出如父亲般的关怀,干女儿也可以为自己办事。

亦会有些本来是真心结干亲的,后来却因为一些事情而解除关系,甚至反目成仇。

因此,谊父母和谊子女与其他人际关系一样,有着情感的连系,亦不能完全脱离经济上的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认干亲”习俗简述
拜干娘的文书怎样写
(靳天顺)说“孝”
农村有拜干亲习俗,为什么有人说“干亲上门,不是借钱是骗人”?
如何孝敬老人
什么是爹娘?人间最苦是爹娘(看完流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