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useum 3 英国国家美术馆
userphoto

2023.02.03 云南

关注

G

ALLERY

国家美术馆

//

美术馆简介 & 我的看展思路 //

英国国家美术馆坐落在伦敦西区中心,馆藏品皆为油画

国家美术馆的室内布局设计严格遵循透视原理,站在每一小展馆的门前,观者的目光一定会被悬挂于视觉中心的大幅主画所吸引。

美术馆的馆藏画以画幅大小最让我震撼,画幅高度能够达到正常人身高的三倍有余。我从未曾想象过我需要仰视一幅画,这一点超出我的预期。

我将内部藏品粗略分为以下五大类:宗教画、叙事画、风景画、人像画、隐喻画

由于我对西方美术史自认并不精深,因此我的观赏仅仅从个人审美角度出发,重主体感受忽略美术馆的藏品丰富性

01

宗教皇权画

事实上,国家美术馆中的宗教画所使用的光影技艺堪称一绝。画师协调场景中的自然光打在主教的面庞,同时把重要人物置身于画幅中心,让身穿素白色衣衫的传教士在一众平民、贵族中脱颖而出。这样的视觉“欺骗”技艺使得任何人都无法在第一眼不聚焦于画面主角。

同时,覆盖一整面墙的矩形巨幅画作还可同时展示多个主角,最简单的构图就是把矩形分成三等分,依次展现君主、教皇和传教士。

虽说宗教画的主旨是歌颂,歌颂大于一切,但其中不乏技艺高超的艺术家通过多层透视、空间切割使其极具有艺术美。

但很可惜的是,我自己对于宗教神学是一概没有兴趣,尤其是对中世纪对教会、皇权歌功颂德的画作实在无力欣赏,甚至略微抵触,因此留存的照片并不多。

  02 

      叙事画

叙事画则有更丰富、更多面的品鉴主旨和故事戏剧性。

例如上图中讲述的是主人公大力神的故事。画中上半身赤裸、睡倒在女人怀中的男人,他通过向上帝发誓绝不修剪头发,换取力大无比的能力。而红裙女人、老仆人和卷发男人则联手剪下了主人公的头发,使他失去神力。

叙事画中充满了对人性、阴谋主题的刻画,每一幅画都值得对应一篇“暗黑童话”。此外,为了凸显人物的身份、属性,画家会使用光影、服饰、细节突显主人公的特质。比如即将被处死的无辜女孩身穿洁白长裙,假面杀手的脸被光影一分为二。为了讲好一个故事,叙事画的细节每一处都值得细细推敲。

03

 风景画

风景画印象派可谓是我最爱的油画分支,我个人的审美极其推崇清雅欢快的颜色、光线饱满的画面,因此我在风景画中钟爱的画家最多。Monet(莫奈)Turner(透纳)是我目前最爱的两个画家。

上图中的印象派画作是莫奈有名的睡莲。莫奈眼中的自然风光永远是充满生机的、热情饱满的,哪怕是日落时分、昏暗光线下的睡莲也像是在夜里蓄力生长一般。我总怀疑自己的感光细胞是否不够活跃,或者说我的意识不够专注,以致于我眼中在自然光照耀下的生命总是不如莫奈笔下那样流光溢彩。

滑动查看 莫奈的印象派系列画作

画家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有名画家,他对色彩的运用极尽天赋,是莫奈的老师。他知名画作主要描绘日落时分海上帆船。上图是其所绘的《无畏号战舰》。

事实上,我在踏入美术馆前对透纳一无所知。但我此行恰好遇上了透纳的“鹅黄色画作”特展。由于不允许拍照,我无法用照片呈现。(一定要去某红薯中搜索透纳!!!不要逼我跪下求你!!!)

但我希望在此记录下我对那两幅记忆中画作的感想:

但我走进那十几平米的小展厅之前,我从未想过我的心能够被鹅黄色的日落照亮。约两米高、五米长的画铺满了一整面墙,屋内所有的人造光线都在透纳的鹅黄色彩运用中显得粗砾。它的日落极尽细腻温柔,置身于这个空间的我恍惚间竟觉得是油画在发光。从此以后,每当我想起鹅黄色,我的心灵再也无法从那艘洒满金光的帆船中逃脱。

 Van Gogh

唔……这几幅画一出,无论是卷云还是向日葵,相信不需要我介绍你有点能明白是出自谁的画笔之下了。

梵高并不是我属意的画家。这一幅白天的卷云虽不如《星月夜》那般集合浪漫、神秘、魔幻、奇妙于一身,但它的云卷云舒确实点醒了我,也让我开始重新品鉴梵高笔下的星夜麦田,我突然明白了这位画家的独特之处。

点彩画是一种极其特别的画法,用圆点取代线条的笔触,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合颜色。比如上图中的画大量运用了紫色、黄色、绿色点彩,但是主色却仍然是深浅变幻的蓝色。

  04 

      人像画

人像画我并不是特别有兴趣,那些正襟危坐、表情死板的皇宫贵族只让我看得疲累。只有那些表情自然的年轻少女还尚且让我驻足几分。

在英国各大美术馆里,我尤其喜欢看那些坐在画作前静静画素描的老人家。他们的画技并没有多么精深、专业,但我总能在那样的恬静专注中感慨生命的不设限。

05

隐喻画

PAINTING 

隐喻画就非常顾名思义了。上图的画通过描绘指挥棒和铠甲来隐喻权力和功勋,骷髅则象征死亡。中心盛放、边缘枯萎的鲜花同理。

人如蝼蚁,固有一死,外在的物质、权力都是带不走的,唯有灵魂的成长才是生命最宝贵的历程。

// 愿艺术常在,鲜花常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五月英伦自由行之27-国家美术馆(下)
蒙克 《呐喊》一恐惧与不安
作品价值2亿,是大师透纳的一生劲敌,如何描绘风景?
心灵的风景:泰特美术馆珍藏追溯英国风景画三百年
艺术多有趣 脱欧后的新英镑上为何印的是他
英国印象派发展史上的一幅关键画作《渡船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