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出家乡的榆林人马文瑞,官至副国级


本篇要讲述的主人公马文瑞,就是从陕西大地上走出来的一位老革命家。马文瑞身上的头衔很多,他是新中国第二任劳动部部长、担任过陕西省委书记、中央党校副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但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职务,那就是他担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13年之久。那么,在他78年的革命生涯中又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镇,向西五里有一个叫做马家阳湾的村子,他就是马文瑞的家乡。1912年11月4日,马文瑞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

马文瑞的祖父是一个有文化的人,靠着自己的勤俭持家,攒下了一份祖业,有一百来饷山地,在镇上还开了一个小商店,是当地方圆十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可是他的父亲却有些差,性格怪癖,还染上了吸烟的恶习,整天不理家务。他的母亲身犯重病,在马文瑞刚3岁的时候,母亲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他和两位哥哥,靠着年事已高的祖父支撑着这个家。

马文瑞8岁的时候,他家羊圈的危窑垮塌,压死了所有的羊,随之,牛、驴都病死,一场暴雨又把他家的店铺淹没,货物全部冲走了,天灾人祸,从此家道中落,走向了贫穷的困境。年仅8岁的他,就承担起放养12头羊的重任。

尽管家境贫穷,祖父还是设法送他上学校读书识字,马文瑞也十分珍惜这可贵的学习机会,发奋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周家硷高等小学。也正是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先进思想,深受其影响,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6年,马文瑞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转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共青团绥德县委书记,从此以后,开始了他的职业革命生涯。1930年,他担任中共安定县北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陕北特委书记、陕北省委秘书长等职。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他曾组织十多支游击队对敌作战,为创建陕北根据地和陕北红军建立了不朽功勋,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马文瑞与刘志丹、谢子长等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一起,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陕北红军完成反围剿战斗的胜利,以及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使之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4年,为了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他奉命身赴“三边”地区的国民党部队开展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成功将敌人一个骑兵排带入南梁根据地。随后,他又率领武装工作队进入延安南泥湾、临镇一带开辟陕甘边根据地,建立了赤川、红泉两县政权,并担任苏维埃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马文瑞出任中共陇东地委书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八路军385旅政委,率部坚守在陕甘宁边区的西南门,不让脚下的土地少一分一寸。他带领陇东军民开展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战胜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

他率先在陇东地区各级政府中实行“三三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毛主席亲笔为他题写“密切联系群众”的奖状予以嘉奖。他还开展了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争取工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1944年,他出任西北局常委等职,当国民党军进犯陕甘宁边区时,他不畏生死,身先士卒投入战斗中,并且负责支援后勤工作,给予了前线部队莫大的支持。可以说,西北野战军的胜利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42岁的马文瑞出任劳动部长,他是毛主席亲自任命的第二任劳动部长,并且还风趣地对他说“从今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都归你管”。马文瑞深感重任在肩,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工资、劳动力调配、劳动安全保护、社会就业和技工培训等等,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大事。

而这些工作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鉴,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艰苦地探索。为了担负起繁重的劳动工作任务,马文瑞常常是日日夜夜加班加点,组织全国的工资改革,制定各种劳动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大精简”工作,更是困难重重。

那时由于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为了解决这个困境,中央集中力量精简职工和各城镇人口。马文瑞白天上班,晚上赶写文件,支持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的繁重工作。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了近三年,净减人口约1600万人,实际上节省开支七八十亿元,被周总理赞为“了不起的愚公移山。”

1978年,马文瑞回到家乡担任陕西省委书记,被称作“陕人治陕”。他是陕西人民的好儿子,那片多灾多难的热土养育了他,他也以为陕西人民服务为己任。他是第一个向党中央提出:建立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构想,并多次借用哈默对他讲过的话“陕北地下都是宝,是中国的科威特”到处宣传。

他深入实际,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实行农村改革,狠抓经济建设和社会的治安整治,及中心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使陕西百废待兴、政通人和、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深得陕西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马文瑞还实施保护整修西安古城墙,新建咸阳机场和启动黑河引水工程、省体育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火车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为以后陕西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还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明确提出,要用延安精神振兴陕西,并担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13年,他说一定把延安精神继承下来。

他始终认为延安时期,是我们党从初创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时期,其成功的经验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是荡涤腐朽思想的利器。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他一生都在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2004年1月3日,马文瑞病逝于北京,享年92岁。马文瑞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顽强奋斗、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永远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

本文来源于露露聊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延安,毛泽东面对镜头写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
我国近代出生于陕西的名人伟人简介(八)
延安革命纪念馆导游词
【我的卧🐯湾】马誉炜|圣地之光●圣地札记之五
延安精神是怎样形成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郭建明 
【远方】天津《南泥湾--我的唱片之四十一》作者:申力 主播:曲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