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三)
    中气与浩然之气、血气辩
    原文:中气与浩然之气稍异,与血气大不相同。中气者:太和之元气即中庸所谓不偏不倚而平常之理,宰乎不刚不柔至当却好之正气。
    白话译文:中气与孟子说的浩然之气稍有不同,与血气大不相同。中气是人体内的太和元气,也就是《中庸》上说的:持中不偏倚的平常道理,而运行的刚柔显于无形的正直气息。
    原文:能用此气行于手,天下未有穷之者。如或有人穷之,非功夫未到十分火候即涉于偏倚。非人能穷我,我自穷之也。
    白话译文:能够以这种气周行身心稍未的中间,从拳学体用上讲,那么天下就没有人能胜过此人了。如果有人能胜过此人,那么此人不是功夫没有到圆满无间,就是他在行功中心意形体涉及或流于失中执偏的地步。这不是人能胜过他。而是他自己破坏了自己的理。也即是说走偏就会导致失败。
    原文:此气之贵得乎中!名之曰中气,非气之行于官骸之中之谓也。
    白话译文:这种气的珍贵在于得中!其实名叫中气,并不是指气行运在身体官骸的中间;官骸的中间是当中的中,中气的中则是因时因地因情因势,无论肢体,心意怎样变化,中气则永远不偏不倚,也无过与不及。
    原文:浩然之气者;大约涉于刚一边多。观孔子、孟子之气象可知:孔子言语极和平,孟子气象就带廉隅,即其自谓亦曰:至大至刚。吾故曰涉于刚一边居多。然要亦是秉受之元气。特稍涉于严厉。谓之为元气则可,谓之为太和元气似乎少逊耳。此所以与中气略有不同处。
    白话译文:浩然之气,偏近于刚,这只要看孔孟先师的气象就可以知道。孔子说话教人,语气很平和,孟子就带有棱角,他自己也说自己的气要“至大至刚”,所以我说浩然正气刚的一面较多。但也是秉受天地父母而生的元气,不过是近于严厉了些。称为元气也可以,若称为太和元气好象还是差了一些。这是浩然之气与中气的略微不同处说明。
    原文:耍拳者能以浩然之气行之,技亦过乎大半矣!再加涵养功夫则几乎中气矣!至于血气,乃血脉中流通之气,即拳家所谓横气也,全仗年轻、力气勇猛,而以不情不理凌压敌人,失败者多即间获胜。力气过大,偶然胜之;一遇行手,气虽大而亦败。苟能稍遵规矩,亦能打人,但能屈敌人之身,而不能服敌人之心。
    白话译文:练习拳术的人,若能以浩然之气运行周身和拳术运动相与吻合,则功夫也算成功了一大半;若能继续添加涵养气血身心的功夫,几乎就可以算是中气了。至于血气,则是人身血脉中流通的气体,就是拳家所说的横气,练习者倚仗年轻气盛,往往不合以情理,仗势欺凌对手,但是对手往往又可以乘其间隙而获得胜利;其实持血气之勇的人,力气虽大也不过偶然才能取胜,一遇见行家,力气再大也要失败。这类练习的人如果稍微依照拳家成法练习,功成也能胜人,不过只能打败敌人的身体,不能使敌人心中服气。
    原文:至于中气能令敌人进不敢进,退不敢退,浑身无力极其危难,足下如在圆石上站着,不敢乱动;几乎足不动即欲跌倒。此时虽不打敌,敌自心服。以上所辨未知是否,以俟高明者指正。
    白话译文:至于以中气行功,可以让对方想进而不敢进,要退又不敢退,浑身用不出力自觉非常危险艰难;脚下好象站在光滑的圆石上并不敢乱动,几乎是不动就感觉要跌倒。这个时候我虽然不打他,他心中自然服气。上边的辨义是否正确,希望有高明学问的行家指教扶正。
    原文:理与气发于外者为情。人之交接往来则曰人情,文之抑扬顿挫则曰文情,打拳之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其间天机活泼极有情致。
    白话译文:理和气由心中发出,意思显现在外的就是情。情到处都有:人与人礼仪交往叫人情,写文章写的意思抑扬顿挫叫文情。练拳时每一势运动中的想要向上行须先向下沉,想要往左运,须先向右行的法理与形象,不但深契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大道义理,而且符合天地阴阳化生万物的自然规律,真正是天机活泼,非常有情趣。
    原文:拳无情致如木偶人一般,死蛇塌地有何景致?又安能见其生龙活 虎,令观者:眼欲快睹,口中乐道,心中愿学?此拳之不可无情致也。
    白话译文:练拳没有情的兴致意思,就跟木头人一样,好象一条死蛇塌溜到地上,有什么意思?又怎能看到生龙活虎的一面,而可让观看的人;眼睛想要快快看到嘴里高兴提到,心里还想学到,这是练拳不能没有情趣的意思之道理所在。
    原文:至于与人交手断不可看人情,一看人情则人以无情加我矣!乌乎可。
    白话译文:至于上场和人交手比武,即万万不能看人情!一看人情就舍不得动手,而这正是对方想要的效果,即会把无情施到我身上,所以说人情决不能看!
    原文:一片神行之谓景。其开合收放。委宛曲折种种如画,是之谓景。景不离情,犹情之不离乎理,相连故也。心无妙趣,打拳亦打不出好景致。
    白话译文:运动时神意和形体交融表现就是景。比如开合,收放等其中的曲折委宛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如画一样。景不离情,好比情的不离开理,离开理没有情,离开情也没有景。但是心中若没有美妙情趣,练拳也练不出好景致。
    原文:问何以打出景致?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在我打的天花乱坠,在人自然拍案惊奇。
    白话译文:怎样打出好景致呢?开始遵循规矩,然后变化规矩,最终达到神通规矩。我若练拳行功,好象天花飞舞而下落,观者自然有惊奇而拍案的赞叹。
    原文:里面有情,外面有景,直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处处则柳蝉花骄,着着则出山明水秀。游人触目兴怀,诗家心怡神畅,真好景致。拳景至此,可以观矣!
    白话译文:在心里边思想有情,身外面自然表现有景,好象天气晴朗,和风细雨,或者又象是扬州三月烟花一片;真正是大块的文章,到处是柳绿花红,势势似山明水秀,足以使观看者触景生情,心旷神怡而致于流连忘返,真正好景致!练拳而能得到这种景界,很可观了。
    原文:神者:精气发生于外而无难涩之弊之灵气也。天地间无论何物,精神足则神情自足。在人虽存乎官骸之中,实溢乎官骸之外。
    白话译文:神是人体精意气机随运动而生发在外可以圆转无碍的一股近于自然活泼天机的灵气显现。天地中间不论什么物体,只要精神充足,自然神情满足。神虽然日常就存在人的官骸中间,其实只有当神行溢于官骸外边时,才会为人所知。
    原文:大约心手眼俱到则有神,无神则死煞不活,不足动人。神之在人不止于眼,而要于眼则易见故。打拳之时眼不可斜视,必随手往还。
    白话译文:大致上说:练拳时每一势运动手和眼齐到地界即为有神,反之则呆板不灵,河南土话叫“死筋”(不足以感动人)。神在人体的表现不止只有眼,但眼神容易看见,所以拿眼比拟。练拳的时候,眼不他顾,随手往还运动,即是守神生神的一种方法。
    原文:如练懒插衣:眼随右手中指而行,懒擦衣手到眼亦到头。注于中指角上,不可他视。眼注于此则满身精神皆注于此。如此则懒擦衣全着俱有精神,神聚故也。
    白话译文:比如练习懒擦衣这个势子,眼随右手中指一同运行,待懒擦衣意思到了,手也到,眼也同时到地头位置后注视中指一角,不能旁视。眼注视此处自然会使全身精意都向往此处,这样则懒擦衣整个势子可谓形备而神全非常有精神,这是因为全体的神积聚在一起的原故。
    原文:打单鞭眼注于左手发端处,随住左手徐徐而行,至单鞭打完,眼即注于中指角上,不可妄动。
    白话译文:练习单鞭势时眼从左手运动的开始点就随左手缓缓运行,等到单鞭势子练完至定式时,眼看定中指一角,不可以随便更动。
    原文:打披身捶眼注于后脚尖。打肘底看拳及小擒打,眼注于肘底拳上。打斜行拗步右手在前眼着于右手。打抱头推山。两手虽俱在前,而以右手为主,眼虽并注而注于右手居多。
    白话译文:练习披身捶势定势时,眼要注视后脚尖上。练习肘底看拳和小擒打势,要看肘下的拳头上。练习斜行拗步势,右手在前就看右手,左手在前看左手。练习抱头推山势,而手在定势时虽然都在前,但以右手为主。所以眼虽并视双手,意思于右手偏多。
    原文:打指裆捶眼注于下。打下步跨虎眼注于上。打演手捶眼注于前。打回首捶眼注于后。大抵上下四傍,某处当令则眼神注于某处。此是大规矩。
    白话译文:练习裆捶势,眼向下注视。练习下步跨虎,眼向上注视。练习演手捶,眼向前注视。练习回首捶,眼向后注视。大体上不论上下四周,身体哪处为主当先,眼神就随在此处。这是大的规矩。
    原文:亦有神注于此而意反在于彼者,此正所谓大将军八面威风;必眼光四射而后威风八面,处处有神也。
    白话译文:也有眼神在这里,意思在另一处的时候,但这正和大将军能够威风八面的道理是一样的:先有神光的四射,自然处处都有神气,必然是威风八面,余威不散的原因。
    原文:打拳之道,本无此势,而创成此势,此即自无而有,何其神也!而况神乎其神!何莫非太极阴阳之所发而运者乎?拳至此已入室矣。
    白话译文:拳术的道理:本来没有势子,因为神意的相通而创出势子,这是有生于无的大道哲理所当然,这也就是神的初生。通过练习而再显精神,也就是一个培养精神的意思,俗语所谓:神乎其神!怎样才能使精神更加精神?《易》曰天行健。又说:“君子终日乾乾”。天体强健,因为运动不已,则愈行愈健。有智慧的人终日不懈的努力用功,以使自身精神中气的生养符合太极阴阳变化规律。行功到这个地步已经得到道的真谛。一般来说:只要肢体能随心循规运转,自然不会流行不畅也不至于没有神情。
    原文:化也者:化乎规矩者也。化之境有二:有造化,有神化。造言其终,化言其终。神化者:夫子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也。
    白话译文:化是化用规矩的意思。化的境界有造化和神化。造是指的开始,化说的最后,开始认真的从循规蹈矩到后来的非常熟练循规蹈矩,就是造化的境界。神化的境界就是先师孔子到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做任何事,而且都 不会超出规矩,是非常自然而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原文:打拳熟而又熟,无形迹可拟,如神龙变化捉摸不住,随意举动自成法度,莫可测度。技至此,真神品矣!
    白话译文:练拳到了非常熟练,能够使形体自然运动时,就已没有迹象,没有迹象,别人则捉摸不住,则如神龙变化莫测,而且随意有所运动,自然都成了成法准则,练到此地,真正神妙了。
    原文:太极之理,发于无端,成于无迹。无始无终活盘托出。噫!观止矣!拳虽小道,所谓即小以见大者。盖以此拳,岂易言哉!
    白话译文:太极阴阳变化的道理是:要变化也没有开始,生成了也没有形迹。没有开始也没有终止,这即是自然的变化规律。太极拳练习也和此理相同。拳理而合于自然大道,令人感叹!从小处用功而得以明了大道本源,这就是“即小而见大者”;太极拳学,岂是容易讲说的!

第十篇 太极拳用说

    原文:五行生克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如两人交手敌以柔来者属阴阴当以阳克之;属水水当以火克之,此当然之理势也,人所易知者也。独至于拳则不然,运用纯是经中寓权,权不离经,何言乎尔?彼以柔来者,是先以柔精听我如何答应,而后乘机击我,我以刚就,是我正中其谋,愚莫甚也。
    白话译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到处都存在,随时都有。比如两人交手,敌以轻柔的技法进攻,属阴,我可以刚猛属阳的技法克制他;攻势属水,我可以用属火的形势克制他。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人们也容易知道。但太极拳则不是这样,临场运用要在常规中权衡机变。什么意思呢?对方轻柔进来,是探听我会怎样对付我,我若没有权衡机变,见柔来即以刚对,正落入陷井,是非常愚蠢的事。
    原文:问该如何应答?彼以柔法听我,我以柔法听彼。拳各有界,彼引我进,只可至我界边不可再进。再进则失势。如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以天生大勇者论之,非为常人说法也。即为大勇,亦为涉险。
    白话译文:应该怎样应答对方的以柔相引呢?人以柔进是以肌肤相触处细听我心意肢体的反应,我也当以这种做法听他来意变化。敌我之间各有边界,彼引我,我只可以到我界边就不能再随彼进,再进必失势。有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应该奋进。不入老虎巢穴之中,怎能擒到老虎之子,这是相对天赋勇猛者说的,并非常人行事的理法。何况即具有神勇的人这样冒进也是涉足险境,不足以为师法。
    原文:问该如何处置?如彼引吾前进未出吾界,即变为刚是彼惧我而变柔为刚,是不如我者也,我当以柔克之。半途之中生此变态。我仍是以柔道之引进落空者击之。
    白话译文:那应该如何对待呢?如果彼引我向前还没有出我地界,彼已变柔为刚,是彼心中怕我,应是功夫不如我的,我就可以以柔克制他。若是中途有变化,我仍然是以柔意附听引彼使进,待对方意思落空,即为有隙,我当乘势变意进击。
    原文:如彼引我已至我界,是时正宜窥彼之机势,视彼之形色,度彼之魄力,如有机可乘,吾即以柔者忽变而为刚击之,此之谓以刚克柔以火克水。如彼中途未变其柔,交界之际强为支架,亦宜击之。
    白话译文:如果对方引我向前己到我的边界,这时正好可察敌机变,看他的形象气势,衬度他的魄力,如觉有机势我当即 以柔变刚攻击,这是前边所说的以刚克柔,以火克水的法理。如果他在中途虽然没有变动,但到了敌我交界处只能强作支撑,也适宜攻击。
    原文:如彼引我至界,无隙可乘,彼之柔精如故,是劲敌也,对手也,不可与之相持。吾当退守看吾门户。先时我以柔进听之者,至此吾仍柔道听之,渐转而退,仍以柔道引之使进。彼若不进是智者也,彼若因我引而遽进。误以为怯,冒冒然或以柔来,或中途忽以柔变为刚来。我但稍底其手徐徐引之使进,且令其不得不进至不得势之时,彼之力尽矣,彼之智穷矣,彼之生机更迫促矣。是时我之柔者忽变而为刚,并不费多力一转即克之矣。
    白话译文:如果他引我进至敌我交界,我并没有可乘的机势,他的柔意仍然跟开始一样,那说明这是个强劲的敌人,真正的对手,不能和他相持。我应当退回,以看守门户为主。开始我随敌人引动,以柔向前听敌人的变化意思,到这时仍然要守中持柔,缓缓转动退回,同时也以柔劲引敌。他若不随我进就是聪明的行家,若因我一引就认为我是害怕才后退,立刻跟进。或称用柔劲轻进,到中途忽然变化刚猛疾速攻进。这时我只需稍微使自己的手势略为降低,使低于对方的手势,慢慢引敌深入我地界内,还要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而不得不向前进,一直到失势后才会发现错误,而这个时间他的劲势力量已行到尽头,无法再生变化,连安全返回的生机都很渺茫,我即刻忽然变柔成刚,不用费多少力气,劲意一转就是可以克敌制胜。
    原文:是时岂不知孤军深入难以取胜;然当是时,悔之不及,进不敢进,进亦败,退不敢退,退亦败。即不进不退亦致于败。盖如士卒疲弊,辎重皆空,惟束手受缚,降服而已矣,何能为哉。击人之妙,全在于此,此之谓以柔克刚以火克水,仍是五行生克之道也。
    白话译文:当时对手难道会不知孤军深入的危险?只不过到那时已追悔不及了。当时的情势是:进也不敢进,因为前进就是失败,退也不敢退,因为后退也要失败;即使不进不退仍然要败。好比是士兵在战场上忽然失去了所有的兵器杂物,在强敌环伺的形势下,只有束手就擒,还能做什么呢?太极拳胜人的妙处,尽在于这里,这说的是以柔克刚或者以火克水仍然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常规。
    原文:天一生水,水外阴而内阳,外柔而内刚属肾。其以柔进,如水之波流旋绕,不先尚其力用其智也。地二生火,火外阳而内阴,外刚而内柔在人属心。水火有形而无质。天二生木地四生金,则有形有质矣,天五生土。
    白话译文:按《河图》所载,天一地二,自然之数也……天数一生成水。水性在外显阴柔在内具阳刚,在人身属肾。人运柔劲,即如同水的旋转绕流,不先逞勇力,是要发挥智慧。地数二生成火,火性在外显阳刚,在内具阳柔,在人身属心。水火都是有形而没有实质的。天数三生木与地数四生金,就都是有形有质的。天数五生土。
    原文:水火势均者不相上下,言以胜水者,以火之多,于水者言之耳。彼以柔进,忽变而为刚者,是水之所生之木也。木阳质也,即水中之阳性,水与木本自一串,故柔变刚最易,以其形与质皆属阳也。上言以火克水,盖以水能生土,土能生金;火外明而内暗,阴性也。金阴所以之质也。木在人属肝,金在人属肺。天下能克木者惟金,金与火皆阴类也。所言以刚克柔者:是以火克水,以金克木也。
    白话译文:水与火势均力平,说以火克水,仍是拿火多于水来说的。对方原来以柔劲进,忽变为刚的刚,就是水生的木。木是阳质,就是水中原具有阳性,因为受到滋养生成了质。水与木本来一体,所以变化最容易,就是说柔变刚,因为无论形、质都属阳。前边说以火克制水。是因为火能够生土,土又能生金;火是内暗外边明,属阴性,金是水阴生成的质;木在人体中属肝,金属肺,所以说火克水,实际是火阴生成的阴质克制水阴生成的阳质即金克木,刚克柔。
    原文:是以其外者言之。火性激烈,金质坚硬,心火一起,脾气动也。怒气发泄于外,有声可听,金为之也。脾气动则我之肝与肾无不与之俱动。
    白话译文:再从外边说:,火性激烈,成就的金质坚硬。心上火性一起,脾气就发动,一腔怒气发泄出来,可以听见声音,这是金的意思。脾气一动,肝、肾都会随之齐动。
    原文:虽曰以刚克柔,其原是以柔克刚。盖彼先柔而后刚,我是柔中寓刚,内文明而外柔顺故克之。
    白话译文:说是以刚克制柔,究其本原还是以柔克制刚。因为对方是先柔后刚,我是柔中具备的刚性,里边也文明外边也柔顺,对方无法克制我,我随便可以变化克制对方。
    原文:若彼先以刚来,则制之又觉易,易何言之?如人来击我,其势甚猛,我则不与之硬顶,将肱与身与步一顺身卸下,步手落彼之傍面,让过彼之风头,彼之锐气,直往前冲,不顾左右,且彼向前之气力徒然转之左右,甚不容易,我则从傍击之,以我之顺力,击彼之横而无力,易乎不易?吾故曰:克刚易克柔难。
    白话译文:如果对方就是以猛进击,这样克制他又容易一些,为什么呢?如果人击我来势猛烈,我可把手臂和身步都一松顺。手脚都落到对方傍边,以便让过来势的风头。此时对方执着一股强悍锐气,也不顾左右直往前冲,这时如果让他猛然间转左转右就很不容易;我从傍边攻击以顺直破他的横直,容易不容易呢?所以我说:克制刚比较容易,克制柔就很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二)-理论研究-中国太极网 -
陈鑫太极拳理论经典十三篇——7太极拳推原解
陈鑫《神》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白话译文朗读
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八)
《黄帝内经》【素问】0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诵读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