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滋滋滋滋滋淄博,古人烧烤也疯狂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诗》等,计2000万字。

炽红的碳、皴黑的四角炉子,横架着铁签,串着羊肉串,烤得滋滋冒油。

小刷子在伸进酱盒中,划拉一下,刷到已经焦褐的肉上。

以“撒盐哥”骚气无比的姿势,握着烤好的肉串,裹上厚厚的一层芝麻盐蘸料,摊在小饼上。

用力掌握住小饼,将肉串攥紧,然后往后一拉签子,只留下烤肉。

随即再在饼里放上葱丝、黄瓜条,卷起来,直直地塞进嘴里,肉香、孜然、芝麻盐的香味,直接在舌尖上爆裂开来。

这就是最近火爆全网的淄博烧烤: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

火爆的氛围,衬托得我们好像不去淄博吃一次烧烤,就跟不自驾318一次,会抱憾终身似的。

烧烤这玩意儿,制作简单,视觉冲击感十足,小油儿滋滋那么一冒,神仙也架不住,难怪传承了几千年,不仅没有失传,还愈演愈烈。

据说时间第一个烧烤的人,是我们的老祖先伏羲。

他取来天火,教会人们将生肉、生菜烤熟,我们这才从饮毛茹血的状态中走向文明。

因此,伏羲又被称为“庖牺”,意思是“第一个用火烤熟兽肉的人”。

后来的人们,又陆续开发了多种烧烤技艺,比如燔、炮、炙等。

所谓的燔,就是直接将食物放在火上炙烤,这是最原始的烧烤方式。

现在的古装剧,主角遇到下雨天在山洞或者破庙里避雨的时候,通常都会架一堆火,用棍子串上鸡或野兔,直接烤。

这就是燔。

所谓的炮,则是将腿毛的鸡鸭鱼肉荷叶包起来,外面裹上一层湿泥,直接放进火堆里烧。

这是“叫花鸡”的做法。

至于炙,则是把食物切成小块,再串起来烤。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烤串儿”。

《诗经·小雅·瓠叶》中,就记载了主家用这三种烧烤方式轮番整治一只兔子: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这兔子也不知道前世造了什么孽,这辈子要遭受这样的羞辱。

如果它知道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估计一生下来,就撞墙自杀了。

别看烤肉做法简单,烟熏火燎得,很不健康卫生,但在古代却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诸多大雅之堂,用来祭祀,或者官方招待。

比如屈原,在《大招》中,就用“炙鸹烝凫,煔鹑敶只”和“煎鰿膗雀”,召回远方战场上的亡魂。

正所谓高端的食材,往往使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直接用火烤熟的肉,也得到了亚圣孟子的青睐。

孟子的学生曾子,就是“三人成虎”的那位,他爹喜欢吃一种叫做羊枣的水果,因此曾子便不再吃羊枣。

孟子的另一个学生公孙丑便问孟子:“烤串(脍炙)和羊枣,哪个更好吃?”

孟子毫不犹豫:“当然是烤串!”

于是公孙丑便问道:“既然是烤肉更好吃,大家也都爱吃烤肉,为什么曾子只是不吃羊枣,却依然吃烤肉呢?”

孟子便道:“烤肉串,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而羊枣,是独独曾子父亲爱吃的。为了表示孝顺,当然是要专门回避只有老爹爱吃的羊枣啦!”

这个故事侧面反映出,烧烤的国民度有多高,以至于连孟子也认为“没有人不爱烤肉”。 

春秋时,烧烤甚至被晋文公列入了宫廷御宴中,提前过上了东北人“一天三顿小烧烤”的惬意生活。

不幸的是,贵为一国之君的晋文公,也遇到了食品安全问题。

有一次,他居然在烤串上,吃到了头发。

晋文公大怒,命人将厨子带上来。

厨子二话不说,当场认罪。

晋文公剔着牙,打着饱嗝问:“你知道犯了何罪吗?”

厨子一本正经道:“我一共有三桩罪:我日日磨刀,锋利堪比名剑干将,却在切肉时没有把头发切断,其罪一也;我用木签一块块将肉串好,却也没见到这根头发,其罪二也;我生火烤肉,连肉都烤熟了,却没有把这根头发烧断,其罪三也。”

晋文公老脸一红,知道冤枉了厨子,这才命人重新审查,最终查出将头发弄在烤肉上的真凶。

上行下效,皇帝爱吃烤肉,大臣们当然爱得不遑多让。

待客的宴席上如果不上烤肉,你上再多的鸡鸭鱼肉,一样会被人嘲笑没硬菜。

由此可见,烤肉到底有多硬了,堪称硬菜中的战斗菜。

之所以有这样的档次,是因为烤肉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得到的。

那个时候,穷人吃肉,都是一斤肉恨不能用一百斤水来煮,为的就是能多喝口肉汤。

正所谓肉不够,汤来凑。

将一斤肉烤成一两串,根本就是败家子的德行。

所以,如果你舍得请个穷哥们儿吃烤肉,是真的把人当成了哥们儿,值得为你抛头颅洒热血。

比如西晋的时候,名臣顾荣有一次去朋友家赴宴,看到负责端烤肉的下人一直咽口水。

他二话不说,便将自己的那一份烤肉赏给了那下人。

同席的人对此很不解。

顾荣笑着解释道:“怎么能让人天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

后来,西晋政局动乱,顾荣跟随王室,开始南渡逃难。

一路上颠沛流离,危险丛生。

但奇怪的是,每次遇到危险,就会有人出手相助。

后来才知道,那个多次救自己的人,就是那个当初自己让他吃烤肉的下人。

这就是“顾荣施炙”的典故。

一顿烤肉,换来了半生的死生相随,很值!

晋朝,衣冠南渡,北方胡风盛行。那些来自草原的少数民族,更是将烧烤推向了顶峰。

他们不仅万物皆烤,更是创制了多种烧烤的方法,如捣炙法、衔炙法、范炙等。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灌肠法。

所谓的灌肠法,就是将腌制好的肉,灌进羊肠子里,再进行烧烤。

烤熟之后,再片成片,蘸着酱汁、香料吃。

至于说烧烤的食材,除了常见的牛、羊、猪肉之外,还有一种神奇的物种,骆驼肉,又称驼峰炙。

边塞诗人岑参曾在诗中有详细的记述:“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后来的阿拉伯游牧民族,更是将这道菜发扬光大。

他们先是将煮熟的蛋塞入鱼腹中,再将这条鱼烘烤熟后,塞入鸽子的腹中,然后再放入烤好的鸡或鸭的腹中。

烤熟的鸡或鸭塞入羊腹中。

羊烤熟后,最后塞入骆驼的腹中,中间以米饭、杏仁、松仁填充缝隙。

最后的最后,再将整只肚中装有蛋、鱼、鸽子、鸡或鸭、羊的骆驼进行烘烤。

据说此菜香气宜人,美味可口。

进入经济极度繁荣的宋代,烧烤已经从王室和官府,传入了百姓家。

有钱又有闲的宋朝人,动不动就会来顿小烧烤。

仅烤羊肉一项,就有烟熏、火烤、炭煨、石烹四大烧烤技巧。

其中炭煨是最常用的烧烤方式。

炭煨之前,在地上挖一个坑洞,坑洞中支锅,把涂满作料腌制好的全羊放入其中闷烤。

这是宋仁宗的最爱。

但爱吃羊的宋仁宗又不敢经常开口跟御膳房讨烤羊肉吃。

因为他知道,自己只要开口,以后肯定每顿饭都会宰羊烤肉,但自己又吃不多,只能白白浪费。

——不愧是仁宗呀,真仁义!

除了羊肉,人们还喜欢猪肉。

作为发明了红烧肉这种神奇吃法的东坡先生,吃起烤猪肉来,更是心得满满。

他是直接将整头猪烤了来吃,还写了一首诗来炫耀: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意思就是,他跟佛印和尚一块烤乳猪,款待那个为了拯救自己不断升官的弟弟苏辙苏子瞻。

除此之外,他还发明了烤羊脊椎的神仙吃法。

据说他被贬到惠州的时候,发现肉铺把羊脊骨上的肉剃干净之后,随手丢弃。

苏轼觉得可惜,便跟店家讨要过来。

回到家,他将羊脊骨清洗干净,丢入炭火中烧,直到冒出油脂,然后撒上盐巴继续烤至表面焦黑。

最后将烤焦的羊脊骨拿出了来嚼着吃。

吃完之后,他还做诗一首: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意思就是,这玩意儿跟蟹肉似的,真好吃。

如今,这道菜也成为夜市上的网红招牌菜。

不过,很多所谓的羊脊椎,都是假的,是摊主们为了博眼球,往里塞的羊油。

吃烤肉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则是《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了,讲述了一群华美丽服的小姐们割腥啖膻的场景。

说是有天下雪了,湘云发现有新鲜鹿肉,便悄悄和宝玉商议送到芦雪庵靠着吃。

婆子们便拿了铁炉、铁叉、铁丝,将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炭火上烤。

新鲜的鹿肉在铁丝蒙上烧得滋啦滋啦地响,香气慢慢弥散开来。

众人便围着火炉儿吃起来。

甚至连连娇弱的林黛玉都想尝尝了。

由此可见烤肉的魅力,究竟有多大了。

说到这里,再给大家说一件掉眼球的事儿。

开头的时候,我们说伏羲是世间烧烤第一人,各朝各代的大官贵人都钟爱烤肉,其实这个烤肉的“烤”,并不是古字,而是出现于近现代。

它是一个新创字。

创造这个字的人,是齐白石。

据说,有一家烤肉馆请齐白石题字。

可他翻遍字典,都找不出一个字来恰当表达“烤”的意思,只好取形声之法,以火之形和考之声,造出了如今广为使用的“烤”字。

题完字后,他还有担心,又在其下注了一行小字:“钟鼎本无此烤字,此是齐璜杜撰。”

齐璜就是齐白石的姓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烧烤简史:古今中外的吃法有何不同?
淄博小饼卷肉,只是山东烧烤宇宙的火炉子一角
中国最好吃的10种烧烤
又靠烧烤出圈,它不是第二个淄博
盛夏最爱的深夜美食,比啥都香
烤串为何带火一座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