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干的世界》第21章 百姓后裔 结语

史载比干殉难之时年六十三岁(一说六十四岁),在奉行早婚早育的古代人来看,这个年龄早就应该当爷爷甚至曾祖父了,何至于死后才得一个遗腹子。从常理推断,比干生前不可能只有一个遗腹子林坚,而可能有两个或几个儿女,只是林坚因为周武王“赐姓”的关系而为正史所记载,兼作为中华百家姓的林姓始祖,名气大一些而已。

既然理论上、推理上存在比干的其他儿女,那么为什么三千多年来,除了公认的林氏族人是比干直系后裔,比干其他儿女的后裔却从未见认领比干的祖先或太始祖身份?这个被大多数比干研究者忽视的常识性问题隐然昭示着一个千古疑团:周武王、周公、孔子儒家以及后世的历代帝王对比干大加褒奖敕封,其动机究竟然何?是否真的存在某种不可告人、秘不能宣的玄机?

以比干及其先祖们的智勇双全、大善大德,对人事世事洞若观火,其遗传给后代的生物基因和精神基因应该也是极其强壮的、优秀发达的,在比干精神受到来自历代朝廷和各级官方的承认并大力弘扬之际,比干其他儿女的后代们按照常理应该早就站出来公开自己的家世身份了,而他们却在祖先身后寂寞无闻,答案可能只有一个:他们不想像挖腹剖心的比干那样再被统治阶层利用了。

人类史上,挖腹剖心这种惨剧只发生在比干一个人身上,而且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不是为了个人荣辱得失。历代帝王将相和封建文人强加在比干身上的所谓“忠孝”精神,其暗藏的宣示意义无非是让更多人去自我牺牲,以少数人的牺牲换取另一些少数人乃至大多数人的福祉,这是历代帝王将相和封建文人高歌猛进的模范追捧。而这种违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稍有损伤”孔子儒家纲常乃至反人性的牺牲精神恐怕也是那些竭力追捧、抬高比干的作者们自己所不愿意的,就只好鼓动比干后裔们接过比干的衣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自己不愿意,为什么、凭什么希望、要求乃至道德绑架式地强迫别人做到这一点呢?这种“大爱无私”的外衣下隐蔽的极端冷酷自私的潜意识召唤也许正是比干其他儿女的后裔们所反感并抗拒的,所以他们宁可寂寞无闻,也不愿意重蹈祖先被利用、被戕害、被屠门、被后世表彰的覆辙。

唯有比干之子林坚后裔的林氏族人,因为官方和民间的三请四邀,盛情难却,不得已就算给帝王家和孔子儒家们帮个忙吧,只好委屈自己个儿,三千多年来就这么充当一个“忠孝”精神的孝子贤孙,而林氏族人中涌现出来的无数人物和事例恰好也证明了那些帝王将相和封建文人们的选择是对的,林氏族人的“忠孝文化”千百年来根深蒂固。

比干后裔的界定不应仅限于比干家族的生物基因传承,更重要的是比干精神的基因传承,一切为他人、为民众、为国家民族而牺牲自己的人物都算得上是比干的精神后裔。他们的奉献精神、无私精神、牺牲精神固然是值得歌颂,值得敬戴,值得弘扬的,然而其被利用、被“捧杀”、被“虐杀”的机率也难以排解地增加了。

因而有学者认为,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乃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之性命来满足大多数人的欲望或幸福,这种看似崇高而又神圣的美德其实折射出一种阴暗的扭曲的不可告人的心理:越是优秀的无私的出类拔萃的人类分子越是应该赴汤蹈火、慷慨赴死、舍身成仁,越是弱势的可怜的孤苦无助的人类分子越是应该受到保护、宽容、同情乃至值得宣扬。长此以往,整个社会便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驱之不散的平庸氛围,而所谓恶人也就趁此继续为非作歹,飞扬跋扈为谁雄了。

指出这一纯粹哲学意义上的悖论,并非否定比干精神的人类传统美德成分,而是提醒人们: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的光明和黑暗,在追求、塑造光明的同时不忘警惕黑暗,有时可能还是来自于光明抑或人们自身内心深处的黑暗,这样才能成就正当的健康的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安林长城金紫族谱续修序
“天下第一家”孔氏家族
梅县、梅江区林姓渊源与宗族文化述略
七言律诗·(陆丰忠孝祠秋祭赞)
林潭耀、林汉波两位宗贤再捐20万助力林孝子文化园扩修
昨天姓林的莆田人办大事,场面太壮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