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抄名画,抄着抄着也成了名画

现在大家都在义愤填膺声讨艺术圈的抄袭行为,一时间大有把过去的艺术抄袭行为统统一锅端的意思,还有更多的人在为到底是借鉴、模仿、山寨、挪用、致敬,还是抄袭进行着辨别。

一切都是全民美育缺失惹的祸,这个解决不好,将来还会有更多问题冒出来。不过,如果这个问题辨别得当,也能借此让大家接受一次艺术史和艺术原理的普及,从这个意义上说,叶永青的跟头栽得还有点社会价值。

有的艺术家表示,是否抄袭,无论其画面与前辈作品有多少相似之处,关键是其中有多少自我个性和表现力,以及相应的技巧方式、思维模式。也就是说,能不能借别人画面讲自己的话。

西方艺术史上有很多向前辈致敬之作,但这些致敬作品没有一件是走前辈的老路,完全创造出了个性、新意,具有迥异于前辈的明确的个人风格,所以,即便是“抄”,也“抄”成了名画。

■委拉斯凯兹《宫娥》

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有幅名画《宫娥》,其原作在普拉多美术馆,是镇馆之宝,但它也被后世画家无数次模仿。

比如毕加索,曾长期醉心于《宫娥》,想对它进行新的诠释,各种想法在他心里此起彼伏地发酵,艺术灵感层出不穷,直至1957年,76岁的毕加索终于创作出了他的《宫娥》,甚至一画就是几十张。

■这便是毕加索几十幅《宫娥》中的一幅,完全是他自己的立体主义方式,跟原作天差地别

有趣的是,连毕加索的致敬之作也有人致敬,“波普艺术之父”汉密尔顿于1973年致敬了毕加索的致敬之作。

■汉密尔顿《毕加索的宫娥》

在这件再致敬的作品里,地上的狗变成了牛,而且是毕加索《濒死的牛》里面的形象,墙上的画变成了毕加索的作品,画师变成了毕加索,汉密尔顿还把自己和老婆的形象代替了原作里国王和王后的形象。

毕加索晚年时喜欢临摹和解构古典大师的作品,当然画出来的是毕加索风格。他曾多次临摹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尔的女人》、安格尔的《仕女》以及马奈的《草地野餐》。

《草地上的午餐》是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创作于1863年的油画,原名为《浴》,现藏于奥赛美术馆,是世界名画。

毕加索晚年看到了马奈的这幅名作,惊叹之余,用了两年时间多次临摹,油画、版画、素描各种样式有上百张之多,用的是他自己的风格。

■毕加索版的《草地上的午餐》

作为世界第一名画,卢浮宫收藏的《蒙娜丽莎》更是被无数人临摹、致敬。而大家比较了解的《蒙娜丽莎》致敬之作,同样能在艺术史上留名。

■费尔南多·博特罗《12岁的蒙娜丽莎》

费尔南多·博特罗的作品前两年曾在上海举办过个展,他笔下的“胖女人”一时刷屏。这位拉丁美洲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其作品人物多为胖子,他也热衷于临摹古典大师之作。这幅《12岁的蒙娜丽莎》描绘了画家想象中儿时的蒙娜丽莎,构图虽与达芬奇原作基本相似,但博特罗用他特有的艺术语言置换了原作,充气娃娃般的脸庞显示了十足的戏谑效果,谁也不会说这是有违道德的抄袭,反而会欣赏博特罗的艺术智慧。

杜尚也有对《蒙娜丽莎》的致敬之作。

1919年,他买了一张《蒙娜丽莎》明信片,在她脸上画上了胡子,完全解构了经典原作,表达了全新的意思。

1953年,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通过蒙太奇照片,将翘着大胡子的萨尔瓦多·达利的脸装到了蒙娜丽莎的头上,蒙娜丽莎手上,也拿着一堆机械零件▼

后来还诞生了安迪沃霍版的《蒙娜丽莎》,同样留名艺术史,因为这样的致敬之作完全体现了安迪沃霍的波普艺术思想▼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也是一件美术史上的名作,影响了后世许多艺术家▼

1984年,安迪沃霍用他的丝网印刷技术模仿创作了《呐喊》,成为一件安迪沃霍风格的作品,2014年这件致敬之作也被拍到了550万美元的天价▼

所以模仿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模仿者有没有扬弃和创新,融进了多少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能否在经典原作之外出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告急,世界名画里的人都跑光啦!
世界十大著名画家,世界上最贵的十幅画(图文)
这些电影“抄了”达芬奇、伦勃朗的名画,我却用它涨知识
豆瓣9.3,这些脑洞也太不正经了
西班牙国宝、世界三大名画《宫娥》来广州了?
求一篇关于美术鉴赏的论文 字数在3000左右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