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广东诗人黄小倩诗词


夜阑舷外闻犬吠,梦里愁心已还乡



    【作者简介】:黄小倩,女,1972年9月生。广东诗词之乡——吴川市人。吴川市沿江小学语文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A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培训的心理咨询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岭南诗社社员。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吴川市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遂溪师范学校普师专业,2021年1月,毕业于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92年9月至今,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教学教研成绩显著。2019年5月,撰写的诗歌教学论文获第十三届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大赛三等奖(论文类);2021年7月,诗歌教学研究课题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所写的语文教学论文和诗作在省级刊物《岭南诗歌报》、《岭南风》上发表。



【春归早图】
风过稻香日影长,蛙鸣初夏满池塘。
夜阑舷外闻犬吠,梦里愁心已还乡。


【山村雨后】
急雨凉风鉴水平,茅檐破晓听鸡鸣。
莫嗔茶老焙烟暗,呼取四邻盏莫停。


【别故乡】
春草如烟月正圆,乡愁几许自难眠。
蓦然勾起儿时事,若见离人绿柳边。



【夏夕乘凉】
素月照红颜,花间独影寒。
东风似我意,误把绣门关。


【山中泉响】
溪深人不见,泉响谷中闻。
碧水山前过,穿梭去哪边?


【迎夏有感】
小径徐风归牧人,披衣恐忆月光寒。
星空仰望闲情少,漠漠烟波渡水田。



【冬日怀远】
一望烟村十里远,孤篷逐浪渐云边。
夜来寒寺听风雨,冬尽山人不知春。


【己亥游花城】
晨晓疏风曳翠晴,细雨白云舞长空。
最是登高人未见,月圆已照小楼东。


【七律· 红船红】
灿灿航灯照东方,神州大地彩旗扬。
风清日暖天公意,海笑山呼万众情。
咆哮狂澜谁敢阻,英雄力挽谱华章。
千帆竞发稳掌舵,破浪潮头唱朝阳。



【花与鸟】


驿路断桥边,花雨潇潇,
她是一只嘶哑的白鹭,
默然看你,在水边
凛冽金辉里微笑。


不声,不响,
不媚,不扰——


而你,
饮霜沐风
时而泣不作声
四季却快乐仰望


终究,
雪染芳华,
凌寒独放——


你总不会知道,
玲珑少年的梦想,
是愿在你的花蕊里呢喃,筑巢…
无惧变老。
阿妈抹着眼泪说,
这样,该有多好…


清晨入古寺,
不见花与鸟,
望向水一方,
清泉汩汩淌祈祷,
寒梅香气满乾坤。



【以诗育智嚼真成诗】
——诗歌教学与乡土传统文化内在联系的探索
广东省湛江吴川市 黄小倩


    徜徉在诗意的校园;当我们凝视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神;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用世上最精炼最优美诗歌语言,去开启孩子们独有的智慧,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那么,儿童的诗歌教学,其深远的意义何在呢?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兴于诗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这句话中,中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就明确地指出,人的成长之道;学问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因为诗歌,往往能调动起人类积极,美好的情感,这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和必要条件。


二.诗无邪
    诗歌的本质是“诗无邪”及“文以载道”。写诗,讲究凝炼,含蓄,高古,空灵。正如主席要求的那样: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四有精神。这样,充分发挥了诗歌教育对孩子语言开发,逻辑启迪,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三.诗育智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因为,诗是最精简,美丽的语言,每个诗人都是推敲,提炼出彩语言的智者。
我们的家乡吴川,是个乡土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古老城镇。它是“中国诗词之乡”,享誉全国的吴川三绝:泥塑,飘色,花桥,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家乡临江海而建,“近山者仁,近水者智”,本乡本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粤西文化。例如,年例文化,那是一片火树银花;状元文化,诗书继世长;冼太夫人倡导的好心文化,忠义仁厚;粤西方言文化,腔圆韵正;粤西服饰文化,姑姐风范;真可谓:处处可入画,事事可赋诗。
乡土文化的蓬勃发展,为诗歌教学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可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诗歌的教学与乡土文化的发展,有着以下三点的联系:


一.浓郁的乡土传统文化是诗歌教学的源头活水
    大家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有305篇,其中,最大的篇幅就是国风,共有160篇。它记录的就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这不正是古代的乡土婚庆文化吗?再看长篇叙事诗的始祖——乐府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现代诗“你在桥下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些近体诗和现代诗的代表作,成功之处皆是取材于乡土文化,抒民情,接地气,清新自然。


二.诗歌教学是乡土传统文化传播的桥梁和枢纽
    著名的旅游胜地广东观音山,自2014年起,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诗歌大赛,每次都涌现出不少情景交融的诗篇,深情地讴歌了广东的自然和人文,大大地宣传了中华民族的国泰民安,彰显了祥和安定的民族信念。同时,诗歌隽永,大爱的魅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为了更好地搭建乡土文化与诗歌教学的桥梁,我们经常邀请市最大的诗词民间团体——吴川诗社的老领导到我校,给孩子们上诗教课。同时,积极支持学校的诗教老师走出去,参加乡土诗歌的文化活动,相互唱和,取得了诗歌教学与乡土文化相得益彰的理想效果。


三.诗歌教学与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皆是智慧和灵性的结晶
    会写诗的孩子都是聪明的。这点,相信很多诗教的老师都深有同感。我曾对我校2018年在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上获得大奖的60多位小诗人,甚至其家长,进行过追踪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诗教成功的孩子甚至其家长,都是满腹传统文化经纶的,他们普遍都是睿智,乐观的生活强者。
    说到乡土文化的传承,不禁想起中大奇才——林帝浣教授(笔名小林),这位吴川乡土走出去的才子,虽然出身寒门,却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带着万千国民的喜爱,2019年2月24日,在美国纽约还有联合国的总部,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精彩的讲演,90分钟的演讲,就有10次的笑声和掌声,睿智而精彩。他演讲的主题正是乡土的传统文化——《等一朵花开——24节气》。综上所述,从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不难看出:文字的产生及人民群众乡土生活中的文化典故,促使《诗经》和先秦诸子学术的诞生,《诗经》及先贤学术的延伸产生了《楚辞》,《楚辞》又催使了汉乐府诗的形成,汉乐府的发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巅峰出世,提供了天然的平台。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诗歌的传承发展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衣带水,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此论文获第十三届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大赛论文类三等奖)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的全部文章已被360个人图书馆永久收藏,可百度搜索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乐府诗集简介
2、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林黛玉的读书单
宋词创作的三种模式
“中国诗词大会”启示录: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会亡?(深度分析,推荐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