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毅夫:关于产业振兴的五大观点

导读:林毅夫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2013年9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林毅夫植根于改革开放实际,自主创立并实践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丰富完善农业经济学理论,重新构建发展中国家制度安排和宏观经济学理论,为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是中国的基本大业,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对于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他又有哪些见解?农参特梳理了林毅夫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5大观点,以飨读者。

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公开资料,观点属于林毅夫先生,供您参考。

1.乡村振兴首先必须是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首先必须是产业发展。因为只有产业才能够给农民提供就业,才能够让农民有不断增高的收入来源。必须针对这样的发展阶段,搞清楚各个地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什么,是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还是乡村旅游业?根据这个地方的比较优势来发展,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

除了产业发展之外,城乡差距在于很多公共服务的差距,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这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是产业振兴、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也是提高生产生活质量所必要的。这需要各级政府负起相当重要的责任。

2.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要共同作用

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一方面要有市场,第二方面要有政府去帮忙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说像基础设施、电力供应、公路交通来帮助原材料能运进来,所生产的产品能够进入市场。所以就要用好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多去发展各个地方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贫困人口就业机会的增长,这样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社会公平目标就能够同时达到。

以定西马铃薯为例,定西的农民过去也生产马铃薯,但仅仅作为保命粮。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马铃薯要发展成为一个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业,需要由科技研发适宜当地种植和市场需求的良种。生产多了,如果进入不了大市场,价格会降低,农民同样不能获利,要进入大市场,就要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的问题,对于定西这个地方,需要利用铁路运输;同时,也要有销售的渠道、销售的平台、销售的组织等。马铃薯的生产具有季节性,马铃薯的消费是全年的,如果在生产季节能够给予储存,在非生产季节就能够大幅提高产品的价格,要增收需要有储存设施的投资。另外,全国能生产马铃薯的地区不仅是定西,在全国的竞争中要胜出,就必须建立定西马铃薯品牌。马铃薯产品的产业链非常长,深加工能提高附加值,需要政府招商引资,吸引拥有技术、资金、销售渠道和品牌的大企业来投资。

3.实现区域一体化,将比较优势更好转化成竞争优势

对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言,随着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不断变化,产业结构会持续地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不断的攀升。如果有的国家或地区处于发展早期,重点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劳动力分工程度就不会很高,这样一个狭小的区域就可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例如,20世纪80年代,国内出现了“一乡一品”“一县一品”或“一省一品”的现象。

但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资本的积累,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资本密集、分工细化的时代,要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往往就不是一个狭小区域就能够做到的(例如一个乡镇或者一个县城),而是需要在更大的经济范围或区域内进行优势互补。这就需要通过区域一体化,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才能将自身的比较优势更好地转变为竞争优势。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一市一品”,而是跨地域的,各地区按照比较优势,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集群,变成全国或是全世界的竞争优势。因此,要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分工足够细化的产业集群,这样才能将各地自身的比较优势更好地转变为区域的竞争优势。

4.以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把数字技术的潜力发挥好,首先还是要了解数字技术到底是什么,然后我们现在的产业发展碰到什么瓶颈,数字技术在解决瓶颈问题时能发挥什么作用。用这个思路的话,数字技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

数字技术是一个新技术,它的作用方兴未艾,当前有些偏远地区,已经利用互联网克服市场供需信息的瓶颈,把他们当地有机、绿色的食品直接卖给城市的消费者。我去华为参观,看到通过5G的物联网把每一头奶牛进行实时的监测,而提高产量。所以,只要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运用新科技的能力,提高必要的基础设施,我相信数字技术同样会给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机遇。

5.技术水平落后的时候发展前沿科技,大概率会失败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管是中国还是非洲国家,现有的技术和产业肯定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后者要更为先进。这也就意味着存在巨大的鸿沟,同时也有很大的技术扩散的空间,可以去采用现有的先进技术。不过如何采用、如何推进,至关重要。

成功的技术引进消化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也就是说,创新必须符合一个国家的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

想要有竞争力,就要发展符合本国要素禀赋的产业,从而获得低生产成本。如果禀赋结构升级,则需要采用新的资本较为密集的技术,同时要发展资本较为密集的产业。这样就可以引进消化与自身发展程度相容的技术。基于这一原则做选择就可以从后来者优势中获益。如果不遵从这一务实原则,有时就会好高骛远。收入水平还很低、技术水平还很落后的时候就想要马上发展前沿科技,当然勇气可嘉,但大概率会失败。

技术借鉴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因为这项技术是新的,即使是从国外借鉴过来也要做很多调整,去匹配当地的条件,才能让这项技术发挥大作用。因此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看,技术借鉴和技术适应也属于一种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毅夫:战胜命运与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
按林毅夫的分类系统谈行业基本面考察
紫金山知识产权国际峰会又召开了,这些国内外大咖谈了些什么
林毅夫: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全球后疫情时代的工业化未来|林毅夫
林毅夫:六步,用产业政策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具备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优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