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状元:病机,病机和病因的核心,和辨证的过程

病因与病机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被用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中医学中,人体被视为一个整体,秉持着“天人相应”、“因果关联”的观念。研究病因与病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另外,病因与病机也是密不可分的。病因导致病机的发展,而病机又反过来影响病因的产生。所以,了解中医的病机,病机和病因,这也是中医的立医之本也。

中医的病机

小王问:'谢老师,我想了解什么是中医的病机。我明白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但我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它的内涵和应用。'

谢老师点点头,他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涉及中医核心理论的问题。他开始解释:'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是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内在规律和依据。在中医,病机它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为基础,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即我们中医所说,病机学说。'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这些话,然后追问道:'谢老师,病机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谢老师微笑着继续解释:'病机学说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从整体上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这包括了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

小王认真地记录着,然后问道:'还有呢?'

谢老师继续说道:'其次,病机学说从脏腑、经络等某一系统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比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小王点点头,继续追问:'还有其他方面吗?'

谢老师笑着说:'当然,还有更多。第三,病机学说探讨某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比如六经传变病机、卫气营血传变病机和三焦传变病机等。'

小王感到自己仿佛探索到了一座宝藏,他急切地追问:'还有吗?'

谢老师笑容满面,继续解释:'当然,还有更多。第四,病机学说研究某一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比如感冒的病机、哮喘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等'

小王不禁激动地追问:'最后一个方面呢?'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最后,病机学说还研究某一种症状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比如痛证的机理、恶寒发热的机理等等。'

小王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中医宇宙中,他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敬仰。他感慨地说:'谢老师,中医的病机学说真是博大精深,那中医的病机跟西医的病机有什么不同呢?我要好好学习,深入研究它。'

谢老师鼓励地说:'很好,小王。西医的病机,我们更多是讲病理学或者病理生理学。中医病机理论立足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将局部病理改变同全身状况相联系,依据脏腑组织经络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探讨疾病的发展转变规律,形成了独特的从整体联系和运动变化观点认识、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病机观。因为中医和西医的哲学基础是不一样,病机理论当然是不一样的。'

中医的病因

谢老师的目光温和而严肃,他又微笑着对小王说:“小王,你来问我问题了,我要考考你,中医的病因有哪些吗?”

小王马上表现得很紧张,但是他还是点点头,认真地回答:“病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病原,是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研究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病症表现的理论即是病因学说。

中医病因学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求因’

谢老师点头,满意地说:“很好,你掌握得不错。,中医病因学还有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求因’,主要有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疫病、外伤和虫兽伤,某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痪血等也可成为致病因素。

谢老师又说:“现在,我们来具体谈谈这些致病因素的分类。”

小王打开笔记本,笔在纸上飞快地写下:

第一,外因:六淫,疫疠。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多由肌表口鼻而入,与季节环境相关,可相兼致病或相互转化。疫病为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性致病邪气,发病急骤严重,传染性强,症状相似。

第二,内因:七情,劳倦,饮食。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过极时直接伤及内脏,扰乱脏腑气机,情绪可影响病情。饮食失宜是指饮食不节、不洁或饮食偏嗜等。劳逸失度指过度劳累或安逸。体力脑力或房劳过度,都可积劳成疾,安逸过度也可使气血不畅、脾胃积滞、体态臃肿虚弱。

第三,病理产物:淤血、痰饮。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为病理产物,同时为致病诱因。如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阻滞气血运行,蒙蔽神明而致病,病势缠绵,变化多端;而血行不畅或未消散的离经之血为痪血,又可引起刺痛肿块、出血紫给及失荣等病症。

谢老师思考了一下,继续说道:“其他的病因还有外伤,金石,水火烫伤,虫兽等。病因的分类对于辨证施治非常重要。你要明白,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找到病因,然后针对性地治疗。所以,你要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这些病因,将它们运用到实际临床中。

小王恭敬地回答:“是的,谢老师,我会努力学习,请问什么是病因辨证呢?”

病因辨证是中医的一项重要理论,主要分析疾病的发病原因。我们首先要了解病因的种类,比如六淫侵袭、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逸失度、金刃跌扑等,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谢老师语重心长地解释着。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每一句话,不时点头示意自己的理解。

在疾病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常常是互为因果的,某一阶段中的病理产物,可成为另一阶段新的病因,比如痰浊、瘀血、食积等。医药不当也是病因的一种。” 谢老师继续深入讲解,眼神中透露出对医学的深厚理解。

不同病因侵入人体的不同部位,产生的病态反应也不同。我们可以从发病、病史、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病变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性质。” 谢老师言之有物,让小王如沐春风。

具体来说,病因辨证包括六淫、疫疠辨证,情志内伤辨证,劳伤、食积、虫积、外伤、药邪辨证。每一种辨证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逻辑和特点,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谢老师总结得淋漓尽致。

小王心中的困扰渐渐消散。谢老师又说:“你还需要在学习一下辨证论治。”

小王点点头,更加认真做起笔记。谢老师说:“其实'在中医学中指的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症状的综合表现,也可以理解为征候。由于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反映这一阶段的征候也会不同,因此证是具有可变性的。由于'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因此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辩证’在中医学中是指认证、识别证的过程。辨证的过程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小王又问:“论治呢?”

谢老师说:“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病因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它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而指导我们的治疗。”谢老师言简意赅地解释道。接着,他指着小王的笔记本上的内容继续说道:“病因辨证有很多种,比如六淫侵袭、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逸失度、金刃跌扑等,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疾病的原因和结果通常是相互关联的,一阶段的病理产物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新病因,比如痰浊、瘀血、食积等。而医药不当也是一种潜在的病因。

小王点点头,继续追问:“那么,辨证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谢老师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辨证的过程首先是辨病因,辨病因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手段,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工作环境、情志状态等,分析病因的性质、部位、时序和关系。首先,要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其次,观察患者的症状,比如脉象、舌苔等,这些都是反映病因的重要线索。接着,要将这些线索与不同的病因联系起来,推断出最可能的病因。最后,根据病因进行辨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谢老师又说:“小王,正确的辨识病位,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因和病性,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要精通这一技巧,你需要对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首先,你必须明白辨病证的部位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蔓延程度,帮助你确定遣方用药。”

小王认真地记下了这些重要的信息。“谢老师,我明白了,但我还是不太清楚应该如何准确地进行病位辨证。”

小王跟随谢老师的指导,接着,谢老师又说道:“常用的病位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其中脏腑辨证主要用于内伤杂病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主要用于外感病辨证;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适用范围较广,而在针灸、推拿、骨伤等专科诊治中尤为常用。

谢老师开始解释:“病性辨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归纳、判断,从而确定疾病当前证候性质的辨证方法。

小王点点头,示意自己在认真聆听。谢老师继续道:“辨病性是指确定疾病的虚实和寒热属性。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致病的邪气有阴阳之分,而人体的正气也有阴阳之别。不同属性的病邪入侵人体,会与人体正气相争,导致阴阳失调,出现不同类型的病证,其表现为寒热不同。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用笔迅速记录下这些关键概念。谢老师接着又说:“更具体来说,病性分为一般病性和具体病性。一般病性包括寒、热、虚、实等,属于抽象的病性概念。而具体病性则是以气血津液、阴阳盛衰的变化为主,如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血虚、血瘀、津亏、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等。

辨病势

谢老师又补充道:“小王,中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时间和耐心。我再补充一个辨病势。辨病势是指诊断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了解病势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医理论中,疾病有其一定的传变规律,如外感病传变的一班规律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不同阶段的病情表现及临床表现不同。因此,医生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疾病发展变化趋势,提前预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速病愈。

附《八纲辩证相兼和转化彩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入门:辨证论治的三大点,病因、病位和病性
中医毒邪辨析
认识中医(五)病因病机与诊断
.名老中医经验集
中医看病在于看象
(1)痰饮瘀血非病因论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