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95后“新农业大佬”们,是如何返乡脱贫的?

作者 | 宇哲

供图 | 受访人

“让更多的人来帮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

直播结束之前,戴着草帽、穿着军训胶鞋的“农民院士”朱有勇,一边挖着土豆,一边向几十万网友卖力展示。

2020年春天,长期驻扎在澜沧县扶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第一次走进了拼多多和央视的联合直播间,原本半小时的直播,被延长至一小时。最终,吸引了54万人观看,当天挖出的近25吨土豆销售一空。

这场直播被记录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制作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中。该专题片近期播出后,“院士”直播热卖25吨土豆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引来更多关注。

院士直播1小时,土豆售罄25吨

热闹的直播间与“为土豆代言的院士”背后,是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贫困县“等待脱贫”的故事。

这个叫澜沧的贫困县,与缅甸仅一线之隔。生活着从原始社会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拉祜族。这里有着优渥的自然条件,超过70%以上被森林覆盖,但却是全国深度贫困县。2013年,这里的国家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仅一千多元。

贫困成为这片土地亟需解决的难题。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的科技扶贫点,朱有勇主动请缨来到澜沧扶贫。五年间,朱有勇穿梭在澜沧的田间地头,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方式,最终带动了当地孵化出了“比脸还大”的冬季土豆。这个把澜沧当作自己第二故乡的院士,甚至在全国两会时将土豆带到人民大会堂现场向全国媒体展示。

即便如此,2020年的疫情,传统销售渠道受到冲击,当地大约700吨土豆无处销售。

这次直播,成为特殊形势下的新尝试。院士亲自下田直播,在解决土豆销售的同时,为当地的人们上了一场生动的电商培训课程。

显然,直播技术这一当下最新的电商新事物,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澜沧的一切与外界进行连接,它让澜沧的优质产品销往全国,也为这里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如今,电商直播开始涌入中国农村。直播带领农民脱贫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上演。

去年,河南宝丰县大黄村有十多家村民做起了电商直播,带动周边几百名村民就业,销售额每晚能达到几万元至几十万元,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愿意留在家乡创业、就业。

新的技术与形势下,“如何帮助农村脱贫”仍然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朱有勇“卖土豆”的故事,被写进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制作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中。这部纪录片中,还有太多需要脱贫的乡村,而“电商助农”则为脱贫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要展开电商脱贫模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帮助农民们建立起对电商、直播等新事物的了解;第二,掌握真正的直播电商相关技能,培养品牌思维。

在澜沧县的故事里,朱有勇的另一个身份是云南农业大学的前校长,他意识到:除了种植土豆外,农民们对市场和品牌的理解有限,对电商、直播等新事物不甚了解。

因此,朱有勇建立起扶贫培训班,并联合拼多多讲师为学员普及电商知识。首期60名学员年龄从20~50岁不等、分别来自全县20个乡镇,从零学习如何开店、如何提高店铺运营效率等电商知识,如今大多已在拼多多开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

朱有勇的带动下,现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也加入进来,对云南农大3万师生发出了“直播家乡,助农扶贫”的号召——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技能,在电商及互联网平台开设直播间,帮助家乡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消费者。

如今,在两届“校长”的带领下,云南农大师生已经开设了1万多个电商直播间,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带货。

电商直播向乡村下沉,已成为必然趋势。其中,拼多多作为电商头部企业,在2015年,通过农产品集聚了第一批种子需求后,更加确认要扎根于农村,并提出“新农人”体系。

“新农人”是谁?是指受过高等教育、了解互联网的新型职业人才,平台通过“新农人”体系,培养新型人才进行返乡创业,带动农村地区全年发展。

2018年,拼多多创立多多大学,在线上与线下建立起“扶贫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培训通道。

2018年起,通过“多多大学”等培育体系,拼多多已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激发与培养“新农人”的过程中,拼多多无疑将农业变成了一条理想的创业赛道。

90后纷纷返乡“务农”

顺应直播大潮,90、95后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快速成为这一趋势下的中坚力量。

前有以短视频起家,在海外爆红甚至打破吉尼斯记录的四川姑娘李子柒;后有带着纯真笑容,火遍大江南北的藏族小伙丁真。好的内容创作与不加修饰的真诚,通过网络迅速发酵,一夕之间让他们成为时代的标签、也成为家乡的注脚。

如今,越来越多的90、95后,甘愿放弃大城市的霓虹,返回农村电商创业。

前不久,微博上一个热议话题“海归硕士放弃澳洲绿卡回国务农”,引来国内同胞一片喝彩掌声。

这个叫赵闫的新疆姑娘,原本已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毕业,并且拿到绿卡、拥有一份高薪工作,却毅然回到故乡新疆的农村,当起了“新农人”。

2017年,赵闫和两个双胞胎弟弟成立了“阿拉尔三颗枣农民合作社”,专门从事新疆红枣的种植、加工和销售。

按照传统模式,新疆的农产品卖到内陆,流通链条特别长——收购商贩、批发市场、商店、超市等多个环节,成本层层叠加,最终卖到消费者手中,价格要比原产地贵出不少。

如何缩短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让家乡好货,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

姐弟三人积极转型,成立了电商公司,在拼多多开了两家店铺,卖干果和鲜果。

借助拼多多的“产地云拼”模式,把在新疆阿拉尔建的一座工厂变为产地仓,占地2.6万平米,所有果品在原产地采摘、收购和加工;同时,在陕西咸阳建立前置仓,农产品先从新疆直发到咸阳,之后借助当地的仓储、物流优势,直接把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就这样,销售链条大大缩短。赵闫通过拼多多的两个店铺,把新疆好货卖到了全国各地,2020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成功带动周边七八十户枣农,辐射红枣种植面积3000亩。

“新农人”返乡,“一店带多户”的还有很多,24岁的四川会理县空姐何爽,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在趋势与国家政策影响下,何爽毅然从东方航空辞职,回到大山种起了石榴。

会理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榴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过去会理石榴主要靠大货车运出大山,进入全国的批发市场。

为了帮助农户打开消费市场,2017年会理县出台措施鼓励种植户、合作社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销售农产品,何爽看中这个机会,回到家乡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始了创业之路。

像赵闫、何爽这样看准趋势,毅然返乡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比如蒲江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杨添财、会理县返乡大学生肖杰等等

在多多大学这类平台的帮助下,年轻人已经看到了“直播助农”带动家乡脱贫的趋势。

这些回到家乡的“新农人”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家乡电商拓荒的角色,在拼多多等平台的辅助下,他们一方面为区域产品的规模化推广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地方致富的带头人,吸引更多农民了解从而加入电商行列。

在不同背景的“新农人”带动下,全国涌现出一批批年销售过千万、过亿的新型市场,正如拼多多深入推进“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的策略,通过“培育致富带头人+探索科技扶贫应用+创新产业扶贫产品”的完整体系,让产业全面下沉到乡村,让脱贫正在成为可能。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来自老窝村的1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变身“新农商”,成为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虽然有多多大学这类专注于“农村脱贫”与“新农人养成”的平台,但随着中国农产品互联网化的发展,农村电商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

去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其指出未来五年农产品电商人才缺口将逐年上升至350万。

《报告》发现,目前农产品上行电商人群,仍以中等文化水平为主,大学文化比例仅16.5%。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毕业的电商专业人才,第一选择并非投身于基层农村电商的发展。

新电商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增速加快,这也为农村电商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才能帮助更多人抓住农村电商崛起的机会?

《报告》指出,拼多多在不到五年时间里,带动返乡新农人超过8.6万人,直连超过1200万农业生产者。在实战养成大批量新电商人才的同时,拼多多以多多大学等为载体,通过与政府部门和高校师资力量合作,系统地推进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平台上70%以上的活跃商家,都通过多多大学接受过系统培训。

当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瓶颈,头部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只有像拼多多这类电商平台,不断推动农产品上行,不断培养兴农电商人才,农村电商才有机会引发出一场真正的革命。

农村电商化成趋势

当拼多多等平台逐渐成为一代新农人的“黄埔军校”,一批批卸甲归田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可以看出年轻人强烈的自主创业需求及帮助家乡脱贫的深切愿望。

农村脱贫致富,下至人民、上至国家,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在脱贫攻坚战之后,党中央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这其中,电商作为脱贫振兴的“中间人”,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甚至承载着农村电商的未来。这一点,拼多多等平台已经做好准备。

此外,拼多多在脱贫攻坚方面也获得国家的充分认可。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其中,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获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据悉,此次共有三家互联网企业获此最高规格的集体表彰。

拼多多CEO陈磊在参加表彰大会时表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荣誉,是对拼多多人的巨大鼓舞,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商平台,拼多多以农业起家。2019年,拼多多平台年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2020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超过2700亿元,继续保持三位数左右的高速增长。

快速增长之余,之所以能够精准有效地扶贫助农,因为拼多多充分结合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基于 “农地云拼”体系带动农产品大规模上行。

依托“农地云拼”体系,拼多多平台单品订单量10万+的爆款农产品已经超过1500个。比如,广西、云南地区的百香果、人参果等小众水果,先后通过拼多多平台走红全国。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已经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人,累计带贫人数超百万。

拼多多在脱贫攻坚方面的种种举措,皆以农业为核心。农业作为触及人群最广的行业,农产品的互联网化,将标志着中国经济登上新台阶。可以预见,伴随着“三农”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与资源投入到中国农村地区,推动社会与经济,实现更加稳定的长远发展。

而拼多多等平台加大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与创新,必然会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好的农产品带到消费者面前,既是头部平台的使命所在,又解决并带动农村的就业与经济发展。

在推动农产品上行的战略下,农村电商化趋势已经到来。如何进一步弥补农业电商人才缺口?在农村互联网化道路上,能否激发出一场真正的变革?以拼多多为首的电商平台能否助力全面振兴乡村?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万年轻人返乡接棒“务农”拼多多做对了什么?
院士直播带货助农扶贫获点赞,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更多机遇
★2016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16年农村电商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趋势与对策
扶贫助农!圆通e城e品“互联网+农业”正发力,助力农产品上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