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偶然,中国人用筷子的原因,一种食品的重要影响,历史挺有趣

​中国人为什么最终决定使用筷子(箸)作为第一个进食工具,而放弃了餐叉(叉)和勺子(匕),这真是一个挺亢长、挺复杂的故事,这里面和中国的农业发展、饮食观、经济发展、观念变化、甚至器物形制的重新设计都有关系,我们今天使用筷子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时兴起,而是一个漫长时段里的有趣的改变。

其实筷子一直和农业的发展关系密切,中国人和欧洲人的分界线在于他们一直在使用餐叉,他们的餐叉是四齿的,中国发明使用的最早的餐叉是三齿的。中国餐叉的使用时间很短,最后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彻底放弃了,餐叉的问题是无法对大块的肉进行有效分割或者说很吃力,效率不高。

但其底下根源在于农业的发展超乎了预期,中国人一方面渔猎一方面农耕,这时候匕(勺子),叉(餐叉)和箸)(筷子)已经发明出来了。主要原因是原始中国人在吃'鬲'中煮的粥,或'甑'中蒸的粟和稻时太烫。当时的吃法就是'粒食',因为主要的小麦的加工工具'石磨'工作效率还不高,筷子的用量也不大,最主要使用的是勺子,勺子也主要是在贵族间使用,因为他们的主要饮食是'羹湯',而筷子是主要是夹取汤中的一些蔬菜。对于普通的人来讲,大多数是'手食'。

从'手食'到'匕食'、再由'匕食'到'箸食',时间很漫长。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才用筷子,用筷子吃饭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历史上最早的最有名的筷子使用者是商纣王,他有一双象牙筷子,《韩非子》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被他的大臣认为是亡国之兆。

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都使用筷子,今天我们见到过各式各样的出土的筷子,金筷、银筷。犀筷,长度最长的有35厘米以上,最短的17厘米,形制也有平直的,纺锤形的,尖头的,上下一致的等多种,虽然有很多出土,但这时的筷子并没有一家独大,筷子还是配置勺子使用。

这个时候,中国完成了几件事,小麦成为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有大量种植,加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人的食器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商周的厚大笨重逐渐变化到宋代的轻便手持,形制越来越轻便,唐代西域胡床的引进在宋代已经遍地开花,人们的坐姿有了变化,进食的姿势克以配合桌子,椅子等器具更舒适性。

中国人大量使用筷子就是宋代,这和宋代的经济繁荣很有关系。最主要的是面条的大发展。一直以来,汉代就有面条这种食品,当时叫'汤饼',其实就是面片汤。后来面条才更有条的样子,面条变得细长,一尺一段。

诗人傅玄《七谟》写过细面诗;

'乃有三牲之和羹,蕤宾之时面,忽游水而长引,进飞羽之薄衍,细如蜀茧之绪,靡如鲁缟之线',

《齐民要术》记载北魏开始有专门的'水引饼',比汉朝的面片汤强了一点,薄如'韭叶'。唐朝的皇家吃面已经有点仪式化了,冬天要做热的'汤饼',夏天则做'冷淘'也就是过水凉面,但不是朝鲜冷面。

宋代的经济非常繁荣,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富足、安定,生产力水平提高,工商业很发达,宋人以前的中国人一天只吃两顿饭,直到宋朝才开始一天吃三顿饭,那个时候全世界恐怕只有宋朝人能一天吃得起三顿饭。宋朝的有钱人很多,“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有宋一朝,即使小城镇和集市都很繁荣,这种繁荣带动了宋朝饮食业的迅猛发展,大中城市酒楼饭店鳞次栉比,集市小吃也流光溢彩,到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宋朝的饭馆和小吃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

在大量的商业交流中,饮食业不可避免的发展起来,今天的中国北方大量的小面馆,可以说是宋朝的加强版。有了商业交流,就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快餐化需求,更快、更方便为从贩夫走卒提供热量,这个解决办法就是面条以极为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

对大多数地区的人而言,汤饼是最美味又快捷的食品,带有汤水作料,这个时候的面条花样多不胜数,宋代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中记载的面条品种就有三四十种之多。

《梦粱录》记录的南宋面食名品有“猎羊盦生面”、“鸡丝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子料浇虾面”、“银丝冷淘面”。《东京梦华录》中主要记载记汴京的面条流行款:“插肉面”“燠面”,“桐皮熟烩面”,《梦粱录》也记载有 “三鲜面”“炒鸡面”等。《武林旧事》中记有“大片铺羊面”、“炒鳝鱼面”、“卷鱼面”、“笋辣面”、“笋菜淘面”等等。南宋末年曾经有一种药棋面,其实是挂面,“细仅一分,其薄如纸”,可见面食普及之广。

面条的出现最直接的让筷子的使用得到爆发性增长,人们发现,制造成本更低,技术含量更低的筷子其实可以解决面食上的一切问题,加上宋朝瓷器制造的发达,完全可以通过将碗端在手中解决汤的食用问题,勺子的使用反倒显得有些繁琐。

筷子成为我们的主要进食工具不是没有原因的,制造成本极低、易于普及是筷子流行的基础。面条是筷子发展的重要介质,没有面条的大发展筷子也不会在以后的中国人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社会化的需求,筷子占据主导地位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和宋朝的富庶有关,只有富庶的宋朝才会有很多人吃面条,只有更多的人吃面条才会让筷子被更多人接受,宋朝加面条,才是能够使筷子流行的主要原因,缺一不可。

筷子使用人口也就越来越多,筷子的功能也越来越被发展出来,渐渐地元代以后,中国人使用筷子就成了习惯。

明代以后,筷子和勺子在使用分工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筷子可以用于取食餐桌上几乎所有的菜肴,勺子成了专门取食羹汤的用具。现在已经是一切场合一双筷子包打天下,勺子渐渐成爲可設可不設的附属性进食工具。

明代以後的筷子的形状基本稳定了下来,首方足园的筷子尤为流行,它成了标准的中国筷子,直到今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筷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它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传统代表文化——筷子
用筷子是文明的表现(原创首发)
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刀叉又是谁发明的呢?
历史上的今天——8月4日,日本的筷子节
2000年前,中国人为什么放弃叉子,选择了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