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堂】五行学说的形成

五行学说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的五方概念所形成的“五方说”。根据甲骨文的记载,五方说把商朝的所在的领域称为“中商”与“东土”“南土”“西土”“北土”并举,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用“东西南北中”五方总括整个空间方位的概念。此为五行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同时,古人不仅认识到方位、风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认识到时间季节及天体变化对农耕稼穑的影响,因而在观测四时气候变化与天体运动的基础上,将天气的运行分为五个时节,形成“五时说”。如《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分为四时,序为五节。”并与天体五星的运行联系起来,形成“五星说”,如《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汉书·艺文志》亦说:“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可见,五行又是古人观星定历的产物,反映了四时季节气候变化的规律、特点及其生化特征。五行的初义就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即五个季节的气候、物候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五星的运行引起。

继“五方说”“五时说”“五星说”之后,同时出现“五材说”和“元素说”。五材指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种生产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而且进一步认识到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对人类生活非常必要,缺一不可,如《尚书·洪范》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更具体地表述了五材为人们生活、生产所必需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发展为“五元素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乃五种物质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如《国语·郑语》曰:“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即金、木、水、火与土发生关系,土是中心,由此而生成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五材则成为构成其他事物的最基本的五种元素。五材说与五元素说的出现说明古人试图从五种物质元素的结构关系上来把握一切有形事物的整体联系,这是五行学说的很大发展。

五行作为哲学概念,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日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记载了五行的名称、次序、性质和作用,但没有涉及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孔颖达注则指出:“五材,言五者多有才干也。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世所行用也。”可见由“五材”易名为五行,实现了由实体到抽象的升华过程,从而标志着五行作为哲学概念的形成。五行只有抽象为五种功能属性以后,才可以作为归纳自然社会万物万象的模型。

春秋以后,古代思想家开始探索五行之间的关系,逐渐确立了五行之间存在着既相克又相生的内在联系。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水能灭火、金能伐木等现象,从中认识到五行之间的制约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明确指出了五种自然物质的相胜关系。关于五行相克的认识,《素问·六微旨大论》说:“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古人把这种六气相胜的自然变化规律结合木、火、土、金、水加以归纳,就形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五行相克规律。可以说,五行学说中的五行相克是古人对自然物质制胜关系和自然气候正常制胜规律的抽象。对五行相生关系,先秦著作中未见明确记载,但从古人对四时气候及物候运转规律的认识来看,当时已具备五行相生次序的概念。如《春秋繁露·五行之义》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素问·脉要精微论》也记载:“彼春之暖,为夏之暑。”说明春暖可以生夏暑。可见五行相生关系主要是对自然气候正常相生规律的抽象。

综上,五行学说的形成不是单一的思想渊源,而是融合了“五方说”“五时说”“五星说”“五材说”和“五元素说”等多种思想,经过抽象升华而逐步形成的。古人认识了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并将其广泛用于解释自然界乃至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这标志着五行学说的成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堂】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五行学说的形成
第四章 五行学说(1)
五行的奥妙:大千世界,生克制化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第七课 河图洛书与四象五行(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