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盆地是中国太极图的发源地

西南土著的历史典籍《物始纪略》与《彝族创世志》里,四川盆地有一对娄斯颖及郎多努,娄斯颖住在宜宾,郎多努住在成都。他们俩与中国太极图有直接的关系。

一、成都郎多脑(郎多努)与宜宾娄斯颖(娄愁尤)

《物始纪略》里把他们俩译为娄愁尤及郎多脑,而《彝族创世志》里把他们俩译为娄斯颖及郎多努。娄斯颖为女王,郎多努为大臣,男性。(彝文典籍里通假现象很多)

宜宾与成都的2位古夷人

郎多脑(郎多努)与娄愁尤(娄斯颖、娄赤以)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发现了《彝族创世志》里的另外一段记录,显示他们俩父母是米古鲁(慕古鲁)与靡阿那(靡阿娜),这两位在彝族文化里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他们是米古鲁与靡阿那的儿女

六个巴若,与巴人有没有关系?我还没有查到相关信息。

米古鲁(弥古鲁、慕古鲁)与靡阿那(弥阿娜),懂彝族文化的人都知道。他们谁呢?请看下一段。

二、天父地母图

彝族文化里,天父(乾父)叫做米古鲁(弥古鲁、慕古鲁),地母(坤母)叫做靡阿那(弥阿娜)。

成都的郎多脑(郎多努)与宜宾的娄愁尤(娄斯颖、娄赤以)原来是天父地母的儿女。米古鲁与靡阿那可能是西南夷文化里最早的一对天父地母,出现的时间不晚于商代。因为商代武丁时期,西南的希慕遮已进入天地君(天君地王)时代。

天父地母就是双鱼图

彝族的天父地母图就是这个样子。双鱼相绕,白鱼为父,为天;黑鱼为母,为地。

西南夷的天父地母图

大家可以看注音,天父叫“弥铺”(即天君慕兹),地母叫“靡莫”(即地王特府)。天父的标准发音为“慕铺”,因为彝语里“慕”又异读为“弥(米)”,所以,希慕遮也译为希弥遮(希米遮)。靡莫的莫其实是“嫫”,今天的云南人叫“妈”,还仍然发音为“嫫”。在浙江、上海一带也有类似发音。

以前的研究者说,“靡莫是滇国巫师”或者“靡莫是牧靡之转”,都是不对的靡莫是地母、坤母的意思。我在替前人纠正错误。我说的与别人不太一样,不懂的人却说我在发明历史,杜撰历史。难道前人有错误,我们还要跟着他们一直错误下去吗?

三、天君地王制度

在天父地母的基础上,西南夷发展出天君地王制度,彝文典籍记载的上古天君地王有7对:

序号

天君(白)

地王(黑)

备注

1

恒斯索(武斯索)

投阿武(特阿娥)

哎哺第10代

2

恒阿武

特洛费

3

恒乍祝

特乍兜

周武王时期

4

恒举哺

特举韦

5

恒斯例

特斯例

6

哎律律

哦啰啰

7

策举主(策古兹)

亥堵府(恒特府)

最著名

*在彝语里,慕为天,靡为地。

*恒乍祝为慕靡第6代,首创君长制,约公元前1075年左右。

*策举主为慕靡第10代君,约公元前975年左右。

恒乍祝即恒扎耿,在濮及乌创立基业。濮即云南之东川(含会泽)、沾益,乌即贵州安顺、兴义。有研究者说,濮及乌是后世夜郎国的最初雏形。

第7位策举主极其著名,在彝文典籍里像玉皇大帝一样跨越多时代存在,是彝族的神。他实际上是慕靡第10代君,西周时期人物。但慕靡31代谱系里没有他的名字,原因又是彝学界的一个错误。彝学界的前辈们说,慕靡31代谱系是彝族慕靡时代的君王谱系。其实他们也说错了。我实在忍不住要给他们纠错:

1希慕遮;2遮道古;3古珠诗;4诗雅立;5立雅密;6密乍拐;7乍拐作;8作阿且;9且阿宗;10宗阿贤;11贤阿基;12基迫勒;13迫勒道;14道孟尼(窦米能);15孟立赤;16赤阿索;17索阿德;18德喜所;19喜所朵;20朵必额;21必额堵;22堵洗显;23洗显陀;24陀阿达;25达阿武;26武阿补;27补侏娄;28娄侏武;29武洛撮;30撮珠笃;31笃慕;

以上慕靡31代只是小儿子一族的谱系(古夷人父母老了与小儿子一家同住,死后牌位供在小儿子家),窦米能、武洛撮、笃慕都是家里的小儿子。他们的大哥及堂兄才是彝族君王。小儿子混好了,也可以独占山头,为一族之君。

中原典籍里记载黄帝时代也存在“天君地王”制度,《淮南子.天文》:“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又《时则》:“中央之极......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后土与黄帝同列中央之神,中原文化里的“皇天后土”。天为阳,地为阴,帝又与后相对。后土娘娘就是地母。与西南夷的天君地王是一样的。

三、伏羲与女娲

按前面的记载,郎多脑(郎多努)与娄愁尤(娄斯颖、娄赤以)似乎是兄妹结婚,繁衍后代。他们的父母为天父米古鲁(弥古鲁、慕古鲁)与地母靡阿那(弥阿娜),即西南夷的太极图。

伏羲与女娲

给人的感觉好像跟女娲与伏羲的故事非常相似。女娲与伏羲兄妹结婚,繁衍后代。伏羲发明太极图。

中国的很多上古传说,在多地区、多民族里都会有类似故事。具体来源,尚不可考。

女娲及伏羲最早见于《庄子》、《山海经》,汉代起才传说他们是兄妹。是不断被补充完善的故事。彝族的天君地王制度从商代武丁时期就开始了。

四、天地君时代

慕靡是彝族第4个时代,也称天地君时代。从慕靡开始,彝族的谱系就非常完整了。

始祖希慕遮约为公元前1200年人物,从希慕遮到笃慕有31代,从笃慕到清朝改土归流,水西部(罗殿国)有84代(1698年)。奢香夫人就是水西部的媳妇,丈夫早逝,儿子尚幼,她曾经也代理过水西部土司(俗称土皇帝)。

希慕遮距1698年有31+84=115代,以业内惯例每代25年计算为2875年,希慕遮距2023年为3223年。要知道,中原孔子家平均下来是32年每代。西南夷每代25年的计算方式不算多。

希慕遮为商代人物,滇东北的慕靡(天君地王)时代开始于商代。四川盆地的天父地母应当不晚于滇东北的天君地王,至少在殷商时期存在,这不就与三星堆的时间连上了

三星堆祭祀坑年代官方确认为商代晚期:考古队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除五号坑和六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坑、4号坑、7号坑、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与希慕遮同期)

慕靡的彝语意思就是“天地”,慕为天,靡为地。天为白,地为黑。父为天,母为地

慕靡王朝的核心区在今云南嵩明、寻甸、会泽、东川一带,嵩明与寻甸古称牧靡(木密),会泽与东川、巧家古称堂琅。古慕靡王朝核心区在今天云南昆明市的东北侧,属于昆明现在的辖区范围。

嵩明、寻甸属于地母居住的地方,地母的彝语叫“靡莫”。西汉司马迁记载了靡莫国的一些情况。嵩明、寻甸旁边的昆明为滇国,曲靖为劳浸国,滇国与劳浸国都是地母(靡莫)的后裔。嵩明药灵山的升麻草药是中国升麻的极品,升麻在彝语里称色麻、叟麻,所以,靡莫国又称寿麻国。汉代称牧靡县、收靡县,靡与麻通,收靡县就是收麻县、寿麻县。

西南夷的地母靡莫就是《山海经》的西王母。

慕靡时代又称天君地王时代显然传承了远古时期成都及宜宾的天父地母制度。《彝族源流》记载的慕靡系天君地王如下:

序号

职责

天君

(慕兹)

地王

(特府)

1

统管米靡氏

舒苦姆

可洪额

2

沽君

祖载载

府固固

3

维君

祖叟舍

府武费

4

哺君

鄂阻阻

莫博博

5

啻君

祖娄余

府娄能

6

博君

祖阿姆

府阿洛

7

统管鲁朵

祖苦姆

府莫署

8

统管里斯

鲁阻阻

朵莫莫

9

统管迷觉

确雅宏

确雅租

10

统管塞赤污秽神

补录姆

卓鲁那

11

管制撮邪丑陋神

舒苦姆

可洪额

12

管制邹介间离与诈骗神

诺娄布

祖哲尤

13

管米靡宫室

抽鲁宝

抽鲁吉

14

管米靡地盘

舒度额

牙斗娄

注:

u 希慕遮-笃慕31代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上述天君地王中;

u 神级天君策举祖(策古兹),神级地王恒度府(恒特府);

u 苦姆就是“昆明”的另一种翻译;

u 希慕遮-笃慕31代中最著名天君为窦仇诃,最著名地王为其妻投皮耐。

四川盆地靠近中原,受中原势力影响,西南夷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盛产铜料的的滇东北一带开始崛起。成为天君地王的核心区。

慕靡、举偶、六祖一脉相承,云贵川交集的滇东北一带成为现代彝语支民族的发祥地。

慕靡系最著名的天君地王(公元前875年左右

天(恒,白)

地(投,黑)

天君恒仇诃

地王投皮耐

天臣恒毕余

地臣投毕德

天师恒始楚

地师投乍姆

*恒仇诃为乌蛮始祖窦米能的大哥窦仇诃。

慕靡时代,天君与地王共同掌权,天君有一套“君臣师”班子,代表夫家势力;地王也有一套“君臣师”班子,代表妻家势力。古夷人每一对王族结婚都是2大部落的联盟。

黄帝进军中原之前,也是与蜀山氏联姻,获得支持,才打败了中原的炎帝部落,成为中原之主。

五、道教产生

道教始祖张道陵也称张天师,西南夷的天师恒始楚(吐始楚)约为公元前875年左右人物。张道陵为公元34—156年人物,比天师恒始楚晚约1000年。

道教祖庭鹤鸣山

道教在东汉时期发源于四川大邑境内的鹤鸣山,后传入中原,在中原发扬光大。反传回西南,带来了大量中原文化。

六、太极图传入中原

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朱熹托蔡元定(蔡季通)经过荆州,入蜀寻找易图,蔡从蜀夷手中求得三图。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在给蔡季通的信中说:“前日所说磨崖刻河、洛、先天诸图,适见甘君说阁皂山中新营精舍处,有石如削,似可镌刻,亦告以一本付之。'先天’须刻卦印印之,乃佳。……三图须作篆,乃有古意,便当遣人送伯谟处也。”

蔡季通

清代著名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推测:“故首著之季通所得三图,一为先天太极图无疑矣。其二盖九宫图与五行生成图。”

参同契

朱熹注魏伯阳的《参同契》中,编入了来自于大西南的太极图。中原地区开始看见太极图实物。

七、韩国太极旗

现在的韩国国旗,官方称呼也叫“太极旗”(朝鲜语:太極旗 Taegeukgi)。其来源与太极图是有关系的。

太极旗长宽比例为3:2,由白色底,蓝红太极图和乾、坤、坎、离四卦组成,韩国官方给的解释是:中间蓝色和红色的太极两仪分别代表着阴阳;左上角的乾代表着天、春、东、仁;右下角的坤代表着地、夏、西、义;右上角的坎代表着水、秋、南、礼;左下角的离代表火、冬、北、智。

据说,1882年5月,清朝协助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在条约签订前夕,美国代表薛斐尔认为签字仪式时美国会鸣炮升旗,朝鲜也应如此,但朝鲜却只有各种杂乱无章的小旗和三角旗,没有像样的国旗。

当时中国大清与日本都在争取朝鲜跟自己走,大清希望朝鲜使用自己的黄龙旗。但一些亲日的朝鲜人却不希望这样。

条约签订前一天,朝鲜官员李应浚设计了一种“无卦”太极旗方案。第二天,受到协助朝鲜签约的清朝官员马建忠的质疑,马建忠认为“李应浚袖至旗式,似与日本相混。”

马建忠建议“仍用白底,中用太极图,外周用八卦,则恰合八道之数。八卦纯用黑色为显,太极用半红半黑,旗外又缘以红色”。

根据马建忠的建议,朝鲜拟定了最初的国旗。

韩国太极旗

1883年3月6日(阴历正月二十七日),朝鲜正式决定以太极旗为国旗。1897年后又成为大韩国旗。几经修订,便成了今天韩国国旗的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秦汉间居于云南嵩明与寻甸的夷王三兄弟
【0377】神农归藏历:十二辟卦生成伏羲太极图
发现伏羲时期特里波耶文化太极图?(转载)李守力
故宫:葫芦折射的“福”文化
翟玉忠:欧亚大陆所见八卦历盘杂考(上)
萨古鲁讲述:由内而外通透地了解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