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后,蒋介石找英美求援,毛主席是何反应?

文|简说硬核

编辑|简说硬核

«——【·前言·】——»

1937年12月,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悲痛的一段历史,在南京失守之后,日本鬼子,将屠刀对准了南京城数十万的平民百姓,进行了整个人类历史上亘古未闻的大屠杀,共有三十多万军民遇害。

南京城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虽然蒋介石已经提前带着国民政府转移去了重庆,但在临走之时也布置了近11万的守城部队,这些部队却仅仅抵抗了短短数天,南京即宣告失守,后续部队无心恋战甚至都没有经过激烈的抵抗,便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一时间南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哀嚎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此起彼伏。

在惨案爆发之后,举国哗然,国内人人咬牙切齿,恨不得上阵手撕这些穷凶极恶的鬼子,毛主席和蒋介石得知消息之后,反应各异作出完全不同的指示,顿时两人高下立判。

«——【·淞沪会战失败,南京岌岌可危·】——»

说到南京保卫战,还得从第一次淞沪会战说起。

“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后,中日爆发激烈冲突。日本出动航母和数万军队,中国军队发起奋力反击,在兵力和装备等条件都不占优的情况之下,给予日军迎头痛击,让日本军队不得前进半步,事实证明了,中国军队并不是不能打硬仗。

后来,在美国和英国的调停之下,中国军队接受了不平等的条件,在上海地区的中国军队撤出防区,不允许驻扎在上海。

在签订了《淞沪停战协议》之后,我国在上海周边失去了驻防的权利,此后日本积极在上海各个要点修筑防御工事,为了日后的侵华和占领上海做好了准备。

直至八一三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当初制定了全面的抗战策略,张治中想在日本军队开火之前,将其赶出上海境内,随后因为蒋介石的摇摆不定最终没有下达命令。

蒋介石一直还在期待着英美政府又一次来进行调停,所以他迟迟不敢先发动进攻,害怕将矛盾激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却给了日本机会,他们狼子野心,对于上海区域开始不停的调集军队做战争的准备,以至于中国军队失去了先发制人的机会。

最终淞沪会战爆发,为了守卫国土,中国各地方军队浩浩荡荡,纷纷开始进入淞沪战场。

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区域已5年之久,进入战场后没有像样的防御工事,临时挖掘修筑的战壕,由于受长江中下游的地质影响,防御工事非常的脆弱,甚至有些战壕里面还渗满了积水,稍微用力往前一推便会塌掉一片,这样的工事根本耐不住炮火的攻击,所以庞大的军队在淞沪战场损失非常的惨重。

而日军在早几年前便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修筑的0.8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各种防御工事牢不可破,一部分守军在计划强攻日军指挥所时,将刚刚从德国买来的大口径火炮拉上阵地,对着日军指挥所不停的轰炸,墙面却纹丝不动。

我国战士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节节阻击着日寇的进攻,川军、湘军、桂军等在抵达了战场投入战斗之后,几乎在数天的时间内便损失殆尽。

后续许多新补充的兵员甚至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录入部队,便已经牺牲在战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战士却没有一个人后退半步,如此可以证明我国战士守土抗敌之决心。

经过了三个月大大小小的激战之后,我国军队伤亡33万人之多,虽然打破了日寇“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狂言,但最后却仍没能阻止上海沦陷,随后我国部队开始撤离淞沪战场。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该不该“背锅”·】——»

上海失守,那么意味着首都南京,将会随时面临着日寇兵临城下的危局,就在此时国民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话题也都围绕着南京的问题来展开。

蒋介石深知,南京已经是孤城一座,根本守不住,失陷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他早已经做好了计划,带着国民政府转移到重庆,而南京这座城市又决不可向日寇拱手相让。

使得蒋介石一时陷入了矛盾之中,对于南京的守或弃一时拿不定主意,古往今来首都的失陷,虽然对于战争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对于全国的军民抗敌之士气和国民对政府的信心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

在这段时日,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南京虽然此时已经是孤城,但是不能不守,于国于民殊难怀也。

蒋介石在11月中旬左右,又一次在南京召开了大型的军事会议,蒋介石开门见山的问大家:“南京,到底守不守,大家拿出意见。”半晌过后,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面色凝重。

蒋介石见没有人回复接着说道:“南京,一定要守。”

环顾了在座的将领一遍后,见没有人主动请缨又继续问道:“哪一个人守呢?”还是没有人作声,此时蒋介石已经有些愤怒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道:“如果没有人愿意来守,那我自己来。”

此时一名将领站了起来说:“南京,乃国父陵寝所在,本人愿死守南京,与日寇抗争到底。”此人正是唐生智

蒋介石听到了唐生智的发言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为卫戍司令官全权指挥南京的防卫。

后世对于唐生智主动请缨守卫南京有许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他当时是做好了与南京共存亡誓死报国的决心,国民党内部将领回忆则说他是看透了蒋介石的心思,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军权而已。

无论后世怎么评价,已经没有了辩驳的必要,但在蒋介石即将出发去重庆之际,问到了唐生智关于南京的防御问题,他回答了八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随后唐生智将约11万大军部署在南京各个阵地,摆出了一副欲与南京共存亡的架势。

11月25日,日寇向南京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各处阵地几经失守,然后又被勇猛的抢夺回来,一直持续到9日,战争非常的激烈,日本史料记载,在进攻南京之时,数日的战斗导致士兵伤亡惨重,疲劳困乏士气已经到了低点。

日军见强攻不成,妄想劝降唐生智,唐生智不为所动,并且告诫全军,守卫好每一寸阵地,誓与阵地共存亡,全军将士后退半步严格按照军法处置。

以此可见唐生智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并不是为了讨好蒋介石而获得军权而已。

日军见劝降不成,便下令再次猛攻南京城,面对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部下劝说唐生智指挥战斗,他则以身作则,不离开阵地寸步。

在11日,南京全线爆发了激战,守卫雨花台的88师,是刚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王牌部队,战斗非常的英勇,在日寇逼近之后,与其发生了惨烈的白刃战,最后几乎牺牲殆尽。

日本军队的坦克开路如入无人之境,中国军队特务连组成的敢死队怀抱炸药,向日军的坦克发起了反冲锋,100多人的队伍,仅有4人生还,能说中国军队抗敌守土之决心和战斗力差吗?

正是在这一晚,虽然此时有几处阵地已经失守,但部队战士不顾生死仍在顽强的抵抗,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就在此时蒋介石连发了两封电报给唐生智,第一封电报是告诉唐生智说:如不能守,见机撤退。

第二封电报则是直接命令唐生智准备从南京撤退。

随后唐生智便在两军正在激战之时,召开了军中会议,下达了撤退弃守南京的命令,一时间使得军心涣散,许多将领在撤退时,也真算得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为了逃离南京,各种奇葩的事情层出不穷,许多的南京守军在指挥将领逃跑后,瞬间失去了战斗力,除了一小部分还在自发组织抵抗外,大部分放下了武器投降。

日本人进入南京之后,开始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行为,一时间南京城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血流成河尸骸遍野,江面都已经染成了血红色,日暮之时与天际连为一体,将整个天空都映照成了红色。

在南京的德国商人拉贝,见日本如此丧心病狂的反人类暴行,他和其他一些国际友人一起,向南京城百姓伸出援手,将他们保护起来,并且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日军的种种暴行。

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传开之后,举国哗然,所有国人为同胞的遇害伤痛不止。

«——【·毛主席和蒋介石截然不同的态度·】——»

蒋介石得知此消息之后,他才真正的看清楚了形势,原本还在寄希望与日本进行和谈,这时他知道了日本鬼子是要亡我国,灭我族人,根本不会与我们进行谈判。

随后蒋介石发布了抗日宣言,看似决心满满,却仍然抱着一丝幻想,没有坚决的拿定主意。

紧接着,宋美龄作为政府代表访问美国,希望英美等国家对日本施压,并给中国提供援助,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还有一丝调停这场战争的机会,也没有正式对日宣战。

毛主席得知消息之后,想着南京遇害的同胞,和日寇泯灭人性的暴行,毛主席十分的愤怒,几度落下泪来,他紧握着拳头下达了命令,命新四军和八路军向皖南和苏南的方向行军,进入一线战场。

同时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的民间组织,后来毛主席在南京沦陷半年之后,毛主席中深刻的指出,日本之所以敢欺负我们,主要原因是我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面对敌人的屠刀缺乏反抗。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进行了演讲,他说:“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式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让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主席随后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这就是毛主席著名的《论持久战》,详细的分析出来我国和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优劣情况,并指出日本必将失败的结局。

八年的抗日战争,毛主席用伟大的战略的眼光,精准的预判了在战场上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而日本必将由优势到均势再到劣势,以此为策略思想,大大的鼓舞了我国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国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和蒋介石,在得知南京大屠杀后,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后实行长达6周的暴行,残忍画面让人发指
1937年,毛主席和蒋介石,在得知南京大屠杀后,分别是什么态度?
1971年,唐生智逝世,临终前对着子女说道:我还有一个遗憾
1937年,南京城内的10万守军,为什么要放下武器任人宰割?
南京保卫战:十五万将士拼死抵抗,南京仅三天沦陷,抗战最大悲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